首页 > 世界音乐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世界音乐新世纪音乐

世界音乐

新世纪音乐

(新时代音乐)

概述

80年代,当流行音乐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局面时:爵士乐各种流派重返舞台;摇滚乐各种风格丰富多彩;索尔音乐更是冲破了各条防线不断扩散。这时出现了一种安静、温和的情绪音乐——新时代(new age,又译"新世纪")音乐。

新时代音乐经常采用严肃音乐中的"简约派"手法,不断重复同一曲调。有时也结合大自然的声音等各种音响。早期的新时代音乐以电子乐器和高技术的录音手段为特色,后来又不断地加入各种音色奇特的民族乐器,并融合了世界各地(尤其是亚非地区)的民族音乐元素。从形态上看,这种音乐并不刻意强调音乐中的某一点(如旋律线和节奏感),而是更加注重音乐的整体效果(如音色的变化和织体的布局)。

虽然新时代音乐有时候也采用某些摇滚乐的手法,但实际上它却是和摇滚乐,特别是重金属、朋克和较强劲的主流摇滚相对立的。它是对喧闹的、尖叫的、强劲节拍的摇滚乐的一种"解毒剂",也是人们企望从生活压力下的紧张心理中寻求缓解的一种反映。

90年代以后,新时代音乐的范畴被众多唱片公司泛化,各种比较浅显的电子轻音乐都被冠以这一称呼,像爱尔兰歌手恩雅那样的一些具有类似风格的音乐也被纳入这一范畴。此外,美国的《公告牌》还特辟了新时代音乐排行榜,以此来促进这种音乐的发展。

正如以上所述,90年代以后新时代音乐的范畴被逐渐泛化。凡是通过现代化录音技术制作出来的带有一定民族性的音乐都被划入这一范畴,如爱尔兰女歌手恩雅的音乐、印度的教会音乐,以及中国的西藏音乐(如何训田制作的《阿姐鼓》)等,也都被一网打尽。因此,新时代音乐的概念变得越来越不重要了,而音乐的时代性和独创性则成了这种音乐的核心。下面着重介绍较有代表性的音乐家。

喜多郎

早在70年代便开始致力于研究电子合成音乐的喜多郎,是new age音乐的首席代表,他的作品有着日本new age音乐开路先锋的独特风格。将古典、流行、爵士融入电子音乐,他以电子合成器为演奏器具,他说:“我可以用合成器创造海洋、冬天的海岸、夏天的海滩上的全部景色”。

而评论家也把这种乐器制作的音乐称为“心灵音乐”。

喜多郎正是利用了合成器的多功能和巨大威力创作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不同于西方音乐的东方魅力,使得他从首部作品《天界》面世开始,就得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听众的肯定。他的音乐涉及博大的范畴,其本质是情感与思想的一种体现方式,表现了音乐家的修养、气质、心灵的感受等等。

无论是从制作方式还是创作主题看,喜多郎的音乐风格都足可算自成一派的。他说:“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我学到了很多的音乐技巧,所以接下来的音乐感觉是一样的。下一步,我的目标,将是回到自己原始的立足点,用心灵的情感进行一次快乐而悲伤的宇宙旅行。我的音乐使自己感到和平和宁静,我的愿望是通过音乐达到时间和平。大自然激励了我,我只不过是个使者。”喜多郎后来的风格和早期不同了,乐器的使用也更为广泛,有人说少了早期的宁静,但是,不论过去、现在或是未来,不论曲风再怎么改变,喜多郎作曲的用心及对大自然的关怀是永远不会变的。

英格玛

“英格玛”(又译"谜"),一种通过西方流行音乐节奏表现出来的美国式圣歌。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遥远而神秘的非洲部落,和神圣而庄严的宗教回声。很多人只是听到了神秘的声音,却极少了解"英格玛"背后的故事。那么,它到底是一种什么形式呢?

"英格玛"不仅是一个简单的音乐类别的组合,它已成为一种音乐的代表,一种概念性的、极具个性的世界音乐。它的"灵魂"人物是迈克尔·克里图(michael cretu),一位极具天才的音乐家和制作人。

克里图,1957年5月18日出生于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特。1965年,进入当地的一家音乐小学读书,主修钢琴。1975年,克里图和全家移民到了原西德的汉堡,并考入了法兰克福音乐学院。1979年加入宝丽金(polygram)唱片公司,开始了他的音乐创作和制作。1985年,他与"维真"(virgin)唱片公司德国公司签约,开始与一些著名歌手合作,其中最成功的是帮助桑德拉(sandra,德国著名女歌手)制作了非常成功的专辑。1988年2月,克里图与桑德拉结婚,然后他们移居到了伊维萨岛上,1989年他开始在自己的家庭录音棚里制作自己的音乐。

“英格玛”的另一个主角就是克里图的妻子桑德拉。"英格玛"唱片中的所有女声演唱都由她来完成。桑德拉全名桑德拉·劳尔(sandra lauer),1962年5月18日出生。她在12岁就推出了个人专辑,16岁时组过一个叫"阿拉伯风格"(arabesque)的演唱组,在当时的日本非常走红。1985年,桑德拉开始与克里图合作,并成功地确立了自己的歌坛地位。

克里图打破常规,从欧洲流行音乐中解脱出来,开始着手于自己最喜爱的音乐的制作。他把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秘鲁的排萧和修道院的圣歌旋律完美结合,配上洒脱而又懒散的迪斯科节奏使其独具特色。1990年10月,"英格玛"的首支单曲"sadeness,part 1"首先推出,这首歌成为他们最著名的热门单曲。

紧接着推出的第一张专辑《公元前2000年》(mcmxc·a·d)成为德国有史以来卖得最好的专辑,一共销售了1200万张,在41个国家登上了专辑排行榜冠军。在90年代流行音乐稳步前进的时候,"英格玛"并没有追随标准的成功规则,而是运用了笛子和中世纪的圣咏配以电吉他、铜管乐等现代乐器,传达着现代人的气息和情感。这张专辑中的经典歌曲如《我的过错》(mea culpa)、《欲望的原则》(principles of lust)、《信仰之河》(the rivers of belief)都非常出色。1991年,《公元前2000年》推出了一个"限量版本",增加了四首曲目,不过都是在原来专辑歌曲的基础上重新混音并延长而成。限量版唱片的封面设计与原先几乎相同,但是用一种灰暗的绿色背景代替了原来的黑色。总的说来,《公元前2000年》是90年代流行音乐史上的一张杰作。

1993年,"英格玛"推出它的第二张专辑《变换的十字架》(the cross of changes)。由于第一张专辑的成功,第二张专辑未正式出版便已得到140万张的预订单。这张专辑不仅拥有上一张专辑的气质,而且还是一个进化。它的封面设计非常独特:是一个黑色的圆以及一个具有人特点的机器物走在前面,画线看上去模糊不清。《变换的十安架》共有9首歌曲,并且每一首歌的开头与上一张专辑相似,只是在各种背景下出现了明显不同的男声。但是,这张专辑没有超过上一张专辑的成绩。在《变换的十字架》中诞生了两首热门歌曲:《真理的眼睛》(the eyes of truth)和《回到纯真》(return to innocence)。特别是《真理的眼睛》涉及了更多的交响乐成份,它明显倾向于带有现代节奏的拉普人(指生活在挪威、瑞典、芬兰和俄罗斯北部的居民)圣歌的歌曲结构。作为一个合唱,这首歌使人感到非常舒服,其中的一个理由是"英格玛"已经将兴趣的触角伸到了古老的北欧音乐文化。1994年《变换的十字架》也出了一个"特别版本",增加了3首曲子,每首曲子增加了重新混音的部分。由于它没有在美国发行,所以在世界上一些唱片店中很难找到"特别版本"这张唱片。

1996年11月25日,"维真"唱片公司首次在全球同步发行"英格玛"第三张专辑《国王死了,国王万岁》(le roiest mort ,vive le roi!)。新专辑与以前相比不仅气氛有所不同,而且鼓的音色变得更加平和,出现了更多的少数民族声音,被评论界誉为"英格玛"最一元化的专辑。在这张专辑中传达了许多自然的、哲学的观念,这个观念的主题就是"为什么"(why)。专辑中《冥界之外》(beyond the invisible)是一首经典单曲,通过克里图的声音,铺垫着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和有力的旋律。

1999年,"英格玛"又推出第四张专辑《屏幕后面的镜子》(the screen behind the mirror),由于听众习惯了前三张专辑的个性化特征,对比之下这张专辑的风格在个性上就略显平淡。

2000年,"英格玛"又将视点瞄准了神秘的东方文化,推出了第五张专辑《有限的力量》(the power limited)。在流行音乐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对这张专辑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不管评论界持什么样的态度,作为世界音乐的代表"英格玛"的声音,已被永久的记录在流行音乐史册之中。

曼殊·伊丽其

2014年12月31日,她还担任美国首场华人主办的《世界音乐晚会》的总导演,同时她身负重任,用12种语言、18种唱腔演唱了10首歌,获得美国20多家媒体重点报导。

她执导、参演的《南北曲艺精英音乐会》刚刚在美国顺利演出。

deep forest

deep forest(森林物语/黑森林)是由来自比利时布鲁塞尔的dan lacksman(曾为thomas dolby、sparks及ymo制作专辑而名噪一时)担纲制作,结合了二位法国音乐家michel sanchez和eric mouquet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简称unesco)的全力支持下,深入非洲中部雨林区,以简易的器材录下喀麦隆、布隆迪及塞内加尔之各矮人部族的歌谣,经过他们的巧思重新编曲,配上时下盛行的欧式舞曲节奏,以崭新的风貌推向国际。

deep forest和enigma一样有着极高的口碑,是newage音乐世界中最为耀眼的明星。音乐家以独有的法国式浪漫融合全球各地的音乐语言创造出了一支又一支deep forest风格的曲子,deep forest可以是舞曲也可以是pop,还可以是ambient···可以来自非洲草原,也可以来自美洲森林,同样也可以来自像我们这样古老的国度, deep forest从推出第一张专辑以来,前后发行的创作专辑大碟一共有9张,还有一些单曲以及现场演绎或者remix版本的专辑。

胡淼峪

中国艺术家胡淼峪,生于1972年6月4日,自幼喜爱艺术。器乐、书法、绘画、雕刻等涉猎广泛,掌握多种器乐的演奏方法,经过多年的艰辛和不懈的努力,在他的艺术里,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音乐体系。成为中国独立音乐唯一一个集大乘的新纪元音乐家。他的音乐引起欧洲国家的专业团体及音乐学院等权威机构的认可和广泛关注。开创性的思维方式,大胆的运用各种元素,使之他的艺术表达精神层面,始终趋向于一种理想和自由境界的追求。作为中国唯一的new age音乐家,他的成功实践,为当代艺术得到启迪与发展开辟了崭新的道路。中国newage音乐先行者胡淼峪的首张个人音乐作品 —— 《智慧到彼岸》整张作品的把握和驾驭上胡淼峪显得是得心应手,可听性颇强的旋律下,音乐主题严肃但并不装腔作势。民族,宗教和现代音乐的多样元素巧妙结合,流淌的旋律中孕育着宁静,对多种音乐元素以及手段的提炼结合传递出新式独特的和谐之美。整张专辑以音乐为手段承载着特有的人文精神和深刻反思。

恩雅(enya)

恩雅通过民歌旋律、合成效果和古典化的背景创造出了一种爱尔兰式的新时代音乐。

恩雅,原名eithne ni bhraonain,1961年3月17日出生于爱尔兰多尼戈尔郡的圭多尔的一个音乐家庭,父母都从事于音乐工作。但是对恩雅影响最大的则是她的兄妹们于1976年组成的"家庭"(clannad)乐队。1979年,恩雅加入乐队任键盘手,为乐队创作了大量的电视剧配乐。1982年,恩雅因厌倦乐队的流行风格而离开"家庭"。从此之后,她开始致力于自己所爱好的音乐创作,于1986年推出bbc电视台的电视剧原声音乐专辑《克尔特人》(the celts)并与wea唱片公司签约。

1988年,恩雅出版的第二张专辑《水印》(watermark)取得了优秀的成绩。1991年,恩雅推出了《牧羊人之月》(shepherd moons),该专辑在美国专辑销售榜上名列第17,且连续4年榜上有名,此专辑的全球销量超过了1000万张。1992年底,wea唱片公司重新发行了《克尔特人》。1995年,恩雅推出了她耗费了4年时间录制的专辑《树的回忆》(memory of trees ),这张专辑的风格与她以前的作品相比并无太大差别,但是它加进了一些充满愉悦情绪的音乐元素。该专辑在美国榜上名列第9,在当年发行销量突破200万张。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