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国家级平台,30余个省部级平台和联合国粮农组织水产生态养殖中心(cea)、国际海洋研究中心等国际合作平台。建有水产生物育种研究中心、极端海洋过程与资源研究中心、食品与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海洋战略智库研究中心、远洋渔业国际履约研究中心等一批校级科研平台。拥有我国第一艘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淞航”号,我国唯一的cnas、cma、dnv gl和uscg资质认定的船舶压载水实验室,建设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动水槽,研制万米级着陆器成功到达10918米深渊。序号 | 平台基地名称 | 批准部门 | 负责人 |
1 | 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科技部 | 万荣 |
2 | 海洋生物科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 科技部 | 陈良标 |
3 | 船舶压载水检测试验室 | 国家发改委 | 吴惠仙 |
4 | 远洋渔业培训中心 | 农业部 | 陈新军 |
5 | 冷库及制冷设备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 | 农业部 | 李家乐 |
6 | 国家水生动物病原库 | 农业部 | 吕利群 |
7 | 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 | 陈良标 |
8 | 鱼类营养与环境生态研究中心 | 农业部 | 刘其根 |
9 | 中国渔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 农业部 | 平瑛 |
10 | 水域环境生态上海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 市教委 | 何培民 |
11 |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实验室 | 教育部 | 陈新军 |
12 | 水产养殖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市科委 | 谭洪新 |
13 | 大洋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 农业部 | 戴小杰 |
14 | 淡水水产种质资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 | 农业部 | 成永旭 |
15 | 国家淡水水产品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上海) | 农业部 | 陈舜胜 |
16 | 水产品贮藏保鲜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 | 农业部 | 王锡昌 |
17 |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上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市科委 | 谢晶 |
18 | 团头鲂遗传育种中心 | 农业部 | 邹曙明 |
19 | 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 | 上海市 | 李家乐 |
20 | 上海高校远洋渔业协同创新中心 | 市教委 | 陈新军 |
21 | 上海社会调查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大学分中心(民生与食品安全) | 上海市 | 赵勇、平瑛 |
22 |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 | 市教委 | 潘迎捷 |
23 | 海洋动物系统分类与进化上海高校重点实验室 | 市教委 | 唐文乔 |
24 | 上海市深渊科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市科委 | 方家松 |
25 | 中国远洋渔业数据中心 | 农业部 | 陈新军 |
26 | 海洋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 市教委 | 平瑛 |
27 | 上海港口及近海生态环境科技服务平台 | 市科委 | 吴惠仙 |
28 | 大洋渔业开发重点实验室 | 农业部 | 陈新军 |
29 | 渔业信息重点实验室 | 农业部 | 陈明 |
30 | 水产品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集成基地 | 农业部 | 谢晶 |
31 | 冷链装备性能测试与节能评价公共服务平台 | 市科委 | 谢晶 |
32 | 上海河口海洋测绘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市科委 | 韩震 |
33 | 国家食物营养教育示范基地 | 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 | 赵勇 |
34 | 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 教育部 | 谢晶 |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5月) |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9月,学校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取得多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1项、省部级奖37项。学校发挥学科与科研特色优势,服务社会成果显著。2011年以来辅导台湾地区苗栗县农户养殖大闸蟹,开创两岸农业合作的范例;组建“渔业科技教授博士服务团”遍及全国开展科技服务,入选教育部第二届、第五届省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序号 | 技术成果名称 | 专利号 | 类型 | 发明人 |
1 | 活菌dna快速筛选仪 | zl202120176041·1 | 实用新型 | 张昭寰、黄振华、赵勇、童金蓉、吴倩 |
2 | 一种副溶血性弧菌可溶性蛋白提取试剂盒 | zl202123332755·6 | 实用新型 | 赵勇、刘佳文、田翠芳、张昭寰、吴倩、袁梦奇 |
3 | 一种用于烧伤患者的海洋生物型肠内营养制剂 | zl201610242367·3 | 发明专利 | 李娓、张静怡、王婷、刁小真、李慧婷、欧爱宁、郭锐华、包斌、吴文惠 |
4 | 极地海洋微生物产生的几种溶栓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及用途 | zl201710823626·6 | 发明专利 | 郭锐华、段东、钱士云、包斌、张朝燕、吴文惠 |
5 | 一种芦根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zl202010279849·2 | 发明专利 | 刘克海、周睿美、崔明晓、王玉 |
参考资料:(截至2023年12月) |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9月,学校有纸质图书167万余册,电子图书近112万册,数据库106个,馆藏资源突出学校的海洋、水产、食品特色。
学术期刊
2016年主办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本水产类英文期刊aquaculture and fisheries,被scopus及美国生命科学文摘索引数据库(bp)和生物学文摘(ba)、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收录。主办的《水产学报》《上海海洋大学学报》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其中,《水产学报》获“全国百强报刊”“中国精品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等称号。
《水产学报》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水产学会主办、上海海洋大学承办的以反映中国水产科学技术成果为主的学术类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核心库)。《水产学报》已加入了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清华大学(光盘版)电子刊物数据库、万方数据网络中心 。《水产学报》作为文献源被美国《化学文摘》(ca,chemical abstracts)、俄罗斯《文摘杂志》(aj,viniti)、英国《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文摘》(cab abstracts)、英国《全球健康》(global health)、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ns)、《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jst)、英国《动物学记录》(zr,zoological record)、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ulrich's periodicals directory)《水科学和渔业文摘》(asfa)、《中国科学引文索引》《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水产文摘》等众多国内外检索期刊收录。《水产学报》 为2002-2009年,2011年“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8年及2011年科技部“中国精品期刊”;2009年,2012年“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06年-2008年获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项目(c类)”资助;2009-2011年获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项目(b类)”资助;2012-2013年获中国科协“期刊学术质量提升项目”资助。2012年被评为“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和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渔业学报(英文)》于2017年正式出版,目前已被biosis previews,biological abstracts,cab international,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journals(doaj),ebscohost,proquest,scopus多个国际数据库收录,此外,还被cscd收录,是学校“双一流”建设成果的体现。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