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百科
上海大学于1994年5月27日由上海工业大学、上海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和原上海大学合并组建而成,是一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上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秉承“自强不息”的校训,依托上海大学的师资队伍,立足上海,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积极开展非学历培训。
截至2018年3月26日,上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原名上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有成人教育学生18507人。学院总部位于静安区新闸路1220号。
学院简介
上海大学是上海市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是一所拥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综合性大学。
上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原名上海大学成人教育学院)秉承“自强不息”的校训,依托上海大学师资队伍和科研实力,立足上海,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积极开展非学历培训。截至2018年3月26日,上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有成人教育学生18507人。
学院领导
据2017年上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官网显示,常务副院长为陈方泉教授,院党总支书记为陈静副教授,副院长为徐勇谋副教授(分管教师、巴黎时装学院)、严惠根高级实验师(分管学历教育、行政管理)和王惠珏助理研究员(分管非学历教育、自学考试)。
机构设置
上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设有院长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延长新闸宝山分部、嘉定分部、校外教学点管理办公室、自学考试办公室、非学历管理办公室、培训部(下辖国际教育中心、数字艺术教育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教育培训拓展中心)等机构。
国际教育
上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中心是上海大学引入海外教学资源,专门从事国际教育项目的教育部门,中心座落在上海大学嘉定校区内。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中心配置了一批中外教师,依照国际教学标准开展教学。
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中心成立于2001年,中心引入国外的办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致力于培养中国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急需的国际化应用人才。上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中心主要负责上海大学中加合作、acca和留学预科等国际教育项目的运行和管理工作。中加合作教育项目由教育部于2001年批准,批准书编号为:pde31ca3a 20010566o;2008年,首批通过国家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复核;2013年12月,通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现场评估审核(沪教委外[2013]139号);2015年12月,两校在上海大学第五次续签合作办学协议。
挂靠单位
上海大学巴黎国际时装艺术专修学院成立于2003年5月,是由中国上海大学与法国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mod`art international)合作创办的非学历教育性质的专业时装艺术类进修院校。学院办学地点在上海大学新闸校区(占地面积10余亩,校址为上海市静安区新闸路1220号)。上海大学巴黎国际时装艺术专修学院行政挂靠上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学院现开设时装设计与制版、奢侈品营销与管理两个专业,学制为全日制三年本科课程。
自学考试
上海大学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主考学校,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各开考一次,开考有金融专业(独立本科段/专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独立本科段/专科)、能源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专科)、动画专业(独立本科段)、项目管理专业(独立本科段)等。凡户口或工作单位在上海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遵纪守法,不受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报考。
办学特色
上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坚持走出去,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办学方针,努力实践钱伟长老校长“拆除四堵墙”(即:拆除学校与社会的墙,拆除教学与科研的墙,拆除学科与学科的墙,拆除教与学的墙)的办学理念,不断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育模式,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坚持“送教到企业、送教到远郊”。为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上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在全市各区开设了多个教学点。学院实行学分制管理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按照学校学籍管理规定,自主安排学习进程,自主选修部分课程,高起本学生在校最长学习时间为10年,专升本及专科学生在校最长学习时间为8年。
专业调整
为进一步规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设置,教育部办公厅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专业设置实施细则>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考专业清单>的通知》(教职成厅﹝2018﹞1号)文件。文件规定“现开考专业应参照《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旧专业对照表》调整规范为《专业清单》内专业;无法调整为《专业清单》内专业的,应在3年内逐步停考,自2018年下半年起不再接受新考生报名,最迟于2021年下半年前停止颁发毕业证书。”
部门名称
部门名称 | 子部门名称 |
---|
继续教育学院 | 院长室 |
继续教育学院 | 院办 |
继续教育学院 | 非学历管理办公室 |
继续教育学院 | 教务办公室 |
继续教育学院 | 学生工作办公室 |
继续教育学院 | 教务分部 |
继续教育学院 | 高复班招生电话 |
继续教育学院 | 计算机房 |
继续教育学院 | 校外教学点管理办公室 |
继续教育学院 | 张江教学点管理办公室 |
继续教育学院 | 自学考试办公室 |
继续教育学院 | 教育培训中心 |
继续教育学院 | aec数字艺术中心 |
继续教育学院 | acca国际项目(招生办公室-1) |
继续教育学院 | acca国际项目(招生办公室-2) |
学校地址
上海市静安区新闸路1220号(上海大学新闸路办学点)
公众号主体介绍上海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上海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是由上海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上海大学(shanghai university),简称“上大”(shu),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举办,是教育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国家“211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入选“111计划”、上海市高水平地方大学建设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上海市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1922年10月23日成立的上海大学由国共合作创建,是中国共产党主导创办并实际领导的第一所正规大学,1927年“四一二”后被国民党当局强行关闭。1983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复旦大学分校、上海外国语学院分院、华东师范大学仪表电子分校、上海科学技术大学分校、上海机械学院轻工分院、上海市美术学校合并,复办上海大学。1994年5月27日,新的上海大学由上海工业大学(成立于1960年)、上海科学技术大学(成立于1958年)、上海大学(成立于1983年)和上海科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1959年)合并组建。2017年、2022年分别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延长、嘉定、宝山校区3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8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49万平方米,馆藏图书近449·02万册;设有31个学院,开设100个本科专业;拥有2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专任教师3410人,有研究生19736人,全日制本科生19315人,成人教育学生18595人。
历史沿革
1922年3月18日,私立东南高等专科师范学校在上海闸北青岛路青云坊(如今地址为青云路323号上海市第六十中学。在校内操场西北侧,设立有上海大学遗址纪念墙)创办。学校的创办者是校长王理堂、校务长陈绩武、会计汤石菴,他们以提倡新文化为号召,设立了国文、英文、美术三科及附中,招收了以皖籍为主的160余名学生。为加速培养更多的共产党干部,中共中央决定创办一所干部高等院校,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曾与李大钊等人多次酝酿筹划。此时,正值东南高师因王理堂、汤石庵、陈绩武等借学敛财、携款私逃而引发学潮。学生成立自治会要求改组校务,欲请陈独秀或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为校长。在国共合作背景下,中共认为请国民党出面办学较为有利,学生自治会接受了中共的意见。经学生代表两次恳请和邵力子、柏烈武、柳亚子、杨杏佛、叶楚伧等国民党要人的劝说,于右任同意接受邀请,建议把校名改为上海大学(英译为the university of shanghai),并亲自题写了校牌。10月23日,国民党机关报《民国日报》刊载《上海大学启事》,学校变更学制和校名,公举于右任为校长,上海大学正式宣告成立。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3月,学校设有31个学院,开设100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学科门类。
本科专业设置院系 | 专业 |
---|
社会科学学部(筹) | 哲学 |
经济学院 | 经济学、 金融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法学院 | 法学、 知识产权 |
社会学院 | 社会学、 社会工作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 历史学、汉语国际教育 |
国际教育学院 | 汉语言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 日语、 法语 |
新闻传播学院 | 新闻学、 广播电视学、 广告学、 网络与新媒体、 会展 |
理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应用物理学、 应用化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 机械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工业设计、 智能制造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自动化、 机器人工程、 包装工程、 工业工程、人工智能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物理、 冶金工程、 金属材料工程、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电子科学技术 |
钱伟长学院 | 材料设计科学与工程 |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微电子学院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智能科学与技术、 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 |
上海电影学院 | 数字媒体技术、 电影制作、 表演、 戏剧影视文学、 广播电视编导、 戏剧影视导演、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动画、 影视摄影与制作 |
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 | 土木工程、理论与应用力学 |
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 化学工程与工艺、 环境工程 |
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生物工程、 生物制药、食品科学与工程 |
管理学院 | 管理科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工程管理、 工商管理、 会计学、 财务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物流管理 |
文化与产业信息管理学院 | 档案学、 信息资源管理、考古学 |
上海美术学院 | 艺术管理、 美术学、 绘画、 雕塑、 书法学、 中国画、 实验艺术、 艺术设计学、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产品设计、 工艺美术、 数字媒体艺术、 艺术与科技、建筑学、城乡规划、城市设计 |
音乐学院 | 音乐学、 音乐表演 |
悉尼工商学院 | - |
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 | - |
未来技术学院 | - |
医学院 | - |
社区学院 | - |
体育学院 | - |
国际教育学院 | 汉语言 |
继续教育学院 巴黎国际时装艺术学院 | - |
参考资料: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2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9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博士点,4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含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未覆盖)、7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0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含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科建设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社会学、应用经济学、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力学、物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世界史、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美术学、电子科学与技术、数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戏剧与影视学、新闻传播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艺术学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 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管理科学与工程、应用经济学、信息资源管理、数学、物理学、化学、土木工程、力学、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设计学、艺术学、新闻传播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 社会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政治学、工商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信息资源管理、法学 、数学、物理学、化学、土木工程、力学、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设计学、建筑学、艺术学、新闻传播学、生物学、生物医学工程、外国语言文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工程、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药学、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 社会工作、国际中文教育、工程管理、会计、国际商务、金融、应用统计、工商管理、博物馆、文物、图书情报、法律、土木水利、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机械、能源动力、设计、音乐、新闻与传播、生物与医药、翻译、资源与环境、体育、药学 |
第一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 机械工程(自定) |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学科 | 机械工程 |
上海市一流学科 | 电路与电子线路基础(1)、财务管理、生物化学e(1)、费孝通学术思想、生化仪器分析及技术、全球史、固体物理、时代音画、电视纪录片与专题片、机械原理与设计1-3、互动装置艺术、影视动作技能虚拟仿真、光艺术设计、流体力学(流体力学(1)+流体力学(1)(强))、通用学术英语a (1-3) 、工程控制原理、饮用水安全保障工程、数值计算方法a(2)、管理综论、数据库原理、微机原理(2)、人生与幸福、机械制造创新实践(3)、管理统计学 |
注:名单不全(截至2024年6月) |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序号 | 一级学科代码 | 一级学科名称 | 评估结果 | 位次百分位 |
---|
1 | 0303 | 社会学 | a- | 5%~10% |
2 | 1304 | 美术学 | a- |
3 | 0305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b+ | 10%~20% |
4 | 0503 | 新闻传播学 | b+ |
5 | 0701 | 数学 | b+ |
6 | 0801 | 力学 | b+ |
7 | 0802 | 机械工程 | b+ |
8 | 0805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b+ |
9 | 1303 | 戏剧与影视学 | b+ |
10 | 0202 | 应用经济学 | b | 20%~30% |
11 | 0501 | 中国语言文学 | b |
12 | 0702 | 物理学 | b |
13 | 0806 | 冶金工程 | b |
14 | 0810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b |
15 | 0811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b |
16 | 0812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b |
17 | 08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b |
18 | 1201 | 管理科学与工程 | b |
19 | 1205 |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 b |
20 | 1305 | 设计学 | b |
21 | 0502 | 外国语言文学 | b- | 30%~40% |
22 | 0603 | 世界史 | b- |
23 | 0814 | 土木工程 | b- |
24 | 0835 | 软件工程 | b- |
25 | 1202 | 工商管理 | b- |
26 | 0301 | 法学 | c+ | 40%~50% |
27 | 0602 | 中国史 | c+ |
28 | 0703 | 化学 | c+ |
29 | 0808 | 电气工程 | c+ |
30 | 0809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c+ |
31 | 0817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c+ |
32 | 0101 | 哲学 | c | 50%~60% |
33 | 0710 | 生物学 | c |
34 | 0714 | 统计学 | c |
35 | 0804 | 仪器科学与技术 | c |
36 | 0201 | 理论经济学 | c- | 60%~70% |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6月) |
师资力量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3月,上海大学拥有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1个国家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平台“中共一大纪念馆—上海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1个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1个中国社科院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上海研究院、1个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基地、1个外交部与上海大学共建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1个国家文物局中国海外文物研究中心、1个国家文物局和上海大学共建文化遗产保护基础科学研究院、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中国外专局与上海大学共建文化传播创新合作基地等93个省部级及以上基地平台。
上海大学理工类国家级、省部级基地平台主管部门 | 基地名称 |
---|
科技部 | 省部共建高品质特殊钢冶金与制备国家重点实验室 |
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
上海市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
纳米复合功能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教育部 | 上海大学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 |
有机复合污染控制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硅酸盐质文物保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b类) |
海洋智能无人系统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材料复合及先进分散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
特种光纤与先进通讯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 |
市科委 | 上海市高温超导重点实验室 |
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
上海市能源作物育种及应用重点实验室 |
上海市智能制造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 |
上海市钢铁冶金新技术开发应用重点实验室 |
上海市特种光纤与光接入网重点实验室 |
上海市能源工程力学重点实验室 |
上海市智能汽车芯片及系统重点实验室(筹) |
上海金属零部件绿色再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上海智能无人系统与海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上海电影特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上海平板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上海资源环境新材料及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上海智能计算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上海多介质环境协同治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上海器官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上海市先进复合材料设计与制造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
上海市先进光波导智能制造与测试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
上海市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材料检测技术服务平台 |
科学与工程计算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
上海市新型显示设计制造与系统集成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
上海先进陶瓷结构设计与精密制造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
上海市高温材料及构件专业技术服务平台 |
上海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 |
市教委 | 上海市无机质文物考古与保护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
上海市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 |
上海市海洋人工智能协同创新中心 |
上海市氨氢转化示范及应用协同创新中心 |
上海新材料及应用协同创新中心(2012-2020) |
上海市智能感知芯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
上海市力学信息学前沿科学研究基地 |
市经信委 | 上海市智能网联汽车网络安全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
市发改委 | 上海市集成电路与新型显示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 纺织行业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 |
参考资料:(截至2023年4月26日) |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3月,1994年以来,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第一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40项(其中一等奖2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26项(其中一等奖2项),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0项,获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和宣传优秀成果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共计211项(其中一等奖49项),获上海市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奖共计21项(其中一等奖3项),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及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共计57项。
部分研究成果时间 | 项目 |
---|
2022年 | 机自学院周歧斌老师荣获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科技创新奖” |
理学院郦鑫耀教授荣获2022年度“thieme chemistry journals award”国际学术奖 |
管理学院2项成果获上海市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经济学院欧阳峣教授荣获第九届“张培刚发展经济学优秀成果奖” |
环化学院焦正教授团队荣获中国技术市场领域最高奖项“金桥奖” |
2023年 | 悉尼工商学院科研再创佳绩:4项国家自科项目、2项国家社科项目成功立项 |
经济学院在2023年度国家基金项目立项及省部级课题立项及获奖中喜获佳绩 |
管理学院5项成果获上海市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材料基因院多名博士研究生在第七届材料基因工程高层论坛荣获优秀墙报奖 |
体育学院8篇论文入选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主办的论文报告会并获优秀组织奖 |
2024年 | 材料学院钟云波教授团队喜获2023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材料学院先进凝固技术中心付建勋教授团队荣获第49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银奖 |
学术资源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上海大学校徽呈白玉兰(上海市市花)的形状。花托为字母“u”形,是大学(university)的意思。右花瓣形如海鸥,又是字母“s”,是上海(shanghai)的象征。左花瓣为数字“1”,表示学校要争创第一的决心。
精神文化
…更多「校园文化」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区情况
宝山校区(校本部)
上海大学宝山校区位于宝山区上大路99号,是上海大学主校区,也是校本部。该校区学院有马克思主义学院、社会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社区学院等。上海大学宝山校区
延长校区
上海大学延长校区位于静安区延长路149号。2021年,延长校区占地面积为24·07万平方米,校舍等建筑面积约27万平方米。延长校区的主要学院及研究机构有上海电影学院、国际教育学院、mba中心、继续教育学院(延长分部)、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上海研究院等。上海大学延长校区
嘉定校区
上海大学嘉定校区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城中路20号。2021年,嘉定校区占地面积28公顷,建筑面积20·48万平方米。校区以中外合作办学为主体,设有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数码艺术学院、微电子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嘉定分部)以及上海大学光纤研究所、上海市电子物理研究所、上海射线应用研究所、材料基因组工程研究院、中瑞技术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2020年,校区内有全日制本科生1802人、悉商学院学生及国际本科项目学生1163人、国际学历生170人,硕士、博士研究生2813人,继续教育学院成人学生2266人。上海大学嘉定校区
新闸校区
…更多「校区情况」介绍请查阅全文…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截至2025年6月)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吴坚勇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刘昌胜 |
党委副书记 | 段勇、周建军、胡大伟 |
纪委书记 | 周建军 |
党委常委、副校长 | 胡大伟、聂清 |
副校长 | 于雪梅、张建华 |
党委常委 | 王从春 |
总会计师 | 苟燕楠 |
参考资料: |
历任领导
行政领导(截至2025年6月)姓名 | 职务 | 任期 |
---|
钱伟长 | 校长 | 1994·05-2010·07 |
罗宏杰 | 校长 | 2012·01-2015·06 |
金东寒 | 校长 | 2015·06-2019·06 |
参考资料: |
党委领导(截至2025年6月)姓名 | 职务 | 任期 |
---|
吴程里 | 党委书记 | 1994·05-1998·10 |
方明伦 | 党委书记 | 1998·10-2005·06 |
于信汇 | 党委书记 | 2005·06-2014·11 |
罗宏杰 | 党委书记 | 2014·11-2017·09 |
金东寒 | 党委书记 | 2017·09-2019·05 |
成旦红 | 党委书记 | 2019·06-2025·07 |
参考资料: |
校友情况
政治界王林鹤 | 周慕尧 | 尹弘 | 施小琳 | 薛潮 |
钟燕群 | 徐彬 | 高韵斐 | 景莹 | - |
所获荣誉
所获荣誉时间 | 奖项 |
---|
1994年 | 1994年以来,上海大学已11次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 |
2007年 | 荣获“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 |
2009年 | 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 |
2010年 | 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上海世博会先进集体” |
2011年 | 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 |
被命名为“上海市廉政文化示范点” |
2017年11月 | 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 |
2019年4月 | 荣获首届“上海市文明校园” |
2020年11月 | “全国文明校园” |
2021年4月 | 荣获第二届“上海市文明校园” |
参考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