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沿革
1952年11月,上海植物园的前身——龙华苗圃从上中乡、港口乡征地建立。
1972年,上海市园林管理处开始着手研究将龙华苗圃逐步改建为植物园。
1973年秋,上海市园林管理处设计组完成了植物园的规划方案。
1974年3月5日,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批准了建设项目,对龙华苗圃的地形改造和绿化施工随即开始。
…更多「建设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园区布局
上海植物园的展出游览区域约60万平方米,分为4个植物展出区和1个游览区。园中部为植物进化区,面积32·2万平方米,占全园展出区域的62%,分为15个专类园区;园中部南面为环境保护植物区,占地3·07万平方米;园区东南部为人工生态区,占地11·6万平方米,园中两条东西向的主干道横贯于南北面;园区东北部为绿化示范区,占地面积约3·8万平方米,分为入口广场区、跌水花园区、绿荫休憩区和园艺景点展示区四个功能区块;绿化示范区以北的植物园东北部为黄道婆庙游览区,由黄母祠、陈列馆及展廊、游憩区三个部分组成,占地4200平方米。
…更多「园区布局」介绍请查阅全文…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综述
上海植物园从打造园艺展览和展示、研发推广新优植物品种、收集驯化野生植物、保护培育珍稀濒危植物多方面丰富植物资源,种植、引种、驯化有7000多种(品种)植物,收集野生种3000余种、园艺品种5000个。
园艺植物
…更多「自然资源」介绍请查阅全文…
主要景点
植物进化区
植物楼
植物楼位于园中部南侧,处于全园的中心点,东有干道直通东南园门。楼系两层现代展览馆,混合结构,面积4420平方米。
该楼的一楼设置“生命的起源”和“植物的进化”两个展馆,以模型景箱、标本图片展示生命的起源,和植物从无到有、从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过程。二楼设科普报告厅和植物展览大厅。植物楼的北侧和西侧由香樟、龙柏、银杏、桂花树等高大乔木组成绿色屏障。南侧庭园中央有一水池,太湖石驳岸,池周围黄馨低垂。东南通过临水平台隔湖与环境保护植物区相望。
…更多「主要景点」介绍请查阅全文…
文化活动
科学研究
园艺盆景
1978年,上海植物园(筹)成立盆景研究室。1979年,上海植物园的海派盆景赴联邦德国参展,获得金牌2枚。1980年,上海植物园的庭院布置和盆景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展览会上获得大金奖和4枚银奖,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又获得外国展览荣誉奖第五名。1982年,上海树桩盆景风格研究课题通过专家鉴定,使海派盆景跻身于全国五大盆景流派之列。2020年3月,上海植物园海派盆景获批徐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更多「文化活动」介绍请查阅全文…
所获荣誉
2007年,上海植物园获得“2007年度上海市科普先进集体”称号。
2009年11月,上海植物园被授予“上海市爱心助老特色基地”称号。
2009年12月,上海植物园获得“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0-2014年)”称号。
2009年,上海植物园获得“2009年度上海市科普先进集体”称号。
…更多「所获荣誉」介绍请查阅全文…
参观信息
参观须知
开放时间
区域 | 开放时间 | 游客承载量 | ||
---|---|---|---|---|
大门 | 10月—次年4月 | 6:00~18:00 | - | |
5月—9月 | 6:00~19:00 | - | ||
售票专类园 | 展览温室(一) | 8:30~17:00(16:30停止售票) | 570人(瞬时) | |
展览温室(二) | 70人(瞬时) | |||
盆景园 | 750人(瞬时) | |||
兰室 | 180人(瞬时) | |||
草药园 | 每周三8:30~17:00 | 每日限100人 | ||
黄母祠 | 8:30~17:00 | 100人(瞬时) | ||
竹园、桂花园 | 6:00~17:00 | - |
…更多「参观信息」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