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学校设有15个教学单位,9个本科专业。所在院系名称 | 专业名称 | 修业年限 | 学位授予门类 |
---|---|---|---|
艺术管理系 | 公共事业管理 | 四年 | 管理学 |
音乐戏剧系、指挥系、民族音乐系、钢琴系、声乐歌剧系、管弦系、现代器乐与打击乐系 | 音乐表演 | 四年或五年 | 艺术学 |
音乐学系、音乐教育系、管弦系 | 音乐学 | 四年或五年 | 艺术学 |
作曲系、民族音乐系 |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 四年或五年 | 艺术学 |
音乐工程系、数字媒体学院(筹) | 录音艺术 | 四年 | 艺术学 |
数字媒体学院(筹) | 数字媒体艺术 | 四年 | 艺术学 |
音乐工程系 | 艺术与科技 | 四年 | 艺术学 |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个,学术学位专业1个。截至2025年6月,学校设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017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音乐与舞蹈学”获a+评级,并列全国第一;“艺术学理论”获b+评级,排名全国前20%;“戏剧与影视学”获b评级,排名全国前30%。2023年第五轮学科评估中持续获优。类别 | 名称 |
---|---|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 | 音乐与舞蹈学 |
国家重点学科 | 音乐学(二级学科)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艺术学、音乐与舞蹈学 |
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 | 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 |
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 | 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 |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 艺术硕士(音乐) |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a类) | 音乐与舞蹈学 |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 | 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 |
上海市重点学科 | 作曲与音乐设计、音乐文化史 |
上海市ⅰ类高峰学科 | 音乐与舞蹈学 |
上海市ⅰ类高原学科 | 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 |
师资力量
截至2022年8月,学院有在职在编专任教师316人,其中正高级71人、副高级13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2人。有国家级人才项目入选者和荣誉获得者共计22人次;上海市人才项目入选者和荣誉获得者共计73人次。截至2025年6月,学校有教职工517人,专任教师317人。类别 | 名录 |
---|---|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 周小燕 |
全国模范教师 | 周小燕 |
全国高校教学名师 | 周小燕、俞丽拿 |
“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 杨燕迪 |
工作室 | 上海市高校人文艺术创新工作室(钢琴表演艺术)、周小燕声乐艺术工作室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6月,学校拥有一批集教学、表演、艺术科创为一体的创作中心、艺术中心及表演团体等平台,一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一个文化成果孵化和社会服务平台,一座具有国际一流声学条件的专业歌剧院。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音乐表演、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管弦乐配器、小提琴演奏艺术、声乐演唱艺术 |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音乐科技与数字媒体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
国家级教学团队 | 美声演唱教学团队(带头人:周小燕) |
上海市教学团队 | 民族音乐学教研室(带头人:肖梅)、美声演唱教学团队(带头人:周小燕)、小提琴演奏教学团队(带头人:俞丽拿) |
上海市级精品课程 | 音乐作品分析、声乐演唱艺术、中国民歌概论、复调、小提琴演奏艺术、民族音乐学概论、钢琴演奏艺术、管弦乐配器法、中提琴演奏艺术、曲式与作品分析、二胡演奏艺术、作曲、打击乐演奏、音乐剧剧目排演、计算机音乐基础、民族室内、室内乐、视唱练耳、大提琴演奏艺术、应用作曲 |
“高雅艺术进校园”上海大学生艺术实践基地 | 上海大学生音乐艺术实践基地 |
上海高校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工作室 | 上海音乐学院室内乐团队建设工作室 |
上海高校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工作室 | 上海音乐学院青年音乐人才储备工作室 |
教学成果
截至2024年11月,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2项。
序号 | 获奖年份 | 成果名称 | 获奖等级 | 主要完成人姓名 | 主要完成单位 |
---|---|---|---|---|---|
1 | 2001 | 西方音乐史 | 国家级二等奖 | 沈旋、杨燕迪等 | 上海音乐学院 |
2 | 2005 | 复调音乐教学研究 | 国家级二等奖 | 林华、陈铭志、徐孟东、叶国辉 | 上海音乐学院 |
3 | 2009 | 声乐教学改革创新成果 | 国家级二等奖 | 周小燕、廖昌永、顾平、张仁清、刘若娥、宋波 | 上海音乐学院 |
4 | 2014 | 国际一流弦乐演奏人才的培养 | 国家级二等奖 | 俞丽拿、郑石生、李继武、沈西蒂、丁芷诺、蓝汉成、方蕾、何弦、黄滨、曹敏 | 上海音乐学院 |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6月,学校为欧洲音乐学院联盟和环太平洋音乐学院联盟成员,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3所世界顶尖或一流音乐院校签署合作办学战略协议,包括美国茱莉亚学院、柯蒂斯音乐学院、伯克利音乐学院、耶鲁大学音乐学院、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奥地利维也纳音乐与表演艺术大学、德国汉堡音乐与戏剧大学、法国巴黎国立高等音乐与舞蹈学院、俄罗斯国立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等,并与其中11所院校开展深度校际合作,建立上音-英皇联合学院、上音-伯克利现代音乐院、上音-汉堡高级表演人才培养机制、上音国际室内乐中心等。成功举办国际传统音乐学会(ictm)第42届世界大会、第43届世界计算机音乐大会(icmc)等国际音乐盛会。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