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海航天公众号

上海航天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上海
公众号ID:sasthome
公众号分类:未归类
关于公众号:

“上海航天”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讲好航天故事,传递向上力量。

开发/运营主体: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关于主体: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是综合性航天产业集团。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上海航天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上海航天百科

《上海航天》创刊于1984年,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主管、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主办、上海市宇航学会协办的学术期刊 。

据2020年3月3日《上海航天》官网显示,《上海航天》第九届编委会有编委38人、顾问14人。

据2020年3月3日中国知网显示,《上海航天》共出版文献3727篇、总被下载419127次、总被引11715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592、(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400。据2020年3月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上海航天》共载文2056篇、基金论文量为513篇、被引量为11128次、下载量为77326次,2017年影响因子为0·5。

办刊历史

1984年,《上海航天》创刊。

2014年12月,该刊成为中国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学术期刊。

2016年7月1日,《上海航天》正式启用在线投稿系统。

办刊条件

栏目方向

主要栏目

《上海航天》主要栏目有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综述、技术讲座等。

刊登内容

《上海航天》主要刊登有关卫星、火箭、载人飞船、深空探测、导弹等系统及其分系统的预先研究、研制、试验及工程实践等方面的科技论文,同时介绍相关新概念、新方法、新技术及理论探讨。

办刊成果

出版发行

据2020年3月3日中国知网显示,《上海航天》共出版文献3727篇。

据2020年3月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上海航天》共载文共载文2056篇、基金论文量为513篇。

收录情况

《上海航天》是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9-2020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04年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来源期刊、《中国导弹与航天文献》(cama)来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数据库收录。

影响因子

文化传统

投稿指南

1· 投稿应突出航天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性,兼顾工程应用,应给出相应的理论依据、参数确定原则,论文应注重理论性、逻辑性,避免写成技术报告。

2·投稿内容充实,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层次分明,文字简练,字数一般以5000~6000字为宜(情况特殊可超出)。

3·禁止学术不端行为和一稿多投,投稿时作者应对文章作非密处理,提供保密审查证明的扫描件或纸质原件。

现任领导

职务名单
主编候正全
执行主编翁伟樑
副主编周颖丽
编委会主任陈杰
编委会副主任甘克力、赖京、张卫东、张綮、候正全、李同顺、翁伟樑、潘军、夏永江、徐钫

社会评价

《上海航天》自1984年正式创刊以来,始终伴随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而快速成长,已从创刊之初刊登情报翻译类文章的单一性刊物,发展成为综合性航天科技期刊,成为展示航天技术发展和航天科研成果的重要窗口,成为航天事业建设者、支持者们交流学术、相互启迪的重要平台。(原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院长代守仑)

公众号主体介绍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上海航天是由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又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简称“八院”),创建于1961年8月,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三大总体院之一,是中国导弹武器系统、运载火箭和卫星生产的主要力量,载人航天工程和探月工程的主要配套单位。办公地址位于上海市闵行区元江路3888号。

1961年8月1日,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的前身上海市第二机电工业局正式成立。1982年6月,上海市第二机电工业局(亦称航天部上海航天局)实行以部为主,部、市双重领导。1983年9月,航天工业部党组确定上海航天局是以地(舰)空导弹为主的科研、试制、生产基地,同时承担部分运载火箭试制生产任务。1988年2月,经航天工业部同意,上海航天局对外使用航天工业部第八研 究院名称。1993年9月3日,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决定,上海航天局改建为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代号第八研究院),同时保留上海航天局称谓。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主要业务领域覆盖防务装备、运载火箭、应用卫星、空间科学、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和航天服务业。

现任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孙刚。

历史沿革

机构变迁史

1961年7月19日,中共上海市委决定将原机械局的少数企业划归新成立的上海市第二机电工业局,8月1日召开局成立大会。

上海机电二局成立初期,所属各厂继续承担常规军用装备和民用产品生产任务,厂房设施、技术装备、工艺水平、生产管理、技术素质等方面与制造尖端技术产品不相适应,为此,上海机电二局坚持“三个为主”的方针,即整个建局工作,以基本建设为主;全面安排,以新技术为主;试制工作,以技术后方为主。上海机电二局将上海新新机器厂除在浦东、闵行两处改建,利用松江原上海机电设计院实验工厂区新建导弹总装厂房。

科研条件

人员编制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下辖多家企事业单位,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初步奠定了科技创新型产业集团的能力基础。全院现有从业人员2万余人。近年来,通过“控总量、调结构、提效能”,在人员总量基本保持不变的同时,一线科技人才比例快速提高,队伍能力不断提升,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研究部门

科研成就

研究成果

科研综述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持续推进领域综合发展,在防务装备领域,多型装备参加多次国庆阅兵;在运载火箭领域,抓总研制的运载火箭占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任务总量的三分之一强;在应用卫星领域,抓总研制了以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为代表的应用卫星,部分卫星技术水平领跑或并跑世界一流,有力支撑了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在空间科学领域,圆满完成了以载人航天工程、探月工程、火星探测工程为代表的历次任务,推动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

所获荣誉

2011年12月,获得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的“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20年10月20日,获得上海知识产权创新奖运用奖。

2021年8月,上海航天局509所气象环境与空间监测卫星总体室被命名为“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

2022年9月27日,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防空导弹重大工程项目团队获评上海市工人先锋号。

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据2018年5月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官网显示,研究院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设3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教学建设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统一使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标志。

标志以直线、圆、字母为设计元素,以“箭头”为设计主题。箭头象征航天产品冲天而起,体现航天主业特征,同时也寓意航天人奋发向上和航天事业蒸蒸日上;箭头又像一个“人”字,寓意集团公司以人为本、团结协作的理念;三个同心圆象征三个宇宙速度,传达出航天的产业特征,同时三个同心圆由内而外圆环线条粗细、薄厚渐变,表现集团公司不断开拓、发展、壮大的势头。

集团公司中文简称(即“中国航天”)和英文简称(即“casc”)的字体为集团公司以大黑字体为基础进行设计的专用字体。

精神文化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院长兼院党委副书记孙刚
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王波兰
院党委副书记马佳
副院长高波、张春明、何文松、吉峰、候正全
院纪委书记陈宇
副院长兼院工会主席李昕
院副院长、总会计师王玮
型号总指挥、总设计师洪刚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