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唐代
唐高祖武德初年(618~626年),今江苏省南通市南面江中,出现东西相对两个沙洲,距离约70里,时人以方位辨识之,东者称为东沙,西者称为西沙。此东、西两沙,即崇明岛之前身、初始。
武周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随着时间推移,东、西两沙面积渐大,地形渐高,陆续有人登陆其上居住,打渔晒盐、耕稼力田。
五代
杨吴天祚三年(937年),在顾俊沙(西沙)设立崇明镇,属静海都镇遏使(今南通),崇明沙洲始有建置,镇署长官称镇使或镇将,管理民政、治安。
杨吴末,李昪代吴建齐,后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继续管辖崇明镇。李璟继位后,崇明镇辖于静海都镇制置院(今南通)。
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周军占南唐江北地,置静海军,旋改通州(今南通),辖静海县、海门县,废崇明镇建置。
宋代
北宋,恢复崇明镇建置,仍归通州海门县辖。
南宋,韩侂胄、张循王、刘婕妤各有庄园设在姚刘沙,以取渔盐之利。嘉定十五年(1222年),于三沙原韩侂胄废庄设“场”,因附近有天赐港,故称“天赐盐场”,级别同县,径隶通州,由淮东制置司领之。天赐盐场抽征盐税,专事掌管崇明盐课事务,包括盐丁、盐户、盐灶、制盐、销售、税收。场治三沙设官署即盐课提举司,配备主官即盐课提举。
元代
元初,崇明镇隶两淮都转运使。至元十四年(1277年),因天赐盐场旧址建崇明州,隶属于扬州路。并于西沙设巡检司,仅存的道安村改为道安乡。
明代
明洪武二年(1369年),以地坍户减,改崇明州为崇明县,治所姚刘沙,仍隶扬州路,为通州辖管,属南直隶(南京)。洪武八年(1375年),改隶苏州府。弘治十年(1497年),崇明县兼隶于太仓州。
明武宗正德年间(1506~1521年),崇明县辖行政区设置始可考证,全县境内设4个乡,下辖6个区、110个里。
清代
清初废南京,以南京原辖区域改设江南省,崇明县属之。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分江浙洋汛。江浙两省各派员勘定洋界,在小洋山岛立江浙分界碑。“以羊山、马迹山(泗礁山)为界。马迹山脚以南之洋岛属浙江,大羊山脚以北之洋岛属江南。”嵊泗大部分划归江南省,隶于太仓州崇明县。
雍正二年(1724年),崇明县专隶于太仓州,县治因原姚刘沙城池坍没故迁至长沙(今城桥镇),县衙设于原沈邦基宅(今崇明区政府办公处),全县仍设4个乡,下辖6个区、110个里。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割通州19沙、崇明11沙和新涨的天南等41沙设海门直隶厅。
光绪初年,崇明县与宝山县争崇宝沙,被判中分为界,县东南地境缩小。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崇明县设崇海司巡检署于九龙镇(后更名为久隆镇)。宣统三年(1911年)11月6日,崇明光复,建立“崇明县军政府”,隶属江苏省军政府,下设总务课、警务课、学务课、实业课、主计课、盐务课,以及审判、典狱等各官,以佐行政,以理司法。
民国时期
中华民国时期,崇明县先后隶属于江苏南通、松江。
民国元年(1912年),嵊泗列岛隶属江苏省崇明县。民国二年(1913年)3月,崇明县军政府改组为“崇明县公署”,首席长官为县知事,县公署各课长随之改称科长。民国三年(1914年)6月,按北洋政府行政区划制度,崇明县归江苏省沪海道管辖,下设第一(民政)科、第二(财政)科、第三(教育)科。民国七年(1918年),嵊泗列岛由江苏省水上第一警察厅负责治安和防务,行政仍属崇明县。民国九年(1920年),崇明县在外沙(清代长江口北岸的惠安沙、杨家沙、永丰沙等13个沙洲陆续形成并连成一片,因临近崇明,大多为崇明人开垦,称为崇明外沙,又称北沙,同时称崇明岛为内沙)惠隆镇(今汇龙镇)设行政公署。
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按南京国民政府行政区划制度,沪海道废,崇明县直属江苏省管理,县政府下设第一、第二、第三科,及建设、教育、财政、警务等局。民国十七年(1928年)3月,外沙正式析置启东县。民国十八年(1929年),崇明县全县设7个区,下辖21个镇、119个乡。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3月,按江苏省行政专员督察区制度,崇明县属江苏省行政第七区专员公署(南通)管辖。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崇明县改隶于江苏省第四区(南通),按地处、政事、辖境、富力等情况,定为三等县,全县设5个区,下辖10个镇、86个乡,其中嵊泗列岛设区,为崇明县第五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3月18日,崇明县被日军侵占,县政府流亡海门县倪家镇。4月1日,日寇扶植的“崇明县自治委员会”成立,下置秘书处及总务、财政、工商、教化、民生、司法等部,不久以经费不继改为5个局,全县设4个分区,下辖3个镇、68个乡。10月16日,伪上海特别市政府成立。12月1日,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行政院颁布《上海特别市管辖区域暂行办法》的训令,将江苏省所辖川沙、南汇、奉贤、宝山、嘉定、崇明等县划归上海特别市,并改县为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6月,崇明县自治会改组为“崇明特别区”,隶属上海特别市,下置秘书处,民政、财政、教育、建设4个科,以及保甲股、宣传股、田赋处、社运指导室。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28日,抗日战争已告胜利,侵崇日军撤往上海投降。崇明沦陷时流亡至海门之县政府南渡崇明接收,进驻城桥镇,宣布自9月起恢复沦陷前崇明县建制,隶属江苏省,县政府置一、二、三、四科,及秘书室、会计室、人事室、警察局、电信局、公款产管理处,全县设5个区、2个镇区,下辖4个镇、89个乡。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4日,经国民政府批准,江苏省政府将崇明划还沦陷前的第四行政督察区,重新隶属江苏省第四区(南通)。11月23日,江苏省政府委员会决定将崇明县划归第三区管辖。12月9日起,崇明县改隶江苏省第三区(松江)。同年,嵊泗列岛由崇明县管辖区改为江苏省直辖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5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新河乡海桥港登陆崇明,分兵两路向堡镇和县城挺进。6月1日,堡镇解放。同日,县城国民党守军在强大政治军事压力下被迫无条件投降。6月2日,解放军接管县城,崇明解放,成立崇明县政府,隶属江苏省南通专区,全县设4个区、2个镇,下辖21个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950年7月31日,崇明县政府改称“崇明县人民政府”,全县设8个区、2个县属镇,下辖3个镇、67个乡。
1955年12月6日,崇明县人民政府改称“崇明县人民委员会”,全县设11个区,下辖3个镇、107个乡。
1958年11月21日,国务院批准江苏省苏州专区的川沙、青浦、南汇、松江、奉贤、金山6个县和南通专区的崇明县划归上海市管辖。12月1日,崇明县改隶上海市,全县设2个镇、10个人民公社。
1968年2月25日,经上海市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崇明县革命委员会”,简称“县革会”,作为文化大革命时期党政合一的权力机构。
1981年6月25日,“崇明县革命委员会”复称“崇明县人民政府”,全县设2个镇、26个人民公社,以及8个市属国营农场和2个军垦农场。
2005年5月18日,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报请国务院批准,原属上海市宝山区的长兴、横沙两个乡行政区域,整体建置划入崇明县。
2009年11月18日,长兴撤乡建镇,仍属崇明县管辖。
2016年3月26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市委书记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崇明撤县设区工作,之后向国务院正式上报请示件。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7月22日,上海市委、市政府在崇明召开“崇明撤县设区”工作大会,宣布崇明县撤县设区,崇明区隶属上海市。
2017年1月10日,崇明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召开,选举产生区长、副区长,崇明区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参考资料: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拨十二沙(山前、永兴、扁担、大年、小年、万盛、龙珠、三角、丁家、藤盘、杨椿、汤家)隶通州。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割十一沙(半洋、富明太平、乌桂、复兴、大洪、戏台、永年、大安、小安、日盛)属海门厅。光绪初年,与宝山县争崇宝沙,被判中分为界。
1928年3月,崇明外沙(又称北沙)划出,设置启东县。
2005年5月,原属上海市宝山区的长兴、横沙两个乡划入崇明县。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末,崇明区辖16个镇、2个乡:城桥镇、堡镇、新河镇、庙镇、竖新镇、向化镇、三星镇、港沿镇、中兴镇、陈家镇、绿华镇、港西镇、建设镇、新海镇、东平镇、长兴镇、新村乡、横沙乡。另辖:前卫农场、东平林场、上实现代农业园区,区人民政府驻城桥镇人民路68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崇明区由崇明、长兴、横沙三岛组成,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21°09′30″至121°54′00″,北纬31°27′00″至31°51′15″之间,西接长江,东濒东海,南与浦东新区、宝山区及江苏省太仓市隔江相望,北与江苏省海门区、启东市一衣带水,总面积1413平方千米。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政府地形地貌
崇明岛,地处长江入海口,面积1267平方千米,东西长80千米,南北宽13~18千米,是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三面环江,一面临海。岛上地势平坦,无山岗丘陵,西北部和中部稍高,西南部和东部略低,90%以上的土地标高(以吴凇标高0米为参照)在3·21米至4·20米之间。
长兴岛,位于吴淞口外长江口南支水道,东邻横沙岛,北伴崇明岛。岛呈带状,东西长26·8千米,南北宽2~4千米。面积88平方千米,其中滩涂面积8·5平方千米,可耕地面积26·2平方千米(不包括前卫农场)。南沿有深水岸线近20千米,一般水深-12米至-16米,最深处-22米,可停靠30万吨级轮船。
气候
崇明区地处北亚热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16·5℃,日照充足,雨水充沛,四季分明。1961~2021年崇明区气温显著上升,平均增温速率为0·28℃/10年,其中2011~2020年为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暖10年;2013年和2022年高温日数分别为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最多和次多,2017年最高气温创1961年以来最高值39·9℃。水文
崇明区地处长江入海口,崇明、长兴、横沙三岛均受沿海潮汐影响,属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周围潮汐属非正规浅海半日潮型,流向基本为往复流。土壤
崇明区土壤有水稻土、潮土和盐土3个土类,以及8个土属、35个土种。土壤耕作层厚度一般在3至5寸。3个土类呈东西伸展、南北排列的条带状分布。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海桥、三星、合作、庙镇、江口、港西、城桥等乡及鳌山、新河、竖河、堡镇、五滧、向化、汲浜、陈家镇等乡沿南横引河一线以南地区,占全区集体耕地的49·87%;潮土主要分布在绿华、港东、建设、新民、大新、港沿、合兴、裕安等乡及鳌山、竖河、堡镇、五滧、向化、汲浜、陈家镇等乡沿南横引河一线以北,占全区集体耕地的39·99%;盐土主要分布在西北至东北部沿江沿海一带,占全区集体耕地的10·14%。
自然资源
植物资源
崇明区除芦苇、关草、丝草等外,遍及全区的各种草类主要有:马齿苋(别名五行草、长寿菜,俗称专诸草)、益母草(别名对月草、白花益母草)、苍耳草(别名卷耳、苓耳、常思菜、痴头婆、狗耳朵草)、佩兰(俗名兰草、大泽兰、孩儿菊、千金草、省头草)、泽漆草(俗名猫儿眼睛草、乳浆草、倒毒伞、一把伞、龙虎草、铁骨伞)、旋复草(俗称蟛蜞头花、金钱花、野油花、滴滴金、金钱菊、满天星)、扁血草(别名扁竹、粉节草、通生草、桌面草、路边草、七星草)、蒲公英(俗名鬼公英、黄花郎、婆婆丁、黄花早)、墨旱莲(别名金陵草、莲子草、墨斗草、墨菜、猪牙草、白花草、水旱莲)、瓜娄(别名娄皮、娄仁、木瓜皮、木瓜子)、老虎脚爪草、土牛膝、紫浮萍、江剪刀草(俗名野油菜、蟛蜞菜)、杞子根(又名枸杞)、凤茄(别名山茄子、凤茄子)、龙葵草(俗称五宅茄、乌疔草、七粒扣)、灯笼草(俗名酸浆草、天泡草、天灯笼)、金银花、萝摩(俗名天将克、奶浆草、婆婆针线花)、牵牛子(俗名黑丑、白丑、狗耳草)、没娘藤(俗名金丝草;大叶金钱草)、天仙藤、车前草、竹叶丝草、茅根、望江南(俗名羊角豆、大吴风草)、鸡尿藤(俗名臭屁藤)、蚂蚁草、酢浆草、凤尾草、葎草、瓦松(俗名瓦道花)、香附(俗名莎草、回头草)、水蜈蚣(俗名水香草)、蒲包根(俗名水蜡烛)、乌蔹莓(俗称野葡萄藤)、地肤子草(俗名扫帚草)、金丝荷叶草、枸骨(俗名猫儿刺)、铁扁担、臭梧桐、马鞭草、地丁草、小青草、苦楝、水浮莲、九龙根、大蓟草、小蓟草、马兰、牛头令、合子草、红泽兰、青蒿、虎仗草、挂金灯、葶苈子、紫苏子、水花生、绿萍、苣荬、黄瓜草、苦菜、野刺苋、反枝苋、野大豆、田青、金花菜、藜、小藜、灰绿藜、拉拉藤、翅碱蓬、繁缕、大马蓼、水蓼、婆婆纳、碎米荠、泥胡菜、天明精、血见愁、水竹叶、大蓬蒿、鼠曲草、大丁草、狗尾草、金色狗尾草、马唐、稗、牛筋草、白羊草、看麦娘、雀稗、狗牙根、结缕草、沼莎草、菰聚合草、小根蒜、金盏花、一年蓬、千金子、猪秧秧、地锦、刺果毛茛、鸭舌草等。动物资源
崇明区兽类主要有黄鼠狼(俗称黄狼),早年有刺猬,现濒绝迹。虫类有蛇、壁虎、蜈蚣、大蟾蜍(俗称癞蛤蟆)、青蛙、蚯蚓、蜗牛等。还有农作物害虫的天敌147种。
崇明区鸟类品种繁多,东部地区是候鸟迁徒途中的栖息之地,常有丹顶鹤等珍稀鸟类歇足。侯鸟有132种,分别是:黑颈鸊鷉、绿鹭、中白鹭、夜鹭、黄斑苇、大麻、黑脸琵鹭、鸿雁、豆雁、白额雁、小天鹅、赤麻鸭、翘鼻麻鸭、针尾鸭、绿翅鸭、花脸鸭、罗纹鸭、赤颈鸭、赤膀鸭;白眉鸭、青头潜鸭、凤头潜鸭、绿头鸭、长尾鸭、斑头秋沙鸭、普通秋沙鸭、松雀鹰、燕隼、鹌鹑、灰鹤、红胸田鸡、黑水鸡、彩鹬、凤头麦鸡;灰斑鸻、金(斑)鸻、蒙古沙鸻、铁嘴沙鸻、中杓鹬、白腰杓鹬、红腰杓鹬、黑尾睦鹬、斑尾睦鹬、鹤鹬、红脚鹬、泽鹬、青脚鹬、白腰草鹬、林鹬、小青脚鹬、矶鹬、灰鹬、翘嘴鹬、翻石鹬、孤沙锥、大沙锥、扇尾沙锥、豆鹬、红腹滨鹬、细嘴滨鹬、红胸滨鹬、长趾滨鹬、乌脚滨鹬、尖尾滨鹬、黑腹滨鹬、弯嘴滨鹬、三趾鹬、勺嘴鹬、阔嘴鹬、反嘴鹬、红颈瓣蹼鹬、灰瓣蹼鹬、普通燕鸻、海鸥、银鸥、白额燕鸥、棕复杜鹃、大杜鹃、小杜鹃、长耳鸮、普通夜鹰、赤翡翠、三宝鸟、灰沙燕、家燕、金腰燕、毛脚燕、山鹡鸰、白鹡鸰、黄鹡鸰、田鹨、树鹨、北鹨、水鹨、灰山椒鸟、虎纹伯劳、红尾伯劳、黑枕黄鹂、秃鼻乌鸦、寒鸦、红尾歌鸲、红点颏、红胁蓝尾鸲、北红尾鸲、白眉地鸫、虎斑地鸫、灰背鸫、乌灰鸫、白腹鸫、斑鸫、鳞头树莺、北蝗莺、大苇莺、黑眉苇莺、黄眉柳莺,极北柳莺、冕柳莺、白眉(姬)鹟、黄眉(姬)鹟、鸲(姬)鹟、乌鹟、北灰鹟、白腹蓝(姬)鹟、燕雀、黄雀、黑尾蜡嘴雀、锡嘴雀、黄胸鹀、黄喉鹀、灰头鹀、赤胸鹀、小鹀、
崇明区鸟类还有小鸊鷉、灰雁、小苇、斑嘴鸭、环颈雉(雉鸡)、红脚苦恶鸟、白胸苦恶鸟、骨顶鸡(白骨顶)、剑鸻、金眶鸻、环颈鸻、小杓鹬、半蹼鹬、黑嘴鸥、红嘴鸥、白翅浮鸥、山斑鸠、珠颈斑鸠、火斑鸠、普通翠鸟、蓝翡翠、云雀、山鹨、栗耳短脚鹎、北椋鸟、灰椋鸟、喜鹃、小嘴乌鸦、鹪鹩、蓝点颏、金眶鹟莺;棕头鸦雀、震旦鸦雀、麻雀、白腰文鸟、金翅雀、白头鹀等类。
人口
人口数量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崇明区常住人口637921人。
民族构成
崇明区民族以汉族为主,另有蒙古族、回族、满族、壮族、苗族、白族、彝族、朝鲜族、维吾尔族、布依族、哈尼族、土家族、藏族等50多个少数民族。
政治
职务 | 姓名 |
---|---|
区委书记 | 缪京 |
区长 | 李峻 |
区人大常委会主任 | 薛红 |
区政协主席 | 张权权 |
截至2025年6月 |
经济
综述
2023年,崇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1·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79亿元,下降3·2%;第二产业增加值98·82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299·25亿元,增长4·8%。三次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5·7%、23·4%和70·9%。
2024年,崇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8·8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64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137·75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285·42亿元,增长2·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7:30·7:63·6。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5%,上半年增长3·2%,前三季度增长3·1%。
2024年,崇明区实现财政总收入397·8亿元,比上年增长1·8%,其中区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5亿元,下降7·9%。全区财政支出374·9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3·8亿元,教育支出24·5亿元,卫生健康支出20·1亿元,农林水支出40·9亿元,城乡社区支出30亿元,交通运输支出16·1亿元。全年实现税收收入327·8亿元,比上年下降5%。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税收0·4亿元,第二产业实现税收97·9亿元,第三产业实现税收229·5亿元。从税种看,实现增值税171·5亿元,实现消费税1·5亿元,实现企业所得税56·1亿元,实现个人所得税82·2亿元。
2024年,崇明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6·4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33·9亿元,增长26·2%;工业投资41·3亿元,增长19·2%;社会事业投资12·6亿元,增长4·5%。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2·6亿元,比上年下降35·4%,其中住宅投资33·9亿元,下降34·1%。
第一产业
2024年,崇明区实现农业增加值26·45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5·2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种植业产值30·5亿元,增长1·6%;林业产值1·3亿元,增长208·2%;牧业产值8·4亿元,下降3·5%;渔业产值12·5亿元,增长3·1%;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2·5亿元,增长0·2%。
第二产业
2024年,崇明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36·76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0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4·6亿元,增长11·4%;海洋装备产业产值470·4亿元,增长15·8%。全区六大重点工业行业完成产值5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2%。
第三产业
2024年,崇明区实现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8·69亿元,比上年下降10·2%。全年实现限额以上商品销售总额153·9亿元,比上年下降15·8%。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1亿元,比上年下降6·2%。
2024年,崇明区区各乡镇、园区招商引进各类企业1·5万户,比上年下降41·8%。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98家,比上年下降26·4%。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2384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24·7%;合同外资12248·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6·9%;实到外资11420·5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9%。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256亿元,比上年增长33·6%。其中,出口额108·5亿元,增长121·1%;进口额147·5亿元,增长3·4%。
2024年,崇明区新建房屋销售面积60·8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7·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54·4万平方米,下降22·1%。按房屋性质分,市场化住宅销售面积9·11万平方米,下降23·6%;保障性住房销售面积45·30万平方米,下降21·8%。全区新建房屋销售额62·7亿元,比上年下降31·2%。其中,住宅销售额59·7亿元,下降30·9%。按房屋性质分,市场化住宅销售额24·55亿元,下降31·9%;保障性住房销售额35·15亿元,下降30·1%。
2024年,崇明区27家a级景区接待游客589·1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56%。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4年末,崇明区共有中学、小学、幼儿园、中职校、工读学校、特殊教育学校96所,在校学生43449人,全区在编教职工6365人,其中专任教师4958人。
2024年,崇明区上实东滩高中新校区、上海世外教育附属崇明区汇明学校和上海市崇明区风清幼儿园正式启用。新获评上海市特级校长1名,外区流动进特级校长1名,新增高级一等校长5名;2名校长入选第五期“上海市普教系统名校长名师培养工程”“高峰计划”。招聘新教师154名,其中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32名;吸引外区柔性人才25人;选派新一轮援滇教师19人。
科学技术
2024年,崇明区申报2024年度可持续发展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医疗卫生类课题141项,立项67项。受理55家企业申报2024年度上海市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资金计划项目,立项6项,获市级创新资金支持120万元。受理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9项,认定7项,有效期内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38项。审核上报市级科技启明星计划项目4个,白玉兰人才计划1人,东方英才计划1人。科技创新券区级配套补贴4家科技企业共计49·11万元。
文化事业
2024年,崇明区年完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功能提升13家。长兴镇图书馆等5个图书馆在“第七次街道(乡镇)图书馆评估定级”中被评为“一级馆”,竖新镇图书馆等13个图书馆被评为“二级馆”。文化崇明云平台全年共发布活动2859个,发布票数8199张。全年举办展览10余场,吸引万余人参观。共承接市级各类活动311场,受众36920人次。开展区级各类配送活动302场,受众32200人次。放映农村电影14616场次,受众378123人次。
2024年,崇明区成功入选第七批上海市非遗代表性项目1个,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名。获评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团体1个,市级非遗青年人才1名。新评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9个,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8人、区级非遗传承基地15家。崇明山歌、灶花、上海阳刚民间音乐馆成功入选2024-2026年度上海市“非遗在社区”示范项目和示范点。
国家一级图书馆:崇明区图书馆
医疗卫生
截至2024年末,崇明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56个(公立医疗机构262个),其中医院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分中心、服务站)39个,妇幼保健所1个,专科医疗机构4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专业卫生技术人员5479人,实有床位4066张。全年区域内公立医疗机构门急诊475·17万人次,比上年上升3·36%。
截至2024年末,崇明区共有长护险定点社区居家服务机构19家、定点住养机构34家、定点评估机构2家。共有长护险服务人员2245人,其中居家机构护理员1794人,住养机构护理员451人;长护险惠及老人17172人,其中社区居家老人14974名,住养老人2198名。从服务等级看,服务等级2-3级7861名,占比45·78%;4级5660名,占比32·96%;5-6级3651名,占比21·26%。共有医疗救助对象51352人,累计完成医疗救助73·39万人次,救助总金额16656·55万元。
截至2024年末,崇明区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小外科手术全覆盖,护理门诊实现从无到有,陈家镇、堡镇、新河镇、东平镇4个乡镇建成社区护理中心;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mmc门诊。
体育事业
2024年,崇明区3名运动员入选奥运中国代表团并征战巴黎奥运会,奥运会参赛项目、参赛人数均实现历史性突破。
2024年,崇明区举办2024上海长江半程马拉松赛、2024中国全民健身走(跑)大赛(上海·崇明站)城市联动接力赛暨第二届中国企业家崇明岛挑战赛、2024年国际篮联三人篮球大师赛(上海崇明站)、2024年环崇明岛国际自盟女子公路世界巡回赛等赛事。
2024年,崇明区完成改建市民健身中心2个,新建(更新)市民健身苑点40个,新建(改建)市民运动球场8片,新建市民健身步道4条、市民健身驿站2个、长者运动健康之家1个。
2024年,崇明区承办中国男子三人篮球超级联赛(崇明赛区)等全国比赛2项。组织举办红土网球赛、第七届上海(崇明)休闲体育大会等市级赛事12项。举办足球、乒乓球等区级赛事20项。
社会保障
2024年,崇明区新增就业9855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8604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967人,515名长期失业青年实现就业创业,创业帮扶311户,完成补贴性职业培训2·2万人次,新增高级工及以上技能评价证书929人次,城乡登记失业人数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以内。全年共发放新增就业岗位补贴等区级各项促进就业补贴资金4492·91万元,惠及企业561家次,补贴5·99万人次;发放企业吸纳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费和岗位补贴等市级促进就业补贴2689·23万元,惠及企业4238家次,补贴2·52万人次。公益性岗位新招录就业困难人员346名。做好177家重点企业和新业态企业用工保障,举办各类专场招聘134场。
2024年,崇明区调整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至每人每月1490元,全区城乡居保参保人数20·25万人,养老金平均水平1738元/月(含生态养老补贴)。强化无账户人员参保扩覆,扩覆率99·77%,居全市第一。
2024年,崇明区开展元旦春节帮困送温暖活动,投入救助资金6403·60万元,受益群众11·80万人次。全年对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重残无业等各类民政保障对象实施生活救助、临时救助、综合帮扶等各类救助32·8万人次2·23亿元。生态惠民保险理赔结案3803人次900·42万元。“社区救助顾问”制度实现村居全覆盖,全区共设镇村社区救助顾问点375个。全年共救助各类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40人次。
截至2024年末,崇明区户籍老年人口29·1万人,老龄化程度43·86%,百岁老人169人,纯老家庭5·18万人,独居老人1·03万人,80岁以上高龄独居老人0·41万人。全年新增1家综合为老服务中心、2家“养老院+互联网”医院、16个家门口养老服务站、256张养老床位、2家社区长者食堂、4家乡村长者照护之家,改建220张认知障碍照护床位,完成1800户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5000户“一键通”应急呼叫设备安装,新增288名中级及以上养老护理员,建设1家养老服务体验中心。
交通运输
综述
崇明区地处上海东北部,与市内各区隔江相望,s128陈海公路、g40沪陕高速两条横贯东西,可通过上海长江大桥和隧道进入市内各区。公路
沪陕高速、上海地铁崇明线穿过崇明区。
水运
水路有南门―石洞口、南门―宝杨、吴淞口―堡镇等航线8条。截至2014年,崇明内河通航里程430千米,拥有航道里程173·84千米,其中六级航道161·68千米,七级、八级航道12·16千米。崇明区拥有五大客运码头和十大货运港口的密集型水上交通网络。
公共交通
2023年,崇明区完成堡七线、崇明乡村9路和长兴1路3条公交线路优化调整;完成城桥5路和睦佳苑、堡七线渡港桥、南牛线小高桥、长兴1路渔翔路圆芳路等公交站点设置;完成4辆无障碍低地板新能源公交车更新。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崇明”取自所在岛屿名称崇明岛,意为高出水面而又平坦宽阔的明净平地。唐武德元年(618年),长江口外海面上东沙、西沙两岛开始出露。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初,始有人在岛上居住。神龙元年(705年),在西沙设镇,取名为崇明。非遗
琵琶艺术(瀛洲古调派)
琵琶艺术(瀛洲古调派),发源并长期流传于上海市崇明岛,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明末清初,贾公达、范正奎、李连诚、宋慧玉等糅合南北琵琶演奏风格,承袭古曲而自出新意,逐渐形成了瀛洲古调派。琵琶演奏指法要求“捻法疏而劲,轮法密而清”,主张“慢而不断,快而不乱,雅正之乐,音不过高,节不可促”。演奏曲目多为文板小曲,每曲描写一个场景或一种事物,既可独立演奏,又可组合联奏,这在中国琵琶流派中是绝无仅有的,为中国著名的琵琶流派。2008年,琵琶艺术(瀛洲古调派)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ⅱ-119。
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西部及上海地区的丝竹音乐的统称,因乐队主要使用二胡、扬琴、琵琶、三弦、秦琴、笛、箫等丝竹类乐器而得名。
江南丝竹曲调优美淳朴,清新悦耳,轻快明朗,绮丽优雅,其技法丰富多彩,变化层出不穷,显现出“小、细、轻、雅”的艺术风格。是江南水乡音乐文化的杰出代表,其演奏技法和音乐风格蕴藉含蓄,包含着追求谦冲、协调的深刻文化内涵,在民族音乐史、戏曲、民俗等方面都深具实践和理论研究价值。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崇明山歌
崇明山歌,是流传在崇明岛上的“民歌”与“民谣”的总称。具有江南民歌特征,但又具有自身特色。以独特的崇明方言演唱,语言朴素、清新、自然、流畅,既干脆坦率,又生动形象,幽默含蓄、真挚感人。内容丰富多彩,其中尤以劳动歌、生活歌、情歌、哭丧歌等数量最多。常用的崇明山歌曲调有“四句头山歌”“对花调”“倚栏杆调”“采茶调”“东沙调”“牌名调”“喊牛调”“白鱼号子”“香袋调”等30多种。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3年,崇明区主要景区(点)共27个,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7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个、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2个、国家级湿地公园1个。主要景点
解放崇明岛登陆纪念碑
解放崇明岛登陆纪念碑,位于上海市崇明县新河镇新艺村。1999年6月2日,被公布为崇明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49年5月30日,为解放崇明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二十五军七十五师从长江南岸浏河口横渡长江,主力从新河镇海桥港登陆。6月2日,岛上守敌投降,崇明岛全境解放。
竖河镇大烧杀遗址
竖河镇大烧杀遗址,位于上海市崇明区竖新镇跃进村1016-1号。占地面积5·3亩,内设竖河镇大烧杀遇难同胞纪念碑、3000平方米祭扫广场和300平方米的侵华日军竖河镇大烧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竖河镇大烧杀遗址传承着崇明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深刻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侵华、侵崇的滔天罪行,有力回击日本右翼势力否认、篡改和美化侵略历史的倒行逆施,有效维护和还原历史事实真相,警示世人铭记历史、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倡导爱国自强、维护和平。
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
崇明岛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被评为国家地质公园,由“一园三馆一站”组成,西沙地质公园,崇明岛西沙湿地科普馆,世界河口沙洲水文化馆、前卫村木化石科普馆及崇西湿地科学实验站。
崇明区烈士馆
崇明区烈士馆,位于崇明中部新河镇新开河路279号,始建于1951年,原名烈士纪念塔,1957年更名为崇明县烈士馆,2017年更名为崇明区烈士馆。占地面积14520平方米。烈士纪念设施主要有:烈士纪念塔、烈士纪念碑、革命史迹陈列馆和广场雕塑。
崇明区科技馆
崇明区科技馆,位于崇明区城桥镇崇明大道7887号。建筑总面积5000平米,展区面积2700平米。科技馆展区共两层,设序厅、四个主展区和4d科普影院六个部分。
崇明区档案馆
崇明区档案馆,位于崇明区城桥镇定澜路1588号,总建筑面积12840平方米,是华东地区较为先进的档案馆之一,实现了五位一体的功能定位——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档案保管基地、档案利用服务中心、政府信息公开、电子文件管理中心作用于一身。馆内常设“老物件新故事——崇明生活记忆展”,展现百年间崇明民生的变迁。又设“崇明生态岛建设史料展”,围绕崇明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旅游资源、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等主题,展示勤劳朴实的崇明人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创造出丰富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地方特产
崇明白扁豆
崇明白扁豆,上海市崇明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崇明白扁豆,肉质细嫩易酥,清香味美,是夏淡季节餐桌佳肴,还可制成汤团馅料。含维生素b、维生素c、碳水化合物及磷、铁、锌、钙等多种矿物元素,其蛋白质、淀粉和糖类的含量高于莲子,具有滋补调养之功效。
崇明老毛蟹
崇明老毛蟹,上海市崇明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崇明老毛蟹,又名中华绒螯蟹、崇明清水蟹,因其两只大螯上生满了细密的绒毛,故俗称“老毛蟹”,其外形具有“青背、白肚、金爪、黄毛”的特点。崇明老毛蟹个小、壳薄,肉质细密有香味,雌性蟹黄足,雄性蟹脂多,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等营养物质。
2007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崇明老毛蟹”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崇明老白酒
崇明老白酒,上海市崇明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崇明老白酒,有着700多年的历史积淀,其酿造技法2009年被列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崇明老白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崇明沙乌头猪
崇明沙乌头猪,上海市崇明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沙乌头猪是太湖流域著名的地方猪种之一,产于长江口的崇明岛,属于江海型猪种,以产仔数多、繁殖力高而著称,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繁殖力高等特点,其肉质鲜美、肉色鲜红、嫩而多汁。[1-2]
2013年12月30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崇明沙乌头猪”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崇明香酥芋
崇明香酥芋,上海市崇明区特产。
崇明香酥芋,独具风味,不仅肉质细腻,而且自带甘香,即使长时间煮焖,也不会糊烂,即使表面酥软,里面也是依旧保持着粉酥香甜的口感。
崇明白山羊
崇明白山羊,上海市崇明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崇明白山羊,是崇明区特定水土条件下孕育而成的特产。崇明白山羊属皮毛肉兼用型品种,体型中等偏小,体格健壮,具有适应性强、繁殖率高等特点,经国家农业部批准,被命名为“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系全国重点保护和发展的家畜品种。崇明白山羊,毛洁白而富有弹性,是制笔的好原料,崇明白山羊肉质细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冬令御寒助暖抗病延年的滋补佳品。
2011年11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崇明白山羊”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崇明金瓜
崇明金瓜,上海市崇明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金瓜,成熟瓜皮金黄色,故名金瓜。味形似海蜇,鲜嫩清香,松脆爽口。
2014年5月22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崇明金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崇明水仙
崇明水仙,上海市崇明区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崇明水仙,是上海唯一获评“双地理标志”的特色花卉,同时也是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著名人物
朱显谟
朱显谟,1915年生于上海崇明。1940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农业化学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西北水保所第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名誉所长。
施蕴渝
施蕴渝,女,1942年4月出生,生物物理学家,籍贯崇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1965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施仲衡
施仲衡,1930年12月生于苏州,籍贯上海崇明。1949年8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0年9月唐山工学院土木系学习,195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殷成章
殷成章,上海崇明人,1915年3月出生,1940年10月参加革命,1942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苏南行署秘书,华东大区财政部税务总局会计处、华东大区财政部预算处处长,中央财政部预算司常务副司长,贵州省财办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荣誉称号
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 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 |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
全国双拥模范城 | “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 | 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 |
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 第四批“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 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
“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 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 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 |
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 | 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 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
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 | 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 | 2021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
首批“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 | 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 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
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 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 | 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第一批) |
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 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 | 2018-2020周期国家卫生城市 |
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县 | 2021年度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 | 畜牧大县和畜禽粪污资源量大县 |
2022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 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 | 国际湿地城市 |
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 国际湿地城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