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济南城市建设工程学校
1956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时期,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成为迫切任务。为此,国家城市建设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新建十所土建类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其中在济南市建设一所“城市建设部济南城市建设工程学校”。1956年3月12日,学校筹备处在济南成立。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设有21个学院(部),开设64个本科专业。
学院 | 专业 |
---|---|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 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 |
山东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 土木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智能建造 |
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造价、土地资源管理、工业工程 |
山东建筑大学热能工程学院 | 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生物工程 |
山东建筑大学艺术学院 | 广告学、工业设计、风景园林、园林、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 |
山东建筑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
山东建筑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物联网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 |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 |
山东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焊接技术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增材制造工程 |
山东建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 |
山东建筑大学法学院 | 法学、社会工作 |
山东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德语 |
山东建筑大学理学院 | 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学、应用统计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山东建筑大学交通工程学院 | 交通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交通运输、智慧交通 |
山东建筑大学测绘地理信息学院 | 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 |
山东建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山东建筑大学体育教学部 | -- |
山东建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 |
山东建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 -- |
山东建筑大学创业学院 | -- |
以上来源数据截至2023年8月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5月,山东建筑大学拥有科研流动站1个,1个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学校esi工程学、环境及生态学2个学科居全球前1%,拥有2个山东省一流学科,1个学科列入山东省高水平“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类型 | 名称 |
---|---|
博士人才培养项目 | 绿色建筑技术及其理论 |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 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软件工程、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建筑学景观建筑方向)、设计学、美术学、风景园林学、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交通运输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 |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 | 土木水利硕士、能源动力硕士、资源与环境硕士、机械硕士、电子信息硕士、材料与化工硕士、交通运输硕士、建筑硕士、城乡规划硕士、风景园林硕士、会计硕士、应用统计硕士、法律硕士、社会工作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管理硕士、美术与书法硕士、设计硕士、工程管理硕士 |
山东省一流学科 | 建筑学、土木工程学科 |
泰山学者特支计划 | 绿色建筑技术及其理论 |
山东省高水平“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 | 建筑学 |
以上数据截止2023年12月 |
师资力量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5月,山东建筑大学拥有1个共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5个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8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7个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文物学会研究基地、2个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新型智库),1个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政法委研究基地等重点科研创新平台51个。其中,乡土文化遗产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是山东省高校唯一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类型 | 名称 |
---|---|
共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林木生物质低碳高效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建筑结构加固改造与地下空间工程 |
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 | 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所 |
国家文物学会研究基地 | 中国文物学会工业遗产委员会铁路建筑遗产研究基地 |
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 | 黄河流域城乡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智慧监控协同创新中心、土木结构防灾减灾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绿色建筑协同创新中心、山东省智慧城市协同创新中心 |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 建筑结构鉴定加固与改造实验室、山东省“建筑遗产预防性保护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文化和旅游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智能建筑技术重点实验室 |
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山东省土木结构诊断改造与抗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绿色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城市污水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城市规划与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绿色制造工艺及其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性能绿色路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山东省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 | 山东省起重机械健康智能诊断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道路工程绿色建造与性能提升工程实验室 |
山东省高校实验室 | 绿色建筑与智能建造实验室 |
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 工程结构与防灾减灾实验室、建筑工程机械及其智能装备创新技术实验室、新型人机协作智能技术与机器人系统实验室、道路与交通工程实验室、水污染控制与水质安全保障实验室、建筑与城乡空间设计数字仿真实验室 |
山东省高校特色实验室 | 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特色实验室、光电催化材料与低碳制氢装备特色实验室、流域水健康与底泥资源化特色实验室 |
山东省高等学校文科实验室 | 艺术与设计智造文科实验室、国际建筑工程多模态大数据挖掘文科实验室 |
山东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新型智库) | 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齐鲁法治文化建设研究基地、省司法厅政府立法研究服务基地 |
山东省非物质遗产研究基地 | 齐鲁建筑文化研究中心 |
山东省政法委研究基地 | 齐鲁法治文化建设研究基地 |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5月,山东建筑大学先后荣获全国科技大会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3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1项,省部级科研奖251项(其中一等奖23项),国内有效发明专利2245件。其中,2002年,鹿晓阳教授主持的《等壁厚弯管塑性成形理论及其工艺工装设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9年,王崇杰教授主持的《太阳能和浅层地热能在建筑中利用的关键技术应用与开发》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刘甦教授主持的《面向区域的建筑学专业创新性、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014年,张鑫教授主持的《建筑物移位改造工程新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是山东省唯一在建筑学、土木工程领域均获国家科技奖高校;2023年,崔艳秋教授主持的《“数字转型、五维重构”的土建类专业新形态课程探索与实践》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近五年,教师发表(收录)sci、ssci、a&hci、ei、cssci等论文17410篇,学校年均科技活动经费2·69亿元,主持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9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13项,其中,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课题)6项、省级重大重点项目36项。2019年,崔东旭教授主持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村镇社区空间优化与布局”;2020年,张鑫教授主持的“既有结构性能评估与加固改造基础研究”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21年,于德湖教授主持的“绿色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关键技术、成套装备及应用”获批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022年,陈飞勇院士主持的“管道污垢沉积/清洁模型及其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项目,实现了我校国际合作研发领域工作取得的新突破。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项 |
---|---|---|
2002年 | 等壁厚弯管塑性成形理论及其工艺工装设备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9年 | 太阳能和浅层地热能在建筑中利用的关键技术应用与开发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4年 | 建筑物移位改造工程新技术及应用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以上来源数据截至2023年12月 |
学术资源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学校徽志是圆形“建”字徽标,红色,以汉字“建”造型为基础,体现建筑办学特色;下方有“1956”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中文毛体校名,下方是英译校名。学校徽志是圆形“建”字徽标,红色,以汉字“建”造型为基础,体现建筑办学特色;下方有“1956”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中文毛体校名,下方是英译校名。
…更多「校园文化」介绍请查阅全文…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
党委书记 | 杨景波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于德湖 |
党委副书记 | 许记中、黄晓广 |
党委委员、副校长 | 邱立平、李青、成强、张志刚、王清标 |
副校长 | 赵继龙 |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山东省监察委员会驻山东建筑大学监察专员 | 李艳红 |
党委委员 | 周颜玲、李展、王德东 |
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6月参考资料: |
历任领导
职务 | 姓名 | 任职时间 | 单位 |
---|---|---|---|
筹备处主任 | 徐培源 | 1956·03·12 | 城市建设部济南城市建设工程学校筹备处 |
支部书记 | 李振东 | 1956·09·12 | 城市建设部济南城市建设工程学校党支部委员会 |
支部书记 | 于保初 | 1956·10·03 | |
支部书记 | 徐培源 | 1956·12·05 | |
支部书记 | 杨义楠 | 1957·06·03 | |
支部书记 | 王瑞亭 | 1957·06·03 | 山东建筑学院委员会 |
党委书记兼院长 | 柴诚 | 1978·12·29 |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 |
党委书记 | 马世德 | 1986·9·15 | |
党委书记 | 邵长卿 | 1990·05·08 | |
党委书记 | 綦敦祥 | 1997·12·03 | |
党委书记 | 薛允洲 | 2003·04·14 | |
党委书记 | 王崇杰 | 2011·12·31 | 山东建筑大学 |
以上来源数据截至2023年12月 |
职务 | 姓名 | 任职时间 | 单位 |
---|---|---|---|
党委委员兼校长 | 房超 | 1964·01·25 | 山东省济南建筑工程学校、山东省建设厅技工学校、山东省建设厅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 |
院长 | 姚传玺 | 1985·01·14 |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 |
院长 | 韩福元 | 1994·02·02 | |
院长 | 邢世满 | 1997·12·03 | |
院长 | 王崇杰 | 2003·12·27 | |
校长 | 靳奉祥 | 2011·12·31 | 山东建筑大学 |
以上来源数据截至2023年12月 |
校园环境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占地2400余亩,校舍面积78万平方米。
学校大门
如今学校正门之上的“山东建筑大学”这几个字,其字体源自毛主席的手书。这个正门也被称为栋梁之门,采用了牌坊的布局手法,两边设有门框,从而形成了门前广场。在两个门框之前乃是镌刻着校名的石梁。这石梁有着栋梁的寓意,意味着建大致力于培养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
…更多「校园环境」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友情况
姓名 | 荣誉 |
---|---|
李安桂 | 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国家特色专业负责人 |
韩芳明 | 前山东省人民防空办公室副主任 |
宫明杰 | 山东龙大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
张鑫 | 教育部“建筑结构移位与加固改造”创新团队带头人、泰山学者特聘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
孟祥君 | 北京卡林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卡林热泵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铠钺防护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
李安桂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备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国家一流专业、国家特色专业负责人。 |
崔东旭 | 山东建筑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王守波 | 荣盛发展集团副总裁 |
任宪正 | 山东圣大建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