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山东师范大学学生工作部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山东师范大学办学条件

山东师范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山东师范大学设有22个学院(部),67个招生本科专业;、1个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2个山东省专业特色学院。

山东师范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系、部)本科专业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教育学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共产党历史、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理论
山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哲学
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国际联合培养)、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
山东师范大学法学院法学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体育教育、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秘书学、汉语言文学(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卓越班)、汉语言文学(公费师范生)、汉语言文学
山东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汉语国际教育
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俄语、英语(双语双科)、日语、朝鲜语、西班牙语、英语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校企合作办学)、音乐表演、舞蹈学、音乐学
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环境设计、美术学
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新闻学(播音主持卓越人才班)、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戏剧影视文学、广播电视编导
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学、世界史
山东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山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物理学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
山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地理科学(公费师范生)、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地理科学
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山东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人工智能、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与美国肯塔基大学联合培养)、旅游管理(旅游规划开发与产业运营人才卓越班)、物流管理(中外合作办学)、财务管理(中外合作办学)、工商管理、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山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政策人才卓越班)、劳动与社会保障、行政管理
山东师范大学赫尔岑国际艺术学院音乐学(中外合作办学)、舞蹈学(中外合作办学)、美术学(中外合作办学)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4月(学校官网专业数据不对应)参考资料: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6月,山东师范大学有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覆盖十一大学科门类。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山东师范大学学科建设一览表
类别名称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中国语言文学、物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化学、地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世界史、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美术学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艺术学
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教育、应用心理、戏剧与影视、美术与书法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党建学、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光学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公共管理学、艺术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应用统计、国际商务、法律、教育、体育、国际中文教育、应用心理、翻译、新闻与传播、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生物与医药、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音乐、舞蹈、戏剧与影视、美术与书法、设计、文物
国家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教育学原理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4年9月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6月,山东师范大学有在职教职工2754人,其中专任教师2090人;具有正高级职称的368人,具有副高级职称的867人。70人次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含青年)、国家杰青等国家级人才项目(工程);22人获全国模范教师等国家级荣誉称号,102人次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一等奖第1名;1人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人获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121人次入选山东省泰山系列人才工程,其中6人次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2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学科领军人才支持计划、3人入选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32人次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78人次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7人次入选齐鲁文化名家、齐鲁文化英才、省杰青等人才项目。59人次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等称号。

山东师范大学师资队伍一览表
类别名单
国家“万人计划”唐波、万光侠、魏建、徐继存等
全国模范教师毛建群、杨守森等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儿童青少年发展教学科研教师团队、分析化学教学科研教师团队
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一等奖周峰
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宁静波教师(团队)
全国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魏冬梅教师(团队)
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李华、吕文明、刘本森、纪林芹、车丽娜、李志超等
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徐继存、李登旺、张文新等
齐鲁文化英才石玲、张丽军、贾振勇等
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周均平、魏建等
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刘本森等
注:此表统计时间据2024年11月学校官网数据,且只展示部分师资情况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6月,山东师范大学有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群)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重点专业(群),2个专业(群)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11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1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0门;全国思政名师工作室1个,山东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9门;2个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2个、国家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2项;获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立项项目、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级地方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项目各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1441项;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2个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山东师范大学质量工程专业一览表
类别名称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汉语言文学、教育学、思想政治教育、化学、物理学、生物科学、音乐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历史学、地理科学、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心理学、体育教育、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广播电视编导、教育技术学、美术学、汉语国际教育、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学前教育等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心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哲学、俄语、朝鲜语、世界史、电子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物流管理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2年9月,且只展示部分专业

教学成果

截至2025年6月,山东师范大学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9项,出版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6部,入选山东省一流教材10部。
2021年山东师范大学校级本科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一览表
成果名称项目完成人等级主要完成单位
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核心课程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育人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徐继存、车丽娜、孙宽宁、路书红、高盼望、王飞、张莉、亓玉慧特等奖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协作贯通 衔接递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机制探索与实践王增福、吴春雷、付清松、徐海霞、马勇、盖莹、冯芸、李寒梅、夏锋特等奖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五位一体”综合改革创新研究与实践徐稳、杨素群、冯芸、吴春雷、宫晓燕、刘现华、吕松涛、马德坤、曹宏、王香灵特等奖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高校期货类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张宗斌、李佳、乔翠霞、张凤兵、夏清滨、孙颖、陈静、安静特等奖山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以“金课”建设促进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普通地方高校实践路径魏建、李宗刚、贾振勇、洪亮、彭冠龙、田建民、彭小燕、刘传霞、朱献贞、孙桂荣特等奖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
学科专业一体化的新文科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与实践王卓、罗良功、王金娥、胡强、刘震、韩冰、孙嵩霞、崔颖、钟洁特等奖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高水平音乐与舞蹈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新范式李海鸥、宋春燕、高志毅、窦青、司道锋、乔治、陈欣、官效臣、张炫、谭鼎文特等奖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基于社会服务导向的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与创新实践刘东峰、高佳、李民、陈庆军、宋润民、侯立平、张兆林、李珂、艾翔特等奖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注:此表统计时间截至2021年11月24日,且只展示部分教学成果参考资料:

合作交流

教学交流

截至2025年6月,山东师范大学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单位,山东省首批“因公出国审批下沉改革试点单位”,山东省唯一具备“免核查邀请主体”资格的省属高校,获批多项国家高端类外国专家项目、山东省“外专双百计划”等海外引智项目,与37个国家和地区的177所高校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开展学生国际联合培养项目百余个,实现了从学分项目到学士、硕士、博士及博士后研究项目的全链条覆盖。举办中韩、中美2个本科层次,中美1个硕士层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立山东省唯一的艺术类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赫尔岑国际艺术学院。在韩国、肯尼亚、巴西、沙特、俄罗斯、加拿大合作建设6所孔子学院(含1所独立孔子课堂)。

截至2024年11月,山东师范大学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共建国际中文教育专业研究生实践教学基地。

截至2025年4月,山东师范大学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学术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学术纵横,名师名家讲坛”活动在千佛山校区举办。活动邀请了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冬生作题为“核酸超分子水凝胶”的学术报告。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的“学术纵横,名师名家讲坛”活动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举办。活动邀请了上海科技大学物质学院李一凡教授作题为“alpha-烯烃的自由基均聚”的学术报告。

截至2024年4月,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和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联合举办的“治学•修身”研究生学术论坛暨信工学院e帆讲坛在山东师范大学长清湖校区举行。韩国又石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教授全弘哲作学术报告。

文化交流

截至2024年9月,山东师范大学首届中俄文化艺术节开幕式在山东师范大学千佛山校区大礼堂举行。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音乐、戏剧与舞蹈学院独唱系主任斯梅尔科娃·塔季扬娜·德米特里耶夫娜,俄师大来华授课专家、外国专家,学校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以及赫尔岑国际艺术学院全体师生65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