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校徽志由gszy四个字母变形组成“一团火苗”图案,寓意学校在历史文化名城都江堰“聚力拓源”,以学校的育人实践“点燃”学子心中的“希望之火”;图案同时也是一只“浴火凤凰”,寓意学校在“5·12”地震后,积健为雄,共克时艰,终于实现“浴火重生,凤凰涅槃”;也寓意着学校永远燃烧着高职教育的希望之火,重生的“火凤凰”一定会“翩然迎长风、起舞出万里”。
新校区校徽
精神文化
校训
明德强技,行健精艺
“明德”:儒学经典《大学》的第一句就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明”,一为明白、清楚;二为懂得、了解;三为弘扬、彰现。“德”作为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要求人人在做人处世时,要有高尚的道德,以公正、忠诚来维系,“德”者涵盖两层含义,一为公德,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为载体;二为个人道德,以仁爱、忠孝、礼仪、廉耻为修身之本。“德”就是要求学生在学习做人过程中,应以良好的道德为立身之本,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高素质劳动者、创业者;同时,要求教育者在立德树人过程中首先应该接受美德的熏陶和教育,即德为人师,行为示范。
“强技”:《庄子·养生主》:“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周书·秦誓》:“人之有技,若己有之”,《荀子·富国》:“百技所成”。“技”一词有“技术、技能、本事、手艺”之意,与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有关。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和时代发展,社会更需要的是一大批懂技术、会操作、能吃苦、守纪律的技术技能人才。注重技能是职业教育天生的使命,知识不等于能力,知识要转化为能力,最终靠实践。
“行健”:运行壮健。《易·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颖达疏:“行者,运动之称;健者,强壮之名。”唐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劲健》:“饮真茹强,蓄素守中,喻彼行健,是谓存雄。”“行健”指运行壮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永不停息。
“精艺”:《现代汉语词典》和“百度百科”中,“艺”字一指人文艺术的总称;一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一指具有美感的事物。“精艺”就是倡导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不断精益求精,与时俱进,富有创造力,善于自我革新,强化人文素养,永远保持向往和追求美好生活的热情。
学风
德技双馨,好学善思
“德技双馨”,出自《国语·周语》:“其德足以昭其馨香。”形容一个人的德行高尚,技艺高超;就是培养既掌握精湛的技艺,又具备高尚品格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好学善思”,就是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勇于提出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
校歌
《指尖的时光》
校庆日
11月16日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