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百科
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是由中国四川大学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合作新成立的中外联合学院,是两所享有国际声誉的中美名校强强联合进行国际化办学的新模式。学院是教育部正式批准的中美大学合作机构,引入了国际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及优质教育资源,致力于提供先进的工程教育。
学院筹建
2013年5月24日,应美国匹兹堡大学的邀请,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率川大代表团访问了匹兹堡大学。mark nordenberg校长与谢和平校长签署了两校全面合作协议。
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于2014年3月正式获得教育部批函及办学许可证,成为了西部地区首个, 也是全国第五所由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中美高校合作办学机构。学院于2015年秋季招生,首届学生100人。
奠基及成立
2014年7月2日,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在四川大学江安国际校区举行奠基仪式。匹兹堡大学斯旺森工学院副院长邱民京教授被任命为首任院长。
美国东部时间2015年6月19日,刘延东副总理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出席并见证了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揭牌仪式。2015年9月10日,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首批新生报到入学。
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介绍说,该学院是四川大学与美国匹兹堡大学合作举办的非独立法人办学机构,于2014年2月29日正式获得教育部批函及办学许可,于2015开始招生。
合作院校简介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布局在中国西部、“985”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根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四川大学荣登全国百强大学第11位。
作为国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大学之一,四川大学建于1896年,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技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两次合并而成。四川大学现有望江、华西、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校舍建筑面积254万平方米。校园环境幽雅、花木繁茂、碧草如茵、景色宜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园地。
在悠久的办学历史中,四川大学形成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办学基础,培养了一大批学术大师和业界精英。近年来,四川大学作为高校改革的先锋,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等方面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成为涵盖12类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目前,四川大学有超过40000名本科生,20000名硕、博士生及1000多名留学生。
美国匹兹堡大学
匹兹堡大学创建于1787年,是美国历史悠久、享誉国际的综合性公立大学。主校区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市,此外还有四个分校分布于班德福、葛林斯堡、文森郡与特立兹法叶。 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匹兹堡大学目前拥有17个院系。在2023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全球500强大学排名中,匹兹堡大学名列第45位。在美国公立学校中排名前20位。不仅如此,匹兹堡大学还是由62所美国和加拿大的主要研究型大学组成的北美大学联盟成员。著名校友包括美国前财政部长andrew mellon和诺贝尔奖和平奖得主wangari muta maathai。
匹兹堡大学工学院
…更多「合作院校简介」介绍请查阅全文…
培养模式
所获学位: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
2+2
学分要求:四川大学(50%)+匹兹堡大学/其他海外名校(50%)
所获学位: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匹兹堡大学学士学位证/其他海外名校学士学位证
3+1
…更多「培养模式」介绍请查阅全文…
招生录取
考生需参加全国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填报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相关专业。录取分数线需在当地一本线以上,具体录取条件及方式以当年四川大学招生简章为准。
2023年在北京、上海、山东、浙江、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河南、安徽、天津、四川共计招生300名,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80名,电子信息工程50名,工业工程80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50名,材料科学与工程40名。具体分省招生计划以教育部批准的四川大学本科招生章程为准。
专业设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将学习计算机及其应用的科学实用方法。学生将掌握数学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习内容包括:系统、编程语言、计算理论、算法、数据库、数据分析等。该专业引进匹兹堡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专业课程体系,采用全英文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紧跟国内外专业发展前沿、具有宽广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拥有广阔的就业前景和良好的薪酬待遇,可在信息企业、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院所、政务部门等从事大数据分析、挖掘、处理、服务、研究工作,也可在游戏、媒体网络、互动娱乐、影视动画、新媒体工程等领域开展研究、创作与设计等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将学习电子电路设计、半导体器件、信号处理、控制、电磁学以及电力系统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接受严格的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和实验训练。学生将能掌握并应用专业基础和设计实践的知识,并获得系统性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该专业引进匹兹堡大学斯旺森工学院相应专业的课程体系,采用全英文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市场开拓能力的适应新世纪竞争环境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工程师精通力、能量和运动的相关原理,并用于设计及开发制造工业设备系统上。机械工程师在设计制造类型产品和装备的工程中身负重任,如汽车、飞机、医疗及能源设备,在不同领域中都发挥核心作用。机械工程专业学生有诸多专业化的方向可以选择,如系统动态控制、热流体科学、设计与制造、医学与生物工程、电子工程、微观纳米及核工程方向。该专业引进匹兹堡大学斯旺森工学院相应专业的课程体系,采用全英文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市场开拓能力的适应新世纪竞争环境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科学工程师从事于电子、通讯、航空、能源、制造、生物制药、纳米技术等相关先进领域并拥有广泛的技能。该专业学生将获得物理、化学和工程概论等多方面的训练,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将所学与材料的微观结构、属性及性能密切结合,并最终改善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材料科学工程师需要精通材料制作工艺,改进并研发新型材料。该专业引进匹兹堡大学斯旺森工学院相应专业的课程体系,采用全英文教学模式,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市场开拓能力的适应新世纪竞争环境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工业工程
…更多「专业设置」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特色
名校联合
四川大学是国家985、211重点高校,而匹兹堡大学是美国排名前10的公立研究型大学,在2023年最具权威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全球高校排名中,匹兹堡大学名列全世界第45位。匹兹堡学院的学生可按单独代码招生,但录取后即为四川大学的学生,可享受四川大学学生的诸如奖学金、保研等各种待遇,同时可以获得前往美国匹兹堡大学交流、学习的机会。
专业优势
学院招生的五个专业领域均是匹兹堡大学的优势学科。这些领域也都与国家目前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密切相关, 也符合国际趋势。作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学院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上属于先进水平。其毕业生将成为现代工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高端国际化人才,并成为国际一流大学所争先录取的对象。
学分互认
学院作为国际化工程教育的摇篮,采用与匹兹堡大学一致的课程体系,打造全英文沉浸式授课环境。学院的学生将拥有海外深造、交换生、暑期项目、校企合作实习等国际交流机会。学生在匹兹堡学院修读的学分可无缝转接匹兹堡大学,学院与其他合作院校之间的学分互认机制也将愈发全面便捷。
评估体系
学院采用匹兹堡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同步评估体系,并根据学院学生的特质量身打造。针对教师表现、教学质量和学生体验展开全方位评估,鼓励研究、教学、学生服务并举的测评体系。
本科生科研实践
学院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本科生科研资源,学生可以经选拔后进入本科生荣誉科研计划(honors undergraduate research)课程,从大一年级起即可深度参与到校内外甚至国际资深科研工作者的研究工作中,第一时间了解科学前沿发展动态,以终为始地规划学术路径,为将来进入研究生院或相关行业做好准备。
升学就业辅导部
学院成立“升学就业辅导部”(ca,career advising group),团队老师将对海外申请、科研、保研、考研、实习就业等不同需求的同学进行分类的一对一咨询,帮助每一位同学合理规划发展路径,并实时分享关键信息、推荐海内外发展资源等。从学生入学的那一刻起,学院就致力于陪伴和支持学生想要选择的道路,助力学生获得最优的发展。
校企合作实习计划
学院将引进匹兹堡大学独具特色的校企合作项目。此项目是学校和企业合作开展的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并重的一种教育模式。合作企业为学院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习机会和经验。参与实习项目不仅能让学生在专业上准备充分,而且还使其学以致用,增强了对行业的认识和联系。所有参与的学生都将有专门的顾问为其提供帮助。
就业辅导
学院通过开展实习实践、行业参观、简历修改、模拟面试、求职技巧、职场探索等一系列贯穿大学本科四年的生涯规划活动为同学们提供全面、深入的职业发展指导,助力匹兹堡学院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升和终身长远可持续发展。同时,积极联系行业龙头单位和专业对口的相关企业,积极促成实训实践基地和联合实验室的建立,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机会和开拓优质资源,邀请多家五百强优质企业来院交流,深入探讨合作,助力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人才培养
…更多「办学特色」介绍请查阅全文…
师资力量
学院按照美国匹兹堡大学及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教师标准,面向全球公开招聘教师。所有教师都将前往美国匹兹堡大学参加教学培训项目,以提供创新性的教学方式和高品质的课程。学院还将与匹兹堡大学斯旺森工学院共享部分教师资源。学院行政管理人员大部分都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验。整个行政管理团队精干、高效并竭诚为学院师生服务。
学院设施
学院位于四川大学江安校区建设现代化学院大楼,过渡教学区坐落于江安校区文科楼四区和三区。学院现代化教学硬件设施齐备,包括远程互动教室、语音室、讨论室、英语写作中心、ilife智慧工坊、机械/材料实验室、公共休息区等。远程互动教室主要用于和匹兹堡大学远程对接授课,实现知识和信息的无国界传输;语音室主要用于语音和视频教学的专业课程;组合式讨论教室主要用于小组讨论和课外辅导等;英语写作中心用于辅导提升学生的英语写作技能;ilife智慧工坊(机器人、无人机、3d打印机等)则能满足学生创新实践、科技竞赛等活动的需求。
学院大事记
2014年2月27日,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正式获得了教育部的批函及办学许可证,成为西部地区首个由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中美高校合作办学机构。
2014年7月2日,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在四川大学江安国际校区举行奠基仪式。匹兹堡大学斯旺森工学院副院长邱民京教授被任命为首任院长。
美国东部时间2015年6月19日,刘延东副总理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出席并见证了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揭牌仪式。
公众号主体介绍四川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是由四川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四川大学,简称川大,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位列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入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珠峰计划、强基计划、英才计划、2011计划、111计划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成员。
学校由原四川大学、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原华西医科大学三所全国重点大学经过两次合并而成。原四川大学始于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奉光绪特旨创办的四川中西学堂,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近代高等学校;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是新中国院系调整时组建的第一批多科型工科院校;原华西医科大学源于1910年由西方基督教会组织创办的华西协合大学,是西南地区最早的西式大学和中国最早培养研究生的大学之一。1994年原四川大学和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合并为四川联合大学,1998年恢复“四川大学”校名。2000年与原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为新的四川大学。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望江、华西和江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7050亩,校舍建筑面积281·7万平方米;有37个学科型学院(系)及海外教育学院,107个本科招生专业;有目录内研究生一级学科55个,其中博士一级学科53个、硕士一级学科2个,另有目录外博士交叉学科4个;博士专业学位19个、硕士专业学位19个;博士后流动站48个。学校教学科研岗共6682人,本科生3·8万余人。
历史沿革
1840年,鸦片战争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晚清洋务运动的改良派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作指导思想,“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作方针,掀起了近、现代化的浪潮。在文化教育方面,则以办新式学堂,兴学育才为标志。
1896年,四川总督鹿传霖创办四川中西学堂,倡导学习“西文西艺”,“分课华文、西文、算学”,成为四川古代和近代高等教育的结合点。6月18日,四川中西学堂正式开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12月,四川大学学科门类齐全,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3个门类,设有37个学科型学院(系)及海外教育学院。
四川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二级学院 | 本科专业 |
---|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 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工程、保险学、国民经济管理、金融学、财政学、经济学 |
四川大学法学院 | 法学 |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新闻学院) | 汉语言文学(含中国语言文学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汉语国际教育、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 |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日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波兰语 |
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书法学、绘画、中国画、音乐表演、表演、广播电视编导、美术学、舞蹈表演 |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旅游学院、考古文博学院) | 国际旅游与酒店管理(全英文)(ithm)、历史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 |
四川大学数学学院 |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 |
四川大学物理学院 | 物理学、微电子学、核工程与核技术 |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 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基地班)、化学(试验班) |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科学、生物科学(含国家生物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态学、计算生物学双学士学位(与软件学院联办)、生物科学(拔尖计划)、生物科学(强基计划) |
四川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四川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四川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
四川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
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 | 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 力学-软件工程实验班、工程力学、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工程造价、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土木工程、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建筑学 |
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 | 水利水电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卓越工程师)、水文及水资源工程、农业水利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土木工程(地下工程) |
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安全工程、生物工程、冶金工程 |
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 | 轻化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轻工生物)、服装与服饰设计 |
四川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 | 四川大学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 法医学、基础医学 |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医院)四川大学华西护理学院 | 康复治疗学、医学影像技术、医学检验技术、临床医学(八年制)、护理学 |
华西第二医院 | - |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华西口腔医院) | 口腔医学技术、临床医学(口腔)、口腔医学 |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 |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卫生检验与检疫 |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 | 临床药学、药学 |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 土地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社会工作、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行政管理 |
四川大学商学院 | 财务管理、会计学(acca方向)、管理科学、工业工程、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马克思主义理论 |
四川大学体育学院 | - |
四川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灾后重建与管理学院 | - |
四川大学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 | 航空航天工程、飞行器控制与信息工程 |
四川大学匹兹堡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 |
四川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国际政治 |
四川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 - |
四川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 - |
四川大学哲学系 | 哲学 |
四川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 |
四川大学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 | - |
(截至2024年5月,注:官网简介页面和学院设置页面专业数据不一致) |
师资力量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6个(含共建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应用数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产业创新中心1个,国家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教育部集成攻关大平台2个,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2个、工程研究中心8个,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实验室4个、监管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1个,中央网信办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室基地1个,省级科研基地等87个;国家高端智库培育单位1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区域与国别研究基地4个。2018年以来,学校共牵头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11项(202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社科类科研平台平台类别 | 平台数量 | 平台目录 |
---|
国家级基地 | 4 | 四川大学中国南亚研究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南亚联合研究院、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四川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 |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 4 |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培育基地 | 4 | 美国研究中心、欧盟研究中心、南亚研究中心、波兰与中东欧问题研究中心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 14 | 社会发展与社会风险控制研究中心、系统科学与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儒学研究中心、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中国西南考古研究中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纠纷解决与司法改革研究中心、社会舆情与信息传播研究中心、四川省比较文学基地苏轼研究中心、杨慎研究中心四川佛教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古文字与先秦史研究中心、中华文化外译与研究中心 |
四川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 | 2 | 中国西部边疆安全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多民族文化凝聚与国家认同协同创新中心 |
四川省新型智库 | 5 | 民营经济研究智库、清洁能源与战略性矿产资源开发研究智库、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研究智库、对外开放与合作研究智库、社会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智库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 4 | 中华文化传承与全球传播数字融合实验室、不确定决策实验室、实证法学与智慧司法交叉创新实验室、三星堆考古与保护联合重点实验室 |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普及基地 | 10 | 全民阅读普及基地、巴蜀文化国际传播普及基地、诗歌文化普及基地、经学文化普及基地、中国传统文化普及基地、区域历史与民族文化社科普及基地、大学精神与大学文化教育社科普及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普及基地、安全知识教育普及基地、金融知识普及基地 |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5月) |
自然类科研平台平台类别 | 平台数量 | 平台目录 |
---|
国家级科研基地 | 1 | 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 |
国家重点实验室 | 4 | 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2 | 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烟气脱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国家应用数学中心 | 1 | 四川国家应用数学中心 |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2 |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 5 | 国家生物医用材料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能源储备与ccus国际合作研究基地、口腔疾病研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四川医药国际技术转移中心 |
国家工程实验室 | 1 | 制革清洁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 | 4 | 麻醉转化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环保型高分子材料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口腔再生医学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能源植物生物燃油制备及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
国家产业创新中心 | 1 | 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 |
国家协同创新中心 | 1 | 生物治疗协同创新中心 |
基础科学中心 | 1 | “烃类化合物不对称催化转化”基础科学中心 |
参考资料:(截至2024年5月) |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12月,学校科研经费达38·2亿元。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学校先后编撰出版了《甲骨文字典》《汉语大字典》《全宋文》《中国道教史》《儒藏》《巴蜀全书》等大型文化建设成果。
国家科学技术奖年度 | 奖项 | 项目 | 主持人 |
---|
2023年 |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基于聚烯烃凝聚态结构调控制备高性能锂离子电池隔膜 | 傅强 |
2020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奥利司他不对称催化全合成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 秦勇 |
2020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肺癌早期精准诊断关键技术的建立与临床应用 | 李为民 |
2020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静脉注射用脂质类纳米药物制剂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张志荣 |
2019年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神经网络的若干关键基础理论研究 | 章毅 |
2019年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不易成炭高分子材料的高效凝聚相阻燃体系构建及其作用机制 | 王玉忠 |
2019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新型复合碳氮化物固溶体粉末及其高性能硬质材料 | 刘颖 |
2018年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基于药效团模型的原创小分子靶向药物发现 | 杨胜勇 |
2018年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超长寿命疲劳裂纹萌生机理与寿命预测 | 王清远 |
2018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微细矿物颗粒封闭循环利用高效节能分离技术与装备 | 褚良银 |
2018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新型三嗪阻燃剂清洁制备及阻燃塑料加工关键技术 | 王琪 |
2016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牙体牙髓病防治技术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 周学东 |
2015年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磁共振影像学分析及其对重大精神疾病机制的研究 | 龚启勇 |
2015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基于酶作用的制革污染物源头控制技术及关键酶制剂创制 | 石碧 |
2013年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无限维控制系统的结构理论 | 张旭 |
2013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面向高端训练和体验服务的全景互动视觉合成技术与应用 | 游志胜 |
2012年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含氮手性催化剂的设计合成及其不对称催化有机反应研究 | 冯小明 |
2012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高水头大流量泄水建筑物分级防冲防蚀成套技术 | 许唯临 |
2012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猪鸡病原细菌耐药性研究及其在安全高效新兽药研制中的应用 | 王红宁 |
2010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典型高分子材料无卤阻燃化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 王玉忠 |
2009年 | 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 高性能聚合物/超细无机粉体复合材料制备的关键技术 | 傅强 |
2009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高坝工程泄洪消能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 许唯临 |
2007年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ca-p生物材料的骨诱导性及其机理研究 | 张兴栋 |
2007年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破断岩体表面形貌与力学行为研究 | 谢和平 |
2006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微特电机用纳米晶复合永磁材料及其元器件研究与开发 | 刘颖 |
2006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微创化保肛术与肿瘤微转移的临床应用研究 | 周总光 |
2005年 |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cdzs系列空中交通管制中心系统 | 游志胜 |
2004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大型料浆浓缩法磷铵国产化装置 | 钟本和 |
2004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吸入麻醉的研究 | 刘进 |
2003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mdsl多通道数字同步记录仪 | 游志胜 |
2002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高效益猪皮制革技术及相关配套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 但卫华 |
2001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高效无卤添加型聚合物阻燃剂及其应用 | 王玉忠 |
2000年 |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无铬少铬鞣法生产高档山羊服装革 | 石碧 |
注:只统计该校第一完成单位 |
社研究成果成果名称 | 获得奖项、简介 |
---|
《青藏高原考古研究》 | 2019年四川省第十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020年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
《传媒与文化——文化视角下的传媒研究》 | 此书将传媒文化置于文化传媒化与传媒文化化的双向互动中进行审视,阐述了传媒对当代社会生活方式的重大影响,厘清了传媒与文化共生共谋的关系,并对当今文化的传媒化特性及传媒文化呈现出的权力化、技术化、娱乐化、市场化、商业化、全球化进行了阐述和论证 |
学术资源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区情况
望江校区
该校区位于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该校区主要有经济学院、数学学院、物理学院/原子核科学技术研究所/原子与分子物理研究所、化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电子信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视觉合成图形图像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建筑与环境学院、水利水电学院、化学工程学院、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商学院、体育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哲学系/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全体研究生等。
华西校区
该校区位于成都市人民南路三段17号,主要有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华西临床医学院、华西口腔医学院、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药学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医学前沿科学中心全体研究生等。
江安校区
…更多「校区情况」介绍请查阅全文…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四川大学现任领导职 务 | 姓 名 |
---|
党委书记 | 甘霖 |
校长、党委副书记 | 汪劲松 |
常务副校长 | 褚良银 |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张卓 |
党委副书记 | 李正赤、刘晓虎、黄园 |
副校长 | 叶玲、赵长生、刘超、韩芳、游劲松 |
党委常委 | 甘霖 、汪劲松、张卓 、叶玲、 李正赤、赵长生、刘超、刘晓虎、韩芳、黄园、王金友 |
领导信息,截至2025年6月 |
历任领导
原四川大学(1896-1994·4)类别 | 时期 | 姓名 | 在任时间 |
---|
历任校长 | 四川中西学堂 | 何维棣 | 1896-1897 |
王荣懋 | 1897-1898 |
谷绮龄 | 1899-1900 |
李尚昆 | 1901 |
蔡德耀 | 1902 |
袁凯 | 1902 |
四川高等学堂 | 胡峻 | 1902-1909 |
周翔 | 1909-1912 |
骆成骧 | 1912-1916 |
国立成都高等师范学校 | 周翔 | 1916-1918 |
杨若笠 | 1918-1919 |
贺孝齐 | 1919-1922 |
吴玉章 | 1922-1924 |
付振烈 | 1924-1925 |
蔡锡保 | 1925-1926 |
国立成都大学 | 张澜 | 1926-1931 |
国立四川大学 | 王兆荣 | 1932-1935 |
任鸿隽 | 1935-1937 |
张颐 | 1937-1938 |
程天放 | 1938-1943 |
黄季陆 | 1943-1949 |
四川大学 | 谢文炳 | 1950-1952 |
周太玄 | 1952-1953 |
彭迪先 | 1953-1958 |
戴伯行 | 1958-1962 |
温建平 | 1962-1977 |
康乃尔 | 1978-1981 |
柯召 | 1981-1984 |
鄢国森 | 1984-1989 |
林理彬 | 1989-1994 |
历任党组织领导 | 四川大学 | 倪受禧 | 1950-1950 |
谢文炳 | 1950-1953 |
戴伯行 | 1953-1956 |
丁耿林 | 1956-1975 |
温建平 | 1975-1978 |
赵铎 | 1978-1984 |
饶用虞 | 1984-1994 |
原成都科学技术大学(1954·8-1994·4)类别 | 时期 | 姓名 | 在任时间 |
---|
历任校长 | 成都工学院 | 许琦之 | 1954-1956 |
袁仲凡 | 1957-1965 |
郑方 | 1965-1978 |
成都科学技术大学 | 郑方 | 1978-1982 |
曹振之 | 1982-1983 |
王建华 | 1983-1992 |
陈君楷 | 1992-1994 |
历任党组织领导 | 成都工学院 | 许琦之 | 1954-1955 |
郑方 | 1955-1978 |
成都科学技术大学 | 郑方 | 1978-1983 |
韩邦彦 | 1983-1985 |
赵静桂 | 1985-1994 |
原华西医科大学(1910-2000·9)类别 | 时期 | 姓名 | 在任时间 |
---|
历任校长 | 华西协合大学 | 毕启 | 1913-1930 |
张凌高(代) | 1930-1932 |
方叔轩(代) | 1932-1933 |
张凌高 | 1933-1946 |
方叔轩(代) | 1946-1948 |
方叔轩 | 1948-1951 |
华西大学 | 刘承钊 | 1951-1953 |
四川医学院 | 刘承钊 | 1953-1968 |
马俊之 | 1978-1984 |
马俊之 | 1984-1985 |
华西医科大学 | 曹泽毅 | 1985-1988 |
杨光华 | 1988-1995 |
张肇达 | 1995-2000 |
历任党组织领导 | 华西大学 | 孙毅华 | 1952-1953 |
四川医学院 | 孙毅华 | 1953-1967 |
李资平 | 1959-1968 |
展 旗 | 1972-1978 |
董启勋 | 1978-1984 |
顾德诚 | 1984-1985 |
华西医科大学 | 顾德诚 | 1985-1988 |
陈钟光 | 1988-1995 |
吕重九 | 1995-2000 |
四川联合大学(1994·4-1998·12)类别 | 时期 | 姓名 | 在任时间 |
---|
历任校长 | 四川联合大学 | 陈君楷 | 1994-1997 |
卢铁城 | 1997-1998 |
历任党组织领导 | 四川联合大学 | 饶用虞 | 1994-1996 |
王祯学 | 1996-1997 |
卢铁城 | 1997-1998 |
四川大学(1998·12-2000·9)类别 | 时期 | 姓名 | 在任时间 |
---|
历任领导 | 四川大学 | 卢铁城 | 1998·12-2000·9 |
历任党组织领导 | 四川大学 | 卢铁城 | 1998·12-2000·9 |
四川大学(2000·9-)职务 | 姓名 | 职务 | 姓名 | 在任时间 |
---|
党委书记 | 卢铁城 | 校长 | 卢铁城 | 2000·12-2003·5 |
党委书记 | 卢铁城 | 校长 | 谢和平 | 2003·5-2004·7 |
党委书记 | 杨泉明 | 校长 | 谢和平 | 2004·7-2016·10 |
党委书记 | 王建国 | 校长 | 谢和平 | 2016·10-2017·12 |
党委书记 | 王建国 | 校长 | 李言荣 | 2017·12-2022·05 |
党委书记 | 甘霖 | 校长 | 李言荣 | 2022·05-2023·02 |
…更多「行政管理」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友情况
四川大学承文翁之教,聚群贤英才。厚黑学鼻祖李宗吾、共和国开国元勋朱德、共和国主席杨尚昆、文坛巨匠郭沫若和巴金、一代英烈江竹筠(江姐)和毛英才、新华总社原社长熊复、人民日报社原社长胡绩伟等曾在川大求学。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70位是川大校友。2001年评选的近代50位“四川文化名人”中,有36人是川大校友。
校友情况校友 | 简介 |
---|
戴秉国 | 曾任国务委员、国务院党组成员,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 |
陈昌智 | 曾任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 |
张兴栋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家 |
陈永川 | 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原副校长 |
张辉 |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 |
王勇 | 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及催化研究所所长,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
陈玉君 | 四川大学2003级图书馆学专业,抖料科技创始人,知名区块链媒体人 |
戴志澄 | 曾任职国家卫生部卫生防疫司、疾病控制司司长,主管全国公共卫生、传染病、慢性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 |
傅轶 | 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2003届校友,现任广东银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2018年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
何世平 | 四川大学1977级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曾任《青年作家》副主编、峨眉电影频道总监、峨眉电影制片厂厂长、峨眉电影集团董事长、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成都市作家协会主席。现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校友会会长、四川传媒学院综艺学院院长 |
贾金生 | 现任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级高工,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
许四虎 | 华大基因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
郑备 |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
刘筱柳 | 四川省泸州市委书记 |
(截至2024年5月,注: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主词条参见“四川大学校友会” |
校园环境
北校门
四川大学北校门,民间昵称“红门”,呈中式建筑“品”字型结构,四根方型红色立柱高高耸立,托起左中右三处屋檐,在立柱的下方由八块造型相同的祥云图案的基石固定整个建筑,上方青色屋檐下装饰着彩绘,檐牙高扬,雕梁画栋。在建筑的正中央镌刻着四个金字大字——四川大学,该校名是1985年邓小平同志为四川大学亲笔题写的校名。
江姐纪念馆
江姐纪念馆位于四川大学望江校区东大门进门右侧,是中国首家江姐纪念馆,也是西南高校首家烈士主题纪念馆,由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段禹农设计。纪念馆名称由书法家马识途先生题写。江姐原名江竹筠,于1944年—1946年在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就读,是为新中国诞生献出宝贵生命的共产党员的典型代表。2020年12月,纪念馆被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华西钟楼
华西钟楼又名钟塔,原名柯里斯纪年楼,位于华西校区内,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建设始建于1925年,由美国纽约柯里斯外科医生所捐建,为成都标志性著名建筑物之一。钟楼为两层砖石塔式建筑,高24米,平面呈正方形,长宽9米,占地面积81平方米。底层为单檐歇山式,二层为四方攒尖顶,上部嵌有西式巨钟,底层用青砖砌成南北走向的拱形通道,楼体为青石青砖、青瓦、红色墙体。
明德楼
…更多「校园环境」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四川大学校名中文标准字体是邓小平同志题写的“四川大学”,中文名简称“川大”;英文名“sichuan university”的标准字体是adobehebrew-bold字体。
四川大学校徽是双圆套圆形徽标,以锦绣红为标准色。双圆之间上方是邓小平同志校名题字“四川大学”、下方是学校英文名“sichuan university”(adobehebrew-bold字体)。内圆正中是“凤钟楼”图像标志,该图像标志下方是“1896”字样,代表学校最初创建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