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塞罕坝机械林场公众号

塞罕坝机械林场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河北
公众号ID:saihanbajxlc
公众号分类:未归类
关于公众号:

“塞罕坝机械林场”微信公众号的开发运营方为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塞罕坝机械林场是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直属的大型国有林场和优秀森林公园、优秀自然保护区。

开发/运营主体: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塞罕坝机械林场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塞罕坝机械林场百科

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最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6°51'~117°39',北纬42°02'~42°36',海拔1010~1939·9米之间。北接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多伦县,西邻御道口林场,东、南分别与哈里哈等六个乡毗邻。总场下设6个分场,包括大唤起、第三乡、阴河、北曼甸、千层板、三道河口,共计30个营林区。总经营面积约926·347平方千米,林地面积836·77平方千米,是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直属的大型国有林场和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塞罕坝机械林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低温寒冷,春秋干燥多风,夏季气候凉爽,年平均气温-1·2℃,年降水量500毫米。这里树种丰富,有落叶松、樟子松等,栖息着众多野生动植物,包含261种陆生野生脊椎动物、32种鱼类、660种昆虫、179种大型真菌与625种植物。历史上,塞罕坝曾是水草丰美、森林茂密的“木兰围场”关键部分,后因清末开围放垦、战乱、山火,生态遭重创,新中国成立前夕沦为荒原。但三代塞罕坝人接力奋斗,缔造世界最大人工林场,铸就塞罕坝精神。截至2021年,与建场初期相比,有林地从24万亩扩至115·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1·4%升至82%,为京津冀筑牢绿色屏障。

塞罕坝机械林场形成了以木材销售为主要产业、森林旅游和绿化苗木为补充的产业格局,,每年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2021年,实现森林资产价值231·2亿元,年生态服务价值155·9亿元,先后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等称号和联合国“地球卫士奖”“土地生命奖”。

命名

塞罕坝,意为“美丽的高岭”。“塞罕坝”一词源于蒙语,是由蒙语“塞堪达巴罕色钦”音译演变而来。据《围场厅志・卷三・山・塞堪达巴汉》记载:此地曾名“塞堪达巴汉”等,后讹为“大坝”,当地人称“塞罕坝”或“大坝”,因其山高大,也有称“兴安岭”者,这也见证了其名称的历史演变。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于1962年由原林业部批准建立,是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直属大型国有林场。

历史沿革

历史上,塞罕坝曾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辽、金时期称“千里松林”。

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康熙帝北巡塞外,在塞罕坝划定14000多平方千米的围猎场,设立“木兰围场”,世界上最大的皇家猎苑由此诞生。清政府对木兰围场外围竖有“柳条边”木栏,并实行卡伦制度(哨所),附近八旗卡伦及蒙古人民平时不得入内。

自清康熙二十年到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的一百多年间,康熙乾隆嘉庆三位皇帝共举行木兰秋狝105次。康熙帝将“木兰秋狝”定为祖制,史学家们称此为“肄武绥藩”。

新中国成立初期,原始森林已消失,围场域内仅存天然残次林105·4万亩(约702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仅为7·62%。

20世纪50年代,围场水草丰美的盛景不再,彻底退化为“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高原荒漠。

1956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提出的《1956年到1967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同年3月,毛泽东发出“绿化祖国”的号召,围场被列为国家造林育林、治理风沙的重点区域,塞罕坝应运而生。

1961年,林业部决定在河北北部建立北方第一个大型机械林场。

1962年,林业部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大唤起场、阴河场的基础上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定名塞罕坝。

1968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归河北省管理,成为河北省林业局直属单位。

2017年8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事迹作出重要指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塞罕坝精神

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察看林场自然风貌,听取河北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林场管护情况介绍,看望护林员。随后,习近平来到尚海纪念林,实地察看林木长势,了解林场弘扬塞罕坝精神、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情况。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塞罕坝机械林场,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最北部,冀蒙交界地,属冀北山地与内蒙古高原交汇区,是坝下、坝上过渡带和森林—草原、森林—沙漠交错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16°51'~117°39',北纬42°02'~42°36',海拔1010~1939·9米。林场北面接壤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和多伦县,西面相邻御道口林场,东、南分别与哈里哈、大唤起棋盘山、新拨、姜家店、宝元栈六个乡毗邻。全场土地总面积926·347平方千米,林场林地面积836·778平方千米。塞罕坝机械林场

气候

塞罕坝机械林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低温寒冷,春秋干燥多风,夏季气候凉爽。年平均气温-1·2℃,极端低温-43·3℃,极端高温33·4℃。降雨较频繁,每年雨量主要集中6~8月,年降水量500毫米。冬季为内蒙古高原气压控制,风力大、频率高且多西北风;夏季为太平洋气压边缘多东南风,风力较小。无霜期短,且不稳定,常年多在65~70天,在植物生长季节常伴有霜冻发生。年平均日照2548·7小时。

地质

塞罕坝机械林场主要有玄武岩花岗岩风积物、河湖沉积物等地表基质类型,玄武岩基质主要分布于丰宁县大滩——鱼儿山镇一带,以及草原乡、围场县御道口牧场、御道口镇等地,花岗岩地表基质主要分布于塞罕坝地区中部和丰宁县大滩镇外沟门乡等地。

地形地貌

塞罕坝机械林场地处河北省最北部,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属于森林-草原交错带,从地形分布来看,塞罕坝机械林场主要由坝上和坝下两部分构成。

坝上作为内蒙古高原的一部分,又可细分为曼甸地区和固沙地。曼甸地区位于塞罕坝机械林场东部,呈现典型的高原地形特征,海拔处于1650米至1900米之间,地势开阔且高亢平缓,大部分区域的坡度在10度以下,不过在一些局部隆起的地方会有暗石分布;而固沙地以草原北部的千层板地区为代表,这片区域海拔在1300米至1600米范围,地势起伏相对较小,众多大小固定的沙丘和平坦沙地相互交错分布。

坝下区域属于山地,分布在塞罕坝机械林场的中部和南部,处于阴山山系与大兴安岭余脉的交界地带,海拔高度在1000米至1600米之间。这里的山地山顶相对平齐,但山体表面崎岖不平,阳坡陡峭险峻,坡度达到20度至30度,阴坡相较于阳坡稍显缓和,坡度在10度至25度之间。

水文

塞罕坝机械林场所处区域是滦河老哈河的上游地带。在其北部,吐尔根河以及羊肠子河先是朝着西南方向流经内蒙古,而后汇入滦河。撅尾巴河作为小滦河的上游,向西流入隆化境内后与滦河会合。在这三条河中,羊肠子河与蹶尾巴河流量小且狭窄,宽度仅2~3米;东部阴河地区是老哈河发源地,河水流向赤峰,流量较小;南部大唤起地区属伊逊河,向南经围场流入滦河,水量相对较大,不过其河床曲折、水浅石多。这些河流两岸多为主要农业用地,水量呈现逐年减少趋势。

塞罕坝机械林场湿地面积达6862公顷,以天然湿地为主,涵盖沼泽、湖泊、河流、沼泽化草甸、水库等多种类型,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与河北北部森林与草原生态系统之间占据重要生态地位。

土壤

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土壤主要有6大类,分别为棕壤沼泽土草甸土黑土灰色森林土风沙土,共11亚类、18属、32种。土壤的母质有几种类型,包括堆积物冲积物洪积物风积物残积物等。由于该地区的特殊地形和气候,其分布特征既有坝上水平地带性,又有坝下垂直地带性,水平上东部黑土、西部风沙土、中部灰色森林土,垂直上从上到下黑土、灰色森林土、棕壤。土壤层厚度为0·2~0·5米,风化壳层厚度为1~2米,土壤中氮和钾元素含量较高。

自然资源

动物资源

塞罕坝机械林场自然保护区在清代就是皇家猎苑“木兰围场”的核心区域之一,由于保护区地处蒙新、东北、华北三大动物区系的交汇处,野生动物种群庞大,种类繁多。共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66科261种、亚种,鱼类5科32种。昆虫114科,660种。本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47种,其中兽类7种,分别是:豹、马鹿猞猁兔狲黄羊、青羊、水獭;鸟类39种,即金鵰、大鴇(bao)、黑鹳白头鹤白枕鹤、蓑(suo)羽鹤、大天鹅、小天鹅、鸳鸯、苍鹰、黑琴鸡、鸢、雀鹰松雀鹰普通鵟草原雕秃鹫白尾鹞鹊鹞矛隼燕隼红脚隼、东欧鹤、骨顶鸡岩鸽雕鸮长耳鸮等;鱼类一种为细鳞鱼

植物资源

塞罕坝机械林场自然保护区植被划分为7个植被类型25个群系。天然针叶林以华北落叶松云杉为主、针阔叶混交林以落叶松、白桦、云杉、山杨为主、天然次生林以白桦、山杨为主和天然灌木林,占保护区森林总面积的80%;保护区有大面积的沼泽和草甸植被。最有代表性的草甸植被是由苔草属植物大穗苔草组成的群系。有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花卉有200多种;保护区共有维管束植物618种、312属,是河北省高寒地带少有的生物多样性富集中心;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种,分别刺五加、蒙古黄芪、野大豆和沙芦草,另外,本区有特有植物3种、1变种,分别是光萼山楂、黄花胭脂花、常柱多裂叶荆芥和围场茶藨子;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内有大型真菌24科60种。

行政管理

行政区划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下辖6个分场,包括大唤起、第三乡、阴河、北曼甸、千层板、三道河口,共计30个营林区。

机构设置

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河北塞罕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编制1080名,处级领导职数7名,2正5副。设总工程师1名(正科级)。内设科室(单位)32个,科级领导职数42正82副。分别为:办公室、党委办公室、纪委、规划财务科、人事教育科、林副产品管理科、护林防火(安全生产)办公室、资源管理科、营林科、宣传科、保护地管理科、审计科、工会、科技科、基建科、老干部科、气象站、综合执法科、森林公园管理科、电讯管理科、塞罕坝展览馆、党校办公室、森林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森林消防大队、市政管理服务站、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

经营范围

负责经营和管护区划的公益林;负责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资源保护;承担场内荒山造林、更新造林、培育后备森林资源;负责护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完成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交办的其他任务。

人口

根据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二号)统计,截至2020年11月,塞罕坝机械林场常住人口为667人。年龄结构中,0-14岁总人数有58人,15-64岁总人数有544人,60岁以上总人数有112人,65岁以上总人数有65人。居住在本地、户籍在本地的人口有281人。

经济

塞罕坝机械林场在河北省的经济社会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林场坚持发挥自身独特的区位与资源优势,兼顾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基本形成了以木材销售为主要产业、森林旅游和绿化苗木为补充的产业格局,建设成华北地区重要的园林树种培育基地。实现了良好的综合经济效益,林木总蓄积8,099,222立方米,年均生长量48·9万平方米。截至2024年,通过生态旅游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农家游、土特产品销售、山野菜采摘等多种业态,每年实现社会总收入达6亿多元;依托林场绿化苗木优势,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苗木基地10万余亩,年产值1·4亿元;发展经济林达194万亩,带动1·6万人实现稳定增收;每年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155·9亿元。

半个多世纪以来,塞罕坝机械林场建成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场。与建场初相比,截至2021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有林地面积由24万亩增加到115·1万亩,森林覆盖率由11·4%提高到82%,林木蓄积由33万立方米增加到1036·8万立方米。2017年以来,推进荒山造林绿化,完成各类造林5·6万亩,平均造林保存率95%以上,林场湿地面积达10·3万亩。这里是滦河、辽河两大水系重要水源地,每年涵养水源2·84亿立方米,固定二氧化碳86·03万吨,释放氧气59·84万吨。森林资产总价值231·2亿元,为京津冀筑起了一道牢固的绿色生态屏障。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塞罕坝机械林场所在周边社区为河北省普九达标地区。共有4个乡镇中小学29所,教师540人,中学生人数5251人,入学率100%。塞罕坝机械林场依托丰富的林草资源和红色教育资源,成立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党校塞罕坝分校,开发塞罕坝精神教学课程6套,开展教育培训20余批次。

医疗卫生

塞罕坝机械林场所在周边社区卫生机构4所,包括医务工作人员27人,医疗床位50张。

文化事业

塞罕坝机械林场建有展览馆1处,截至2024年,塞罕坝展览馆开展生态研学、红色教育、科普宣教等活动100多场,受教育人数累计达到13万余人次。总场还建立塞罕坝生态文明ip,创作出版了图书《塞罕坝林场野生动植物图鉴ⅱ》《画说塞罕坝》;建立了河北省首个“全国生态文学创作基地”,成立了河北省塞罕坝精神研究会,组建了生态文明领域专家智库。

社会保障

塞罕坝机械林场在民生基础项目建设上,新建或扩建营林房舍、防火检查站7处,修缮营林房舍4处,建成大唤起分场、北曼甸分场等2处安全饮用水工程;完成了坝上经济适用房主体建设,新建垃圾污水处理场;建有5g通信基站70处,林区主干道路测试里程92·97千米。

环境保护

生态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塞罕坝机械林场周边防风固沙差,沙丘活化、土地沙化,畜牧业草场超载,保护区西部生态脆弱,沙化加剧。人口增长致资源不合理开发,局部过度放牧破坏湿地蓄水和植被,居民过度采药摘花致生物多样性衰减。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河北北部的围场,早年树海茫茫、水草丰美,但从同治年间开围放垦,致使千里松林几乎荡然无存,出现了几十万亩的荒山秃岭。这些深刻教训,我们一定要认真吸取。”

生态保护

1962~1963年,塞罕坝机械林场针对造林成活率低的问题改进育苗方法,培育出“大胡子、矮胖子”优质壮苗,解决苗木供应问题,516亩幼苗造林成活率达95%;1962至1982年共造林96万亩、3·2亿余株。林场按照“以育为主、育护造改相结合、多种经营、综合利用”方针,确定6种森林经营模式及森林培育作业流程,截至2018年累计抚育森林300余万亩次,单位面积蓄积是全国人工林2·76 倍,用少量林地培育出较多林木蓄积,2014年获中国cfcc森林认证证书;2012年起投入资金完善防火设施,造林保存率超93%;针对“硬骨头”地块攻坚造林,采取了客土、浇水、覆土防风、覆膜保水等超常规举措,整坡推进,见空植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分别达到98·9%和92·2%的历史最高值,实现了“造一片,活一片,成林一片”的既定目标。塞罕坝作为京津生态屏障,每年生态服务价值142亿元,涵养净化淡水1·37亿立方米,固定二氧化碳81·41万吨,释放氧气57·06万吨。

塞罕坝机械林场针对湿地退化问题,实施湿地恢复与保护项目。加强矮围生态蓄水试点技术的运用,用坝上淋溶褐土建蓄缓水层,栽细叶沼柳等水生或耐湿植物,形成蓄缓水生物带,增强蓄水能力,调节水资源时空分布且不破坏水循环;加强植被恢复带建设,在水蚀严重区域营造85平方千米细叶沼柳植被恢复林,呈带状分布河岸两侧,林外架围栏并设野生动物通道;自筹资金建设资源保护远程视频监测系统,监控野生动物,保障防火和控制盗猎;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居民保护意识。措施实施后湿地面积增加,水鸟种类和数量逐年上升。

历史文化

塞罕坝精神是在塞罕坝从茫茫荒漠到塞北“绿色明珠”天翻地覆的历史变迁中孕育形成的,是几代塞罕坝人在党的领导下创造的旧貌换新颜的人间奇迹。2017年8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几十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2021年8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时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

塞罕坝精神解析:使命在身,接续拼搏甘奉献——坚决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一定要让荒原披上绿装;不畏艰苦,奋斗创新不停步——从拓荒植绿到护林营林,塞罕坝人从未停下创业的脚步;绿色发展,赓续初心铸忠诚——荒原变成森林,森林换来绿水青山,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绿色发展,是塞罕坝精神的根基。

风景名胜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设立了木兰围场,塞罕坝为皇家猎苑,这里成为皇家避暑、行围之地,孕育了辉煌的木兰秋狝文化。自康熙二十年(1681年)至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间,康熙、乾隆、嘉庆三位皇帝共举办木兰秋狝105次,塞罕坝机械林场留下许多历史遗迹。

塞罕坝机械林场部分人文景观
景观类别资源特色
亮兵台位于林场东部亮兵台景区,又名康熙点将台,为一孤立巨岩,形如卧虎。乌兰布通战役胜利后,康熙曾在亮兵台对战胜将士进行检阅
塞北佛石庙坐落于林场东北部赛罕敖包景区,周围被林海环绕。相传石庙由康熙下令建造。石庙由13块削磨见方的石头砌成,座北朝南,高1·96米,面宽1·21米,进深1米
赛罕敖包位于林场北端赛罕敖包景区,过敖包节是蒙古民族的习俗,每年阴历六月十三在此举办赛罕敖包节
教育基地展览馆建筑面积1914平方米,宣传和弘扬塞罕坝精神的重要阵地和集中展示生态建设成就的重要平台
尚海纪念林位于千层板林场马蹄坑营林区,马蹄坑会战是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历程中最关键的一次战役,1991年为纪念老一代创业元勋,将这片森林命名为“尚海纪念林”
木兰秋狝文化园清康熙二十年(1681年)设立木兰围场,为皇家避暑、肄武行围质地,数百年间孕育了辉煌的木兰秋狝文化
十二座联营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裕亲王福全出谷北上,与安北大将军会合选择在此安营扎寨,大将军本营计12座
翠花宫位于第三乡林场八十三号村,相传是翠花公主因思念在平叛战场上死去的恋人而抑郁身亡,埋葬在此处而得名
塞罕塔位于海拔1780米的东坝梁上,为纪念康熙御封的塞罕灵验佛而建。此塔为仿古建筑,七层八角,塔座高4米,塔身高42·8米,跨度21米,占地30亩,整体呈火箭式塔体直插云天。塔内设有步行梯和电梯,可同时容纳100人参观游览

重要荣誉

2014年4月,塞罕坝机械林场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2014年4月,中宣部授予塞罕坝机械林场"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2017年11月,塞罕坝机械林场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单位”。

2017年12月,获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地球卫士奖。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称“他们筑起的‘绿色长城’,帮助数以百万计的人远离空气污染,并保障了清洁水供应。”对于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激励与行动奖”的意义,索尔海姆说:“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证明退化的环境是可以被修复的,而修复生态是一项有意义的投资。”

2018年3月1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团体。

2018年3月,塞罕坝机械林场荣获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先进集体。

2021年2月,塞罕坝机械林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2021年6月,塞罕坝机械林场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21年10月,塞罕坝机械林场获得联合国土地生命奖

2022年8月,塞罕坝机械林场被表彰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

2023年1月,塞罕坝机械林场被国家民委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第十批)。

2023年5月,塞罕坝机械林场被国家林草局、科技部授予国家林草科普基地,成为首批57个国家林草科普基地之一。

2024年9月,塞罕坝机械林场入选“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名单。

2024年12月,塞罕坝机械林场荣获2024年度先进国家级林业有害生物中心测报点称号。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