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对象
黑龙江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原始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及湿地珍稀水禽为主要对象的自然保护区。区内有野生植物386种;脊椎动物263种,其中有丹顶鹤、东方白鹳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4种,有白琵鹭、大天鹅、白枕鹤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17种,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野大豆、蒿藻等。是同类型湿地保存最齐全、完好的原始湿地之一,是原始三江平原景观的缩影。
植物
保护区共有植物74科174属388种,占黑龙江植物总数21·44%,三江平原植物总数的40%。在植物地理区划上,本区属长白植物区系,但由于受其它区系成份的影响和渗透,形成了多区系成份种交迭混杂现象,导致植物种类虽然不多,但区系成份较为复杂,从而丰富了本区植物区系地理成份,并具有独特性。本区植被类型主要包括草甸、沼泽和水生植被三个类型。保护区记录有药用植物21种,饲用植物15种,纤维植物20种,淀粉植物6种,观赏植物十几种。此外还有多种食用植物,蜜源植物,芳香植物,农药植物东。珍稀濒危物种有野大豆、乌苏里狐尾藻等。
保护区共有维管束植物62科174属386种,占黑龙江植物总数21·44%,三江平原植物总数的40%。其中药用植物21种,如佚酱、睡蓼、问荆、毛茛、白头翁等;饲用植物15种,如小叶章、灯心草、荆三棱等;淀粉植物6种,如兹菇、条叶百合、细叶百合、地榆等;观赏植物十几种,如燕子花、千屈菜、狄叶香蒲及百合属的一些种。此外还有黄花菜、藜、蕨菜等食用植物,毛水苏、驴蹄菜、千屈菜等蜜源植物,香蒲、艾蒿、缬草等芳香植物,独行菜、水杨梅、地榆等油料植物及马齿笕、白头翁、棉团铁线莲等农药植物。本区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尤其是芦苇面积达14000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70%,珍惜濒危物种有野大豆。
动物
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上属古北界、东北区、长白山亚区,动物以温带种类为主,全区共有脊椎动物有5纲33目75科207属264种,占全国动物种数4·86%,占黑龙江动物种数27·64%,占三江平原动物种数33·69%。
全区鱼类有18种,缺乏特有种。两栖类有8种,爬行类仅有2种;鸟类资源丰富,以水禽数量最多,全区有鸟类201种,占全省鸟类总数的53·60%,雀形目鸟类98种,占鸟类总数49·50%,非雀形目鸟类98种,占鸟类总数48·76%,其中水禽70种,占非雀形目鸟类71·43%,优势种为绿头鸭、绿翅鸭、红头潜鸭、鸿雁、豆雁、白翅浮鸥、须浮鸥等。保护区共有兽类5目10科35种,其中以食肉目和啮齿目种类最多,常见有雪兔、狐狸类。
保护区有国家级保护动物38种,占中国国家级保护动物7·58%,占黑龙江省国家级保护动物44·19%,占三江平原国家级保护动物52·83%。国家一级保护动物6种,均为鸟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31种,鸟类28种,兽类3种。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