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环境

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环境

位置

宝清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北距县城40km,七星河中下游处,距双鸭山市51km,距哈尔滨市420km。地理坐标为东经132°05′-132°26′,北纬46°40′-46°52′,东西长30km,南北宽10km。

气候

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处于中纬度欧亚大陆东岸,属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冬季严寒干燥,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夏季温暖多雨,秋季降温剧烈,降水变率大等特点。

本区年平均气温2·3-2·4℃,历史上极端最高气温37·2℃,极端最低气温-37·2℃。保护区气候四季明显,冬季寒冷,夏季温和湿润,春季气温变化剧烈,秋季天高气爽。平均无霜期为143d,属于温和农业气候区,受地形影响,形成本区特殊小区气候,全年活动积温为2500-2700℃。冬季雪深33cm。

本区年降水量551·5mm,4-9月降水量470·2mm,占全年的85·3%,雨热同季,有利于植物生长。降水量年季变化大,易有旱涝灾害。本区水面蒸发量为857·7mm,陆地蒸发量为630·5mm。年总辐射量4577·2kj/m2·y。≥0℃的光合有效辐射为1421·8kj/m²·d;年日照时数2513·2h,日照百分率为57%,光能充足。常年主导风向为南风,年平均风速4·8m/s,最大风速18m/s。

集水区面积约为1550hm²,主要是由七星河冲击形成。区内河流、泡沼星罗棋布,大小泡沼20多处,主要的湖泡为西大泡,面积为500hm²,三角泡面积为600hm²,人工湖面积450hm²。地表湿润或有季节性积水,水深可达50cm以上,轻沼泽积水深度为20cm,重沼泽常年积水区20-50cm。

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平均每年补充地下水2·0亿m³;控制洪水量为2·0亿m³;对净化水质起到重要作用。根据黑龙江省水利厅1998年“水资源公报”,区内地表水水质为ⅱ类水体。七星河湿地具有小气候的明显特征,对于调节保护区及周边地区气候变化,维持地下水的正常水位,净化空气等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地质地貌

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质构造属同江内陆凹陷的一部分。第四纪新构造运动的特点始终处于以下沉为主的间歇性运动之中。第四纪成因类型主要是淤积、沼泽沉积,冲积形成的河床相砂和砂砾沉积占最大比重。表层漫滩相亚粘土和漫滩沼泽相富含有机质的淤泥质亚粘土呈复域分布。

保护区位于七星河中下游,地势低洼,河流排水不畅,平均海拔54m,西高东低,高差仅4-5m,河流坡降比1/4500,为典型的低平原河谷漫滩地貌景观。由于河谷两岸低平地势,洪水期上游来水造成大面积漫滩滞水,区内水面一望无际,泡沼连片,与此同时,河道变迁形成的迂回扇,废河道及牛轭湖,线形、蝶形洼地等微地形发育,受其影响地面草甸、沼泽植被类型丰富多变。

七星河自然保护区土壤类型主要有白浆土(包括草甸白浆土和浅育白浆土)、沼泽土(包括草甸沼泽土、腐殖质沼泽土和泥炭沼泽土)。

水文

七星河为本区的主要地表河流,境内长约56km,由于地势低平,河流弯曲,流水不畅,大小泡沼星罗棋布,水资源十分丰富,有利于湿草甸、沼泽芦苇的发育和野生动物的栖息。七星河系挠力河支流,发源于完达山北坡,全长255km,流域面积3816km2。七星河具有典型的沼泽性河流特点,河床比降小,约1/5000;河槽弯曲系数大,为2·0左右;枯水期河槽狭窄,仅15-20m;河漫滩宽广,达10-15km。受降水年际变化影响,七星河流量和水位变化大,p=10%的洪水流量500m³/s,p=1%的洪水流量1020 m³/s。

七星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下水资源丰富,第四上纪砂砾含水层厚可达120m,为三江平原大面积连续含水构造的一部分,透水性好,单井涌水量100—130t/h。水化学类型为hco3-ca++·na+型水,或hco3-na+·ca++型水,矿化度小于500mg/l,硬度为5-10度(德国度),ph值6·5左右,为弱酸性低矿化度软水,适用于饮用和灌溉。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