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学院前身为1948年创建的山东银行学校,直属中国人民银行总行。2001年并入齐鲁工业大学,成为该校金融人才培养的核心单位。
学科建设
本科教育:设金融学、投资学、保险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五个专业。其中:
金融学专业为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开设全省首个“金融科技”实验班;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1994年设立)注重跨境电商与国际结算能力培养。
研究生教育: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学术型)和金融专业硕士学位点(专业型)。
师资与科研
截至2020年,教职工100余人,教授与副教授46人,博士及在读博士近50人。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多项,发表论文430余篇,出版专著20余部。学术团队包括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领衔的金融科技与金融服务创新团队。
科研平台
省级平台:山东省科技金融研究中心、山东省互联网金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校级平台:地方金融研究中心、大数据应用研究中心;
共建机构:与山东社会科学院合作成立山东互联网经济研究院。
人才培养
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就职于银行、证券、保险机构及政府事业单位,就业率常年超90%;
培养特色:在互联网金融、科技金融、区块链与数字经济领域形成学科优势。
党支部设置
截至2024年8月,学院下设9个党支部,涵盖院办、金融系、国贸系、投资系等教工及学生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