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街区始建于20世纪初期,1950年后逐步形成商住混合型社区。作为威海现存规模最大的近代历史街区,现存建筑融合胶东传统民居与英式殖民地风格,其中包含威海首座城市记忆馆"时光里"所在地块。2020年8月被纳入《威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19年工作计划》,确立为"精致城市"建设核心项目。
地理位置与规模
位于环翠区核心地段,四至范围为南接延安街、西邻东城路、北抵和平路、东至新威路,总用地面积42507平方米。改造后总建筑面积达16·2万平方米,包含9·6万平方米地上商业空间和6·6万平方米地下停车场,配置1303个机动车位。主体建筑群包含32栋历史风貌建筑,其中14栋为原址保护修缮。
综合整治与改造工程
2019年起分三期实施改造:
一期工程(北区):2023年5月完成设计方案变更审批,主要进行建筑结构加固与功能置换
二期工程:2023年12月实施混凝土连续浇筑作业,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提升抗震等级
整体工程:2024年3月主体封顶,7月底完成外立面装饰工程,实现历史建筑原貌复现率达92%
改造中特别保留东城路夜市关联业态,延续'白+黑'商业运营传统。施工期间采取"照明定向投射""安全警示全覆盖"等措施降低环境影响。
业态升级与文旅融合
2024年焕新开街后形成三大主题区:
文化体验区:设立360度数字光影剧场"同乐戏院",复原20世纪市井生活场景
商业消费区:引入30余家非遗工坊,开发威海锡镶、胶东花饽饽等特色文创产品
休闲娱乐区:打造复古院落群,集合精品咖啡馆、独立书店等新兴业态
通过"老场景+新技术"模式,日均客流量达2·1万人次,夜间经济贡献率占全日营收65%。
管理运营模式
实行"街长制"管理体系,由建筑专家担任常驻街长,统筹商户准入审核与业态调整。智慧化管理系统覆盖全街区,实现能耗监测、安防预警、客流分析等数字化管理。2024年建立商户信用积分制度,将历史建筑保护义务纳入租赁协议条款。
社会影响与评价
该项目获评"山东省城市更新示范案例",改造模式被住建部列为历史街区活化利用典型案例。建筑学界评价其"开创了滨海小尺度历史街区微改造的威海范式",文旅部门认定其为胶东半岛文旅融合标杆项目。市民问卷调查显示,87%受访者认可改造后"历史感与现代性平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