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主体介绍深圳市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潜爱小珊瑚是由深圳市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深圳市大鹏新区珊瑚保育志愿联合会是由大鹏新区管委会与磨房网于2014年共同发起的民间公益组织。该组织通过建立海底珊瑚苗圃、开展海洋科普教育等方式,累计种植珊瑚超6000株,清理海底垃圾4000公斤。2015年建成国内首个珊瑚保育站,2021年建成潜爱海洋自然教育中心,形成科研监测与公众教育双重功能。
组织先后获得2019年广东省"最佳志愿服务组织"、2020年深圳市"十佳公益机构"等荣誉,并于2020年获评4a级社会组织。截至2024年,已培养5000余名潜水志愿者团队,开发覆盖深圳全部小学的"潜爱课堂"课程体系。
发展历程
2012年启动珊瑚保护试点项目,2014年10月正式注册成立。2015年在大澳湾建成中国首个珊瑚保育站,占地30亩,具备科研监测及潜水培训双重功能。2017年成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会员单位,同年启动"潜爱课堂"教育项目。
2021年建成潜爱海洋自然教育中心,形成"科研+教育+实践"三位一体保护体系。2024年5月进行第三届负责人换届,拟任会长岳鸿军、理事长李春明、监事长钟艺琳等管理人员。
核心业务
采用"海底苗圃"技术人工培育珊瑚,2015年种植的盾形陀螺珊瑚"刘小粥"在五年间直径增长至40厘米,实现自然产卵。2020年后多次观测到鹿角珊瑚产卵现象,证实生态修复可行性。
2017年开发的"潜爱课堂"课程体系,截至2019年实现深圳全市小学全覆盖,累计开设课程1023堂次,惠及学生超4·4万人次。2021年拓展至台湾地区5所小学开展教学实践。
组织运营
2021年度审计报告显示,该组织收入245·33万元,其中捐赠收入占比68·16%,费用支出227·37万元。截至2021年底,净资产达86·65万元,货币资金占比84·8%。审计机构确认其财务运作符合《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要求。
现有注册志愿者5000余人,组建专业潜水员组成的"海底农民"团队。2023年注册地址变更为大鹏新区大鹏办事处布新村工业大道2号a103,登记有效期至2024年5月26日。
社会影响
大澳湾保育站2017年获评'全国海洋意识教育基地'。2020年与央视合作开展海洋保护主题宣传,年度清理海底垃圾1·2吨。2021年联合科研机构发布《大鹏湾珊瑚礁生态白皮书》,建立珊瑚生长数据库。
2024年数据显示,累计修复受损珊瑚礁区域面积达3000平方米,珊瑚存活率超过75%。组织编写的《中小学生海洋保护手册》被纳入深圳市校本课程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