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清华经管在职硕士公众号

清华经管在职硕士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港澳香港
公众号ID:gh_4611e5d94057
公众号分类:金融
关于公众号:

“清华经管在职硕士”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清华大学,属于金融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清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金融财务工商管理硕士项目(FMBA)、清华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会计专业硕士双学位项目(MCFO)和清华大学高级财务管理与大数据硕士项目官方账号。

开发/运营主体:清华大学

关于主体:清华大学是中国北京市公办高校。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清华经管在职硕士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公众号主体介绍清华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清华经管在职硕士是由清华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由教育部与北京市重点共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国家首批“双一流”a类、“985工程”、“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学校入选2011计划、101计划、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英才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九校联盟(c9)、松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亚洲大学联盟、全球大学校长论坛、环太平洋大学联盟、中俄综合性大学联盟成员,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清华大学的前身为始建于1911年的清华学堂,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组建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校先后恢复或新建了理科、文科、医学学科和经济管理学科,并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学院。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成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并入,成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截至2024年,学校占地面积482·84公顷、建筑面积358·80万平方米(均不含深圳国际研究生院、附属医院面积);设有32个学院、54个系,开设本科专业93个;有博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点)6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一级学科点)7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2个;有专任教师3882人,在校学生人数62496人,其中博士生23619人、硕士生22605人、本科生16272人。

办学历史

前身史略

一、清华学堂

1909年7月,清政府设立游美学务处,附设游美肄业馆。1911年4月,游美肄业馆改名清华学堂。1911年4月29日,清华学堂在清华园开学。

1、建立背景

1900年6月,“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赔偿白银4·5亿两,史称“庚子赔款”。1904年美国表示所得赔款“原属过多”,可用于“退款办学”。经中美双方多次商谈,于1908年确定退款办学相关事宜。伊利诺伊大学校长詹姆士1906年给美国总统《备忘录》中的一段话反映了美国退款办学的真实目的:“我们现在一定能够使用最圆满和巧妙的方式,控制中国的发展——这就是说,使用那从知识上与精神上支配中国领袖的方式。”“商业追随精神上的支配,比追随军旗更可靠。”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6月,学校设有33个学院,54个系,开设93个本科专业。
清华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本科专业学院(系)
建筑学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城乡规划
风景园林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土木工程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
工程管理
交通工程
水利水电工程
水利科学与工程
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
环境工程清华大学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全球环境国际班)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清华大学为先书院
机械工程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实验班)
微机电系统工程
车辆工程
车辆工程(车身方向)
工业工程
统计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
工程力学
航空航天工程
航空航天工程(飞行学员班)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能源互联网国际班)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自动化
软件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实验班)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
人工智能
工程物理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工程物理(能源实验班)
核工程与核技术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
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清华大学为先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
数学与应用数学清华大学致理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
数理基础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化学生物学
生物科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英才计划)清华大学求真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领军计划)本博贯通
数理基础科学清华大学理学院物理系
物理学
应用物理学
化学清华大学理学院化学系
化学生物学
化学生物学(药学方向)清华大学探微书院
生物科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
行政管理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经济与金融
会计学
工商管理
金融学
经济学(学堂班)
经济学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社会学
国际政治
国际政治(国际事务与全球治理方向)
政治学与行政学
哲学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清华大学日新书院
历史学
汉语言文学
科学史清华大学人文学院
英语
英语(世界文学与文化实验班)
日语
法学清华大学法学院
法学(国际班)
新闻学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清华大学日新书院
广告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艺术史论
动画
绘画
雕塑
摄影
中国画
艺术设计学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产品设计
服装与服饰设计
公共艺术
工艺美术
数字媒体艺术
艺术与科技
陶瓷艺术设计
工业设计
药学清华大学药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清华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为先书院
临床医学(八年制)清华大学医学院
临床医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
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清华大学新雅书院
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
理论与应用力学(钱学森力学班)清华大学行健书院(清华大学未来技术学院)
普通心理学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
认知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清华大学统计与数据科学系
双学士学位及交叉培养项目
项目名称学院(系)
计算机与金融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数理基础科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清华大学未央书院
数理基础科学+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
数理基础科学+环境工程
数理基础科学+机械工程
数理基础科学+测控技术与仪器
数理基础科学+能源与动力工程
数理基础科学+工业工程
数理基础科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数理基础科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数理基础科学+工程物理
数理基础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数理基础科学+软件工程
化学生物学+环境工程清华大学探微书院
化学生物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化学生物学+化学工程与工业生物工程
化学生物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化学生物学+生医工程
理论与应用力学+土木水利与海洋工程清华大学行健书院
理论与应用力学+车辆工程
理论与应用力学+航空航天工程
理论与应用力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烽火班)
理论与应用力学+能源与动力工程(航空航天)
中外文化综合班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

学科建设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清华大学科研机构根据其批准设立的主体不同,分为三类,包括政府批建机构、学校自主设立机构和学校与校外独立法人单位联合共建机构。截至2025年3月31日,清华大学正在运行的校级科研机构共403个。

截至2025年6月,清华大学有国家实验室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7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9个,正在运行的校级科研机构共403个,其中,政府部门批准建立的科研机构共154个,自主设立的科研机构共128个,以协议形式与校外独立法人单位联合建立的科研机构共121个。

政府批建机构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一、校徽&校名

清华大学校徽为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外环为中文校名(繁体)、英文校名(tsinghua university)和建校时间,中环为校训字样,中心为五角星;校徽原型起源于清华学校兵操训练营的军旗。

徽章为题有学校横式中文标准字校名的长方形证章。1950年6月,毛泽东主席应清华师生的要求,亲笔题写了校名“清华大学”。由毛主席题写的校名字样,已成为清华的一种特殊标志,极有代表性。毛主席亲笔题写的原件,保存在清华大学档案馆。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邱勇
党委副书记、校长李路明
党委常务副书记(正局级)向波涛
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正局级)曾嵘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家监委驻清华大学监察专员赵罡
党委副书记过勇、许庆红
党委常委、副校长彭刚、姜培学、王宏伟、吴华强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白本锋
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7月参考资料:

历任领导

历任领导
学校名称姓名职务任期
清华大学王希勤校长2022·2 - 2023·12
邱勇校长2015·3 - 2022·2
陈旭党委书记2013·12 - 2022·2
陈吉宁校长2012·1-2015·3
胡和平党委书记2008·12 - 2013·12
顾秉林校长2003·4 - 2012·1
陈希党委书记2002·2 - 2008·12
贺美英党委书记1995·9 - 2002·2
王大中校长1994·1 - 2003·4
张孝文校长1988·10 - 1994·1
方惠坚党委书记1988·9 - 1995·9
李传信党委书记1984·2 - 1988·9
高景德校长1983·5 - 1988·10
林克党委书记1982·7 - 1984·2
刘达党委书记1977·4 - 1982·7
校长1978·6 - 1983·5
蒋南翔校长1952·11 - 1966·6
党委书记1956·5 - 1966·6
袁永熙党委书记1953·9 - 1956·5
刘仙洲院系调整筹委会主任1952·6 - 1952·9
何东昌党委书记1950·3 - 1953·9
叶企孙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49·5 - 1952·6
彭珮云党总支书记1949·3 - 1950·3
冯友兰校务会议临时主席1948·12 - 1949·5
国立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1946·10 - 1948·12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梅贻琦常务会主席、清华校长1938·5 - 1946·5
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未设校长,设立"常务委员会",由北大、清华、南开三校校长任常务委员
国立清华大学梅贻琦校长1931·12 - 1937·8
吴南轩校长1931·4 - 1931·6
罗家伦校长1928·8 - 1930·5
清华学校温应星校长1928·4 - 1928·6
曹云祥校长1922·4 - 1927·12
金邦正校长1920·9 - 1921·10
刁作谦 监督 1920·2 - 1920·9
张煜全校长1918·7 - 1920·1
周诒春校长1913·10 - 1918·1
唐国安校长1912·10 - 1913·8
清华学堂唐国安监督1912·4 - 1912·10
周自齐监督1911·2 - 1912·4

校园环境

校园地图

清华大学校园地图

校园景观

校园景观

所获荣誉

时间荣誉
2024年11月由北京服装学院、安踏(中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东华大学以及吉祥三宝高科纺织有限公司等参与完成的“冬季运动训练比赛高性能服装研发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2024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24年1月清华大学的大气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团队获得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2023年8月15日“202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正式公布,清华大学位列第22位
2023年7月2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批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公布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目名单。清华大学作为唯一独立单位申报的教学成果《践行“三位一体”教育理念,培养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创新人才》获评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这是继2005年之后,清华大学时隔18年再次荣获该奖励。在本次评选中,清华大学共荣获26项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包括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5项;高等教育(研究生)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此外,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赛道”分获2项二等奖
2023年6月2024qs世界大学排名公布,清华大学位列第25位
2023年5月被设立为“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2023—2025年)”
2023年2月获得“2021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22年11月获批成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
位列2023qs亚洲地区大学排名第3名
2022年10月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发布了2023年世界大学排名结果,清华大学排名世界第16名
2022年8月31日入选实施储能技术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高校名单
2022年8月15日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发布2022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清华大学位列第26名
2022年8月9日由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青春元宇宙助力高校大思政”研讨会,清华大学入选中国大学官微百强,排名第二
2022年8月获批“中国文艺评论基地”
2022年5月入选英国政府“高潜力人才签证计划”
2022年入选2022年abc中国大学排行榜,排名第1位
2022年4月清华大学团委荣获“北京市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2022年4月19日入选“2022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名单
2022年4月16日在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北京总站联合主办的“中国冰雪之夜”活动中,为国家队提供长期支持的清华大学获得了“同心”荣誉
2022年4月8日清华大学冬奥志愿服务团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荣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称号
2022年2月14日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21年9月入选“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名单
2021年6月入选“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协同攻关创新平台
2020年12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授予“无偿献血促进奖”
2025年6月入选2026qs世界大学排名 第17名

知名校友

知名校友
姓名简介
王淦昌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赵九章中国科学院院士、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教育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彭桓武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钱三强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钱学森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王大珩中国光学、仪器仪表和计量科教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陈芳允中国卫星测量、控制技术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教授
郭永怀中国科学院院士、革命烈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屠守锷中国科学院院士、导弹和火箭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杨嘉墀中国科学院院士、空间自动控制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王希季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卫星与返回技术专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
邓稼先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
朱光亚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党组书记
周光召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理论物理学家,粒子物理学家
习近平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胡锦涛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原主席
朱镕基第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国务院原总理
杨振宁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吴邦国第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第十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张朝阳搜狐创始人
常印佛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矿床地质学家,安徽省原地矿局副局长、总工程师、技术顾问
陈寅恪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中央文史研究馆原副馆长,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甘霖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主任助理、研发中心主任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