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
湿地公园东枕日月山,西望柴达木盆地,北邻祁连山国家公园,南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沙柳河作为青海湖第二大入湖河流,占青海湖地表径流总量的30%,其核心区域覆盖沙柳河流域中下游段。
生态功能
作为青海湖裸鲤(湟鱼)主要洄游通道,中央电视台曾在此拍摄鱼类洄游专题纪录片。每年5-8月,数百万尾裸鲤在沙柳河完成产卵繁殖,形成"半河清水半河鱼"的生态奇观。流域内分布沼泽、河流等湿地类型,为黑颈鹤提供繁殖栖息地,记录有棕头鸥、斑头雁等鸟类。
建设历程
2016年12月经国家林业局批准开展试点建设,通过实施河道整治、水土保持等工程修复退化湿地。2021年12月29日通过国家验收,正式成为青海省19个国家级湿地公园之一。试点期间累计恢复湿地植被320公顷,整治河道17·6公里,新建生态护岸8·3公里。
保护措施
刚察县政府建立"湿地保护站+生态管护员"管理体系,配备专职管理人员27名。制定《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划定保育区、恢复重建区等4个功能区,核心保育区实行全年封闭管理。通过拆除违规建筑、清理外来物种等措施,湿地退化得到有效恢复。
科研价值
作为青藏高原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的典型代表,公园设立3处生态定位观测站,开展水位、水质等12项指标监测。累计发表科研论文23篇,其中关于黑颈鹤栖息地选择的研究成果被纳入《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