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1979年9月23日,攀枝花市西区文化馆正式成立。1994年建成首座独立馆舍,建筑面积2750平方米。2005年因城市改造搬迁至现址,扩建后建筑面积达3750平方米,由原址过渡发展为区域性公共文化服务核心载体。
设施与服务
馆内整合青少年活动中心、职工活动中心等资源,形成4400余平方米综合服务空间,包含:
阶梯放映厅(可容纳200人)
舞蹈排练室(配备专业地板及镜墙)
美术画室(提供写生及创作器材)
琴房(含钢琴及民族乐器)所有功能室实行预约制免费使用,年均接待群众超3万人次。2020年起新增"文化点单"服务,通过线上平台实现文艺培训需求精准对接。
非遗保护
自2008年启动非遗普查工作以来,累计挖掘申报:
省级非遗项目1项(具体名称待公布)
市级非遗项目2项(含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类)
区级非遗项目8项(涵盖口头文学、传统医药等)通过设立非遗展厅、举办传承人培训班等方式,推动地方文化遗产活态传承。
公益活动
2021年10月,联合团委开展创文实践活动,组织志愿者完成社区墙面清理800平方米、环境卫生整治12次。馆内注册志愿者团队实行积分管理制度,程斯娇、程斯娆等骨干成员年度服务积分达100分。2020年9月推出的"公共文化服务伴你行"系列活动,包含公益艺术课堂、群众文艺汇演等模块,年均惠及群众超1·2万人。
专业团队
现有在编人员中:
70%毕业于专业艺术院校
馆员多次在市级以上活动中获奖
具备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审资质团队年均创作文学作品20篇、美术作品15幅,其中3件作品入选省级群众文化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