瓯海职业中专百科
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创办于1985年,是瓯海区唯一一所公办职业学校。2011年开始实行集团化办学模式,下辖景山、瞿溪(白象)、金盾三大校区。学校设有17个专业,办学实力雄厚,共担任 7个专业大类的省中职教研大组理事(长)学校,有省示范专业3个、省高水平专业2 个、省骨干专业2个、省优势特色专业2个,现有在校学生3841人,教职工376人。
学校简介
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是瓯海区唯一的公办中等职业专业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85年。2000年被评为省一级重点职业学校,2004年被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5年晋升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17年入选省首批中职名校立项建设单位。学校主动服务温州瓯海“全国眼镜制造基地”“全国锁具制造基地”等区域经济特点,紧跟温州瓯海地方特色产业开设特色专业,在全省率先开设了眼镜设计与工艺、物联网技术(智能锁方向)、中餐烹饪(瓯菜)、电梯安装与维护等专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技术人才。培养具有商科背景和创业精神的生产性服务业类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设置
学校共有景山、瞿溪、金盾、白象四个校区,错位分布汽车维修、电梯维保、眼镜设计、数字媒体、电子商务、商务助理、工艺美术、学前教育、酒店管理、服装设计、中餐烹饪、现代物流、财务会计等专业。现有省示范专业3个、省特色专业2个、省骨干专业2个、省品牌专业1个、省优势特色专业2个。
办学理念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分类扬长,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秉承“尚德致用”的校训精神,实施“三名三融三扩”战略。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核心,以达成“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发展有空间”的培养目标。学校以“瓯潮”文化为引领,秉承“永嘉学派”文化渊源,确立“尚德致用”校训精神,倡导“分类扬长”教育理念和“一切为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价值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职业教育办学规律,锁定“具有商科背景和创业精神的生产性服务业类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突破学困生成才瓶颈,实现“人人皆可成才”的教育理想。
办学模式
在根植地方文化、躬身中职办学的理念指引下,近五年学校先后获得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省首批中职课程改革试点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教育科研“百强学校”、省中职教育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试点学校、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基地学校、省中职学生创业教育基地、省中职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等高含金量的荣誉,办学成效赢得社会和企业的良好口碑,成为“温州窗口、浙江一流、全国示范”的中职品牌学校。学校立足瓯海区域产业,通过共建基地、共建队伍、共建计划、共建课程、共建课堂、共建文化等举措,实现与企业、行业的全面有效合作,先后与39家企业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与200余家企业建立用人关系。学校不断深化“厂中校、校中厂、校中室、校中院”等产教融合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深层次校企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响应区委区府号召,开办区域支柱产业人才紧缺的眼镜专业,依托瓯海眼镜小镇,打造“专业+产业+区域+智能+集群”多元化校企合作综合体,全力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学校文化
学校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引领学校整体发展。全面架构“瓯·潮”文化体系工程,建立“一体三轨”的学校文化体系,包括理念文化系统、视觉文化系统、行为文化系统3大系统。学校提炼内涵理念,重新编制视觉形象(vi)手册,重塑行为文化系统,全面建立形象识别系统。
在“一体三轨”文化架构中采取精雅别致的风格,投入专项资金打造“瓯·潮”主题景观工程、“瓯·潮”五大区域、“瓯·潮”主题雕塑、“瓯·潮”文化长廊等。学校根植地方文化,梳理办学理念,形成具有中职特点、地域特色、产业特色的蕴含着“包容大度、成人成器、益世致新”的“瓯·潮”文化。“瓯·潮”文化育人,引导教师包容接纳不同类型的学生,也引领师生拥有“包容大度”的素养;“瓯·潮”工匠精神,打造具有“成人成器”的职业学生,助推学校与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瓯·潮”益世致新,根植叶适经世致用的历史传承,培养勇立潮头、服务区域、推陈出新的职业人。
教学环境
根据“实习场所就是车间、实训教师就是工程师、实训作品就是产品”的建设思路,学校加大专业实训基地投入力度,拥有汽修国家级实训基地,和汽修、物流、电商3个省级实训基地。现校内建有81个实训室,实训工位数4190个,按照各专业教学和岗位实操的双重标准配置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和设施。校内实训设备总值4311·59万元,生均10593元,可同时容纳4190以上学生实训,实训课开出率达到100%。
师资力量
根据“校企互通、专兼结合、动态组合”的原则,通过培养、引进、聘用等途径,重点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形成一支“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256人,聘用两年以上的兼职教师59人,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学生4057人,生师比例为15·85:1。专任教师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56人,占100%;中级职称及以上184人,占71·88%,高级职称的教师79人,占30·86%。专业课教师138人、实习指导师3人,共计占专任教师的51·85%,每一门课程均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每个专业至少配有3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课专任教师,骨干专业有1名及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或本专业硕士学位的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业课专任教师。双师型教师126人,比例为91·30%,其中具有技师或相当于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有76人,占60·32%。
示范辐射
“十三五”期间,学校囊括“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浙江省中职名校、2个省中职名师工作室、1个省品牌专业、2个省优势特色专业等14个项目,立项数位居全省第一。紧扣企业培训需求,构建社会服务体系,以现有职业技能鉴定所为基础,积极开展面向企业职工、退役士兵、新型农民等群体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年培训量达10000人次以上,学校也被评为省现代化成人学校。学校结对帮扶新疆拜城职技校、四川阿坝职业中专、河北邯郸主城区职业教育集团等八所学校,围绕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培训、派遣骨干教师挂职支教、名师专家送教等项目开展对口支援,不断提升学校引领辐射的能力。近年来,《中国教育报》、《浙江教育报》、《德育报》、《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等40多家新闻媒体对学校办学特色进行了宣传报道。学校共接待河北邯郸主城区职业教育集团、上海嘉定区教育局等100多批次职教同仁来访,同时还接待了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境外学校的来访,不断推进国际交流办学。
公众号主体介绍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瓯海职业中专是由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创办于1985年,是瓯海区唯一一所公办职业学校。2011年开始实行集团化办学模式,下辖景山、瞿溪(白象)、金盾三大校区。学校设有17个专业,办学实力雄厚,共担任 7个专业大类的省中职教研大组理事(长)学校,有省示范专业3个、省高水平专业2 个、省骨干专业2个、省优势特色专业2个,现有在校学生3841人,教职工376人。
学校简介
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是瓯海区唯一的公办中等职业专业学校,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85年。2000年被评为省一级重点职业学校,2004年被命名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15年晋升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17年入选省首批中职名校立项建设单位。学校主动服务温州瓯海“全国眼镜制造基地”“全国锁具制造基地”等区域经济特点,紧跟温州瓯海地方特色产业开设特色专业,在全省率先开设了眼镜设计与工艺、物联网技术(智能锁方向)、中餐烹饪(瓯菜)、电梯安装与维护等专业,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技术人才。培养具有商科背景和创业精神的生产性服务业类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设置
学校共有景山、瞿溪、金盾、白象四个校区,错位分布汽车维修、电梯维保、眼镜设计、数字媒体、电子商务、商务助理、工艺美术、学前教育、酒店管理、服装设计、中餐烹饪、现代物流、财务会计等专业。现有省示范专业3个、省特色专业2个、省骨干专业2个、省品牌专业1个、省优势特色专业2个。
办学理念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分类扬长,人人成才”的办学理念,秉承“尚德致用”的校训精神,实施“三名三融三扩”战略。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把德育放在素质教育的核心,以达成“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发展有空间”的培养目标。学校以“瓯潮”文化为引领,秉承“永嘉学派”文化渊源,确立“尚德致用”校训精神,倡导“分类扬长”教育理念和“一切为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的价值观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职业教育办学规律,锁定“具有商科背景和创业精神的生产性服务业类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突破学困生成才瓶颈,实现“人人皆可成才”的教育理想。
办学模式
在根植地方文化、躬身中职办学的理念指引下,近五年学校先后获得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省首批中职课程改革试点学校、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省教育科研“百强学校”、省中职教育创新创业课程教学试点学校、省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基地学校、省中职学生创业教育基地、省中职教育德育工作实验基地等高含金量的荣誉,办学成效赢得社会和企业的良好口碑,成为“温州窗口、浙江一流、全国示范”的中职品牌学校。学校立足瓯海区域产业,通过共建基地、共建队伍、共建计划、共建课程、共建课堂、共建文化等举措,实现与企业、行业的全面有效合作,先后与39家企业建立紧密型合作关系,与200余家企业建立用人关系。学校不断深化“厂中校、校中厂、校中室、校中院”等产教融合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构建以企业为主导的深层次校企合作关系。学校积极响应区委区府号召,开办区域支柱产业人才紧缺的眼镜专业,依托瓯海眼镜小镇,打造“专业+产业+区域+智能+集群”多元化校企合作综合体,全力助推区域经济发展。
学校文化
学校全面推进文化建设,引领学校整体发展。全面架构“瓯·潮”文化体系工程,建立“一体三轨”的学校文化体系,包括理念文化系统、视觉文化系统、行为文化系统3大系统。学校提炼内涵理念,重新编制视觉形象(vi)手册,重塑行为文化系统,全面建立形象识别系统。
在“一体三轨”文化架构中采取精雅别致的风格,投入专项资金打造“瓯·潮”主题景观工程、“瓯·潮”五大区域、“瓯·潮”主题雕塑、“瓯·潮”文化长廊等。学校根植地方文化,梳理办学理念,形成具有中职特点、地域特色、产业特色的蕴含着“包容大度、成人成器、益世致新”的“瓯·潮”文化。“瓯·潮”文化育人,引导教师包容接纳不同类型的学生,也引领师生拥有“包容大度”的素养;“瓯·潮”工匠精神,打造具有“成人成器”的职业学生,助推学校与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瓯·潮”益世致新,根植叶适经世致用的历史传承,培养勇立潮头、服务区域、推陈出新的职业人。
教学环境
根据“实习场所就是车间、实训教师就是工程师、实训作品就是产品”的建设思路,学校加大专业实训基地投入力度,拥有汽修国家级实训基地,和汽修、物流、电商3个省级实训基地。现校内建有81个实训室,实训工位数4190个,按照各专业教学和岗位实操的双重标准配置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和设施。校内实训设备总值4311·59万元,生均10593元,可同时容纳4190以上学生实训,实训课开出率达到100%。
师资力量
根据“校企互通、专兼结合、动态组合”的原则,通过培养、引进、聘用等途径,重点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形成一支“双师”结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256人,聘用两年以上的兼职教师59人,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学生4057人,生师比例为15·85:1。专任教师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56人,占100%;中级职称及以上184人,占71·88%,高级职称的教师79人,占30·86%。专业课教师138人、实习指导师3人,共计占专任教师的51·85%,每一门课程均有中级及以上职称教师。每个专业至少配有3名具有中高级职称的专业课专任教师,骨干专业有1名及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或本专业硕士学位的中级及以上职称的专业课专任教师。双师型教师126人,比例为91·30%,其中具有技师或相当于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有76人,占60·32%。
示范辐射
“十三五”期间,学校囊括“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浙江省中职名校、2个省中职名师工作室、1个省品牌专业、2个省优势特色专业等14个项目,立项数位居全省第一。紧扣企业培训需求,构建社会服务体系,以现有职业技能鉴定所为基础,积极开展面向企业职工、退役士兵、新型农民等群体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年培训量达10000人次以上,学校也被评为省现代化成人学校。学校结对帮扶新疆拜城职技校、四川阿坝职业中专、河北邯郸主城区职业教育集团等八所学校,围绕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培训、派遣骨干教师挂职支教、名师专家送教等项目开展对口支援,不断提升学校引领辐射的能力。近年来,《中国教育报》、《浙江教育报》、《德育报》、《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等40多家新闻媒体对学校办学特色进行了宣传报道。学校共接待河北邯郸主城区职业教育集团、上海嘉定区教育局等100多批次职教同仁来访,同时还接待了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境外学校的来访,不断推进国际交流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