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1982—1984年,南雄县在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中,拍摄、登记和征集、发掘大量文物,收集近30万字的文史资料。
1985年,南雄县人民政府投入资金25万多元兴建了南雄市博物馆馆舍。
1985年9月,南雄市博物馆开馆,对外开放,首次展出南雄出土古生物化石和征集、出土的文物。
2002年底,南雄市博物馆馆址拆迁,在原址北侧新建一座三层仿古式馆舍。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建筑布局
综述
南雄市博物馆占地面积3392平方米,建筑面积7130平方米;为三层框架结构仿古式建筑;一楼设有南雄历史文化陈列展厅、临时展厅、文创商店等;二楼为南雄革命历史陈列厅;三楼为博物馆办公区域和苏区学术交流中心。基本陈列
雄关漫道——广东南雄革命历史
…更多「建筑布局」介绍请查阅全文…
馆藏文物
综述
南雄市博物馆通过多种合法途径获得文物藏品,有出土文物、征集文物、社会捐赠文物、公安机关移交的缴获文物和广东省文管会调拨的文物;藏品类别有石器、玉器、字画、铜器、陶瓷、化石标本等。截至2019年末,南雄市博物馆馆藏文物有2754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45件(套)。主要藏品
藏品名称 | 简介 | 图片 |
---|---|---|
晚白垩纪恐龙蛋化石 | 晚白垩纪恐龙蛋化石,南雄盆地出土,为成窝长形蛋化石,距今约6500万年,蛋窝较完整,保持原始状态。 | |
商代牙璋 | 商代牙璋,南雄市湖口镇太和村出土,青石质,斧形。长18厘米、宽5·5厘米,手柄厚1厘米,通体磨光,为手柄斧形端刃器,手柄与刃部间刻段。为二级文物。 | |
战国青铜剑 | 战国青铜剑,南雄市全安镇荔迳村出土,青铜质,剑长61·5厘米,刃宽3·5厘米,手柄铸二道凸圈,为二级文物。 | |
明万历铜香炉 | 明万历铜香炉,南雄市博物馆征集,青铜质,圆口,三兽脚,炉口直径44厘米,通高40厘米,重15公斤。炉外壁铸有“皇明万历丙申年造”字样。为一级文物。 | |
1932年红军题壁标语 | 1932年红军题壁标语,中国工农红军在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南雄“水口战役”期间写在南亩镇鱼鲜村农户房舍的墙壁上,于1996年揭取后存放南雄市博物馆。该幅标语长126厘米,宽96厘米,为二级文物。 |
藏品保护
…更多「馆藏文物」介绍请查阅全文…
文化活动
宣传教育
南雄市博物馆通过南雄市电视台播放博物馆举办的陈列展览、野外考古、文物征集和社会教育方面的信息;与社会各界进行联办展览;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和文化遗产日以及国庆、春节等节假日,博物馆均进行专题宣传活动。学术研究
1998年,南雄市博物馆出版了近24万字的《南雄文物志》。建馆以来,南雄市博物馆协助和配合国内外多家地质、古生物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进行南雄盆地地质、古生物化石的调查工作。截至2009年末,南雄市博物馆共发表论文10篇,各种研究和调查报告30多篇。合作交流
…更多「文化活动」介绍请查阅全文…
机构设置
历任馆长
历任馆长陈礼祥(1984·4—1984·8);
陈宏富(1984·8—1987·3);
朱德林(198710—2008·4);
庄子圣(2008·4至今)。
…更多「机构设置」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