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南京工业大学公众号

南京工业大学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江苏南京市
公众号ID:NJTECH1902
公众号分类:历史 - 学校
关于公众号:

“南京工业大学”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南京工业大学,属于历史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南京工业大学具有百年办学历史,是国家首批入选“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的14所高校之一,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

开发/运营主体:南京工业大学

关于主体:南京工业大学是中国江苏省南京市公办高校。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南京工业大学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公众号主体介绍南京工业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南京工业大学是由南京工业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南京工业大学(nanjing tech university),简称“南工”或“南工大”,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由江苏省主管,由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峰计划a类建设高校、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江苏省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人才强校试点高校、国家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校、江苏省落实“科技创新改革30条”试点高校" 。

学校一方面可追溯到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经过多年发展于1995年变成南京化工大学;另一方面可追溯到1915年同济医工学堂创建的附设机师科,于1980年升级成南京建筑工程学院。2001年,原南京化工大学更名为南京工业大学,并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新的南京工业大学。学校入选多个国家重点计划,2013年入选“2011计划”、2016年入选“111计划”、2010年入选“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截至2025年3月,学校有江浦、丁家桥、虹桥3个校区;设有11个学部,28个学院,开设101个本科专业;拥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9个,博士专业学位授予点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3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21个;有教职工3500余人,各类学生4万余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南京化工大学

在清政府为“兴学育才”试行“新政”《人才为政事之本》的背景下,1902年,署理两江总督刘坤一、张之洞和魏光焘正式创办三江师范学堂。1905年因省界纠纷问题受到当地士绅反弹,最终于1906年更名两江优级师范学堂。

民国建立后,1915年校长江谦重新修葺学校,正式变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3年7月,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全部归并进国立东南大学。 1927年3月中旬,由于政局动荡国立东南大学被迫停课,同年6月,教育行政委员会将国立东南大学等9所公立学校合并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设有化工系。1928年2月,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改名为国立江苏大学;因师生强烈异议,同年5月,学校再更名为国立中央大学,经历8年的抗日战争后,1945年学校开展复员东还工作,并对教学重新设置,其中工学院下设置化工等7个系。1949年8月,国立中央大学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经政务院核定,学校去除“国立”二字改成“南京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3月,学校设立11个学部,28个学院,开设101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跨工、理、管、经、文、法、医、艺、教9个学科门类。

南京工业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专业名称学科门类
南京工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安全工程工学
职业卫生工程工学
消防工程工学
南京工业大学应急管理学院应急技术与管理工学
应急管理管理学
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工学
环境科学工学(授理学)
资源环境科学工学
水质科学与技术工学
南京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工学
冶金工程工学
金属材料工程工学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工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工学
复合材料与工程工学
南京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工学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工学
化工安全工程工学
南京工业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理学
应用化学理学
南京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智能制造工程工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工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学
自动化工学
机器人工程工学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工学
南京工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工学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工学
车辆工程工学
增材制造工程工学
应急装备技术与工程工学
焊接技术与工程工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工学
南京工业大学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工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工学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工学
储能科学与工程工学
南京工业大学药学院药学医学(授理学)
药物制剂医学(授理学)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建筑学
城乡规划工学
风景园林工学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工学
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工学
视觉传达设计艺术学
环境设计艺术学
产品设计艺术学
数字媒体艺术艺术学
艺术与科技艺术学
南京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
知识产权法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管理学
工程管理管理学
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管理学
工商管理管理学
市场营销管理学
会计学管理学
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学
工业工程管理学
电子商务管理学
南京工业大学法政学院法学法学
社会工作法学
公共事业管理管理学
行政管理管理学
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汉语国际教育文学
英语文学
德语文学
日语文学
西班牙语文学
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制药工程工学
生物工程工学
南京工业大学食品与轻工学院轻化工程工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工学
食品质量与安全工学
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工学
通信工程工学
人工智能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学
南京工业大学数理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理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理学
应用物理学理学
工程力学工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工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理学
南京工业大学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地理信息科学理学
测绘工程工学
遥感科学与技术工学
地理空间信息工程工学
南京工业大学城市建设学院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学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学
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工学
铁道工程工学
地质工程工学
交通工程工学
防灾减灾科学与工程理学(授工学)
勘查技术与工程工学
南京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工学
智能建造工学
南京工业大学体育学院运动训练教育学
南京工业大学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柔性电子学工学
数据截至2023年4月,参考资料

学科建设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3月,学校设有国家级科研平台9个,省部级研究中心4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9个。
南京大学8个国家级科研平台
类别名称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级技术研究推广中心(1个)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国家级科研公共服务平台(1个)工信部面向工业催化领域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
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个)国家高性能膜材料创新中心
数据截至2024年5月
南京工业大学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一览表(部分)
科研机构名称依托单位审批部门获批时间
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工学院国家科技部2007
柔性电子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教育部2015
化工过程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应急管理部(原)国家安监局2015
工业互联网+危化品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应急管理部-
江苏省工业装备数字制造及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省科技厅2007
江苏省危险化学品本质安全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省科技厅2012
江苏省先进轻质高性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省科技厅-
江苏省化工减排技术工程实验室化工学院省发改委2011
江苏省水化学与工业水处理工程实验室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省发改委2011
江苏省先进生物制造工程实验室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省发改委2013
江苏省流程工业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工程实验室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省发改委2015
江苏省柔性电子工程实验室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省发改委2016
江苏省无机及其复合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育厅2001
江苏省材料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化工学院教育厅2002
江苏省工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教育厅2002
江苏省土木工程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学院教育厅2005
江苏省城市与工业安全重点实验室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教育厅2007
江苏省工业节水减排重点实验室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育厅2010
江苏省过程强化与新能源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育厅2010
江苏省柔性电子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培育点)柔性电子(未来技术)学院教育厅2016
极端承压装备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机械学院教育厅2016
石油和化工行业渗透汽化膜与膜过程重点实验室化工学院石化联合会2012
石油和化工行业化工过程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石化联合会2015
石油和化工行业煤炭清洁转化节水减排工程实验室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石化联合会2015
化学工业(全国)工业生物工程技术中心-石化联合会-
化学工业(全国)膜工程技术中心-石化联合会-
石油和化工行业气体净化膜及装备工程实验室-石化联合会-
石油和化工行业废塑料生物催化解聚与循环利用重点实验室-石化联合会-
中国轻工业食品安全快检技术与装备研发重点实验室-轻工业联合会-
中国建筑材料行业气凝胶材料重点实验室-建筑材料联合会-
数据截至2024年5月
南京工业大学省部级研究中心一览表(部分)
科研机构名称机构类别审批部门获批时间
江苏省工业生物技术创新中心重点研发机构省科技厅2006
江苏省化工污染控制与事故应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科技厅2009
江苏省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科技厅2011
江苏省数控专用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科技厅2012
江苏省海洋先进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科技厅2015
江苏省高效工业节能装备工程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科技厅-
江苏省海内外领军人才“三创”科技服务中心科技服务平台省科技厅2008
江苏省精细功能高分子材料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科技服务平台省科技厅2010
江苏省(中圣)工业节能技术研究院科技服务平台省科技厅2010
江苏省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省科技厅1999
江苏省药物新制剂研究及工程化技术服务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省科技厅2008
江苏省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技术服务中心省科技厅2012
江苏省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住建厅2008
江苏省土木工程防震技术研究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地震局2011
江苏省高性能膜材料创新中心-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江苏省膜工程研究中心工程中心省发改委2001
江苏省非金属复合功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工程中心省发改委2003
江苏省化工过程强化工程中心工程中心省发改委2016
江苏省绿色智能材料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工程中心省发改委-
江苏省绿色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工程中心省发改委-
江苏省交通设施安全保障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工程中心省发改委-
江苏省化工减排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工程中心省发改委-
江苏省流程工业节能环保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工程中心省发改委-
江苏省先进生物制造工程研究中心工程中心省发改委-
江苏省水化学与工业水处理工程研究中心工程中心省发改委-
江苏省柔性电子工程研究中心工程中心省发改委-
国家轻工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南京站检测中心轻工业部2016
化学工业(全国)工业生物工程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石化联合会-
化学工业(全国)膜工程技术中心(南京)工程技术中心石化联合会-
石油和化工行业园区智能环保工程研究中心-石化联合会-
石油和化工行业水处理化学品工程研究中心-石化联合会-
中国传统建筑工匠技艺研究中心-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
建材行业集料碱活性研究测试中心测试中心建筑材料联合会(原国家建材工业局)-
国家轻工业电光源材料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检测中心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物glp中心-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数据截至2024年5月

研究成果

截至2025年3月,“十三五”以来,学校科研项目及成果获各级各类奖励50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5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奖7项,入选教育部“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项。1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章,2人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8人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截至2022年,学校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单位发布nature、science正刊论文13篇,出版著作成果20项。
国家级科技成果奖励(2000年以来)
奖项项目第一完成人
202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气体净化膜材料的创制及应用金万勤
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面向制浆废水零排放的膜制备、集成技术与应用邢卫红
2018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特种表面冲击强化抗应力腐蚀与疲劳技术及应用凌祥
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生物法制备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关键技术及应用黄和
2017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基于微流场反应技术的生物基无毒增塑剂及其衍生物连续绿色制造郭凯
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酵母核苷酸的生物制造关键技术突破及产业高端应用应汉杰
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功能性高分子聚氨基酸生物制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 徐虹
2013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生物法生产富马酸及其衍生物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黄和
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高危险性化工装置重大事故预防与控制技术装备及其工程应用 蒋军成
2012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高效节能的新型紧凑式换热器及工业化应用凌祥
201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连续陶瓷膜反应器的研制与工程应用邢卫红
2009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超细耐磨钛酸盐纤维制备新技术及其应用陆小华
2008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不同工况反应与蒸馏集成技术及其在化工中间体生产中的应用乔旭
2007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生物磷酰化新技术制备高能磷酰化合物应汉杰
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面向超细颗粒悬浮液固液分离的陶瓷膜设计与应用徐南平
2004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化工设备预测性维修规划关键技术的研究涂善东
200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工业循环水用新型缓蚀阻垢杀菌剂王锦堂
200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多通道多孔陶瓷膜成套装备与应用技术徐南平
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反应分离耦合技术及其在酶法合成手征性化合物中的应用欧阳平凯
数据截至2024年5月
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的成果
项目名称获奖名称获奖年份
高效钙钛矿发光器件研究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16
高效稳定钙钛矿光伏器件研究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21
数据截至2023年4月,参考资料

学术资源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南京工业大学校徽
南京工业大学校徽标志采用欧洲盾形徽章纹样,总体结构由“t”和“u”组成,分别为tech和university 两个单词的首字母。内部图案分别有龙、虎、青铜鼎、人形纹、“1902”和书本图样。龙和虎代表该校所在地南京(南京素有“龙盘虎踞”的美誉),同时表达了南京工业大学人才荟萃,藏龙卧虎之义;青铜鼎是江苏省人民政府2002年为祝贺南工办学百年所赠,象征着该校踏实严谨的学风与雄厚的科研实力,并传达了“一言九鼎,诚实守信,努力拼搏,问鼎科学巅峰”的治学精神;鼎内部的人形纹由“工”和“大”组合而成,又形似汉字“天”,传达“教育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并蕴藏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内涵,1902传达该校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书象征着教育机构。中文字体采用“毛体”,雄浑有力,符合该校的定位;英文字体采用“古罗马体”,古朴大方。

精神文化

校区情况

南京工业大学目前分为江浦校区、丁家桥校区和虹桥校区共三个校区。

江浦校区(本部)

校区地址是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浦珠南路30号,位于浦口区珠江镇东,面朝长江,背靠老山森林公园,东邻珍珠泉,西接南京审计大学、南京海军指挥学院,东南与市区隔江相对。校区总面积3600亩,形状狭长,南北长2220米,东西宽920米,环境宜人,交通便捷。截至2018年校区内的逸夫图书馆占地面积约38000平方米,藏书量达到120万册。

丁家桥校区

校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新模范马路5号。

虹桥校区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截至2025年6月)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荆晅
党委副书记、校长蒋军成
党委副书记吴胜红
副校长凌祥、 陆伟东、郭万牛、刘大卫、戴志晖、郭凯 顾学红
党委常委荆晅、蒋军成、凌祥、曹杰、陆伟东、郭万牛、刘大卫、戴志晖、郭凯、张健、夏侃、黄锁明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派驻监察专员曹杰
参考资料:

历任领导

2001年起历任领导(截至2025年6月)
职务姓名任职时间
党委书记王卓君2001·08-2006·06
校长欧阳平凯2001·08-2012·07
党委书记文晓明2006·09-2008·06
党委书记王德明2008·06-2016·09
校长黄维2012·07-2017·06
校长乔旭2017·06-2022·07
纪委书记吴建华2001·08-2007·01
纪委书记朱跃钊2013·07-2018·09
纪委书记崔益虎2008·06-2013·08
纪委书记郝建祥2018·09-2020·07
纪委书记王敦宝2020·10-2024·11
参考资料:

校园环境

天宝阁,又名水塔,是南京工业大学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学校最高处。塔内包括校史馆、变电站、临时展厅、观光平台、楼梯、观光层等区域。

逸夫图书馆,建立于2006年,由何镜堂先生设计,占地面积约38000平方米,截至2018年藏书量达到120万册。馆内有各类借阅室、电子阅览室、多媒体教室、会议室及大型多功能报告厅。

孔雀园,位于学校东苑,建于2000年,截至2019年园子里有8只孔雀,4公4母。

校友情况

名人/杰出校友
姓名成就
时钧著名的化学工程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九十年代以来开辟了无机陶瓷膜科学与技术的新研究领域,取得多项创新成果。
唐明述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创建的压蒸快速法已定为我国及法国标准。碱碳酸盐集料碱活性检定法已初定为rilem标准。
欧阳平凯中国工程院院士,生物化工专家。课题“反应分离耦合技术及其在酶法合成手性化合物中的应用”实现产业化并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获得2001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徐南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膜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教育部省部共建材料化学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膜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是我国膜领域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承担多个国家级研究项目。
黄维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机光电子学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有机半导体的设计原理、高效制备与光电器件“第一完成人。
周廉著名的材料科学家。致力于超导和稀有金属材料的研究,在低温铌钛超导材料nb3sn、高温ybco超导材料、b系超导材料和二硼化镁新型超导材料性能研究方面创造了三次世界最高纪录。
陈家镛湿法冶金学家、化学工程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是中国湿法冶金学科奠基人、化工学科开拓者之一,为中国湿法冶金学科的建立和工程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闵恩泽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从事催化材料、新化学反应工程以及绿色化学等领域研究,是中国石油化工业的奠基人。2010年9月23日国家天文台将编号为“30991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闵恩泽星”。
陆婉珍中国科学院院士,闵恩泽院士之妻。是近红外光谱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和中国近红外光谱技术的领路人。
张存浩物理化学家和激光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后称院士)。高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2016年1月4日国家天文台将编号为“19282”的小行星命名为“张存浩星”。
曹湘洪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石油化工技术的研发、成果转化及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过多项石油化工装置的重大技术改造和攻关。
时铭显石油化工机械专家,教育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主持研究的第三级旋风分离器专利、“旋风分离器尺寸分类优化组合设计法”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张佑才名誉校长
陈忠伟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及工程院院士
注:排名不分先后,仅部分列举(截至2024年5月)

所获荣誉

时间荣誉
2020年10月21日入选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
2022年4月南京工业大学团委被表彰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2022年7月1日南京工业大学共建的金属文物保护江苏省文化和旅游重点实验室入选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拟认定的第二批江苏省文化和旅游重点实验室公示名单
2022年11月10日-13日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高教主赛道国家金奖2项、铜奖3项
2023年12月6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3)获国家金奖3项、银奖1项、铜奖2项
2024年3月17日第十五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获奖4项
数据截至2024年5月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