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都市报百科
《南国都市报》是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于2001年1月1日创办的都市类报纸,以"市民的需要第一"为办报宗旨,坚持"说市民话、办市民事、帮市民忙、进市民家"的办报思路,成为海南日发行量最大的都市类媒体。报纸设有新闻要闻、民生服务、舆论监督等版面,推出"问政海南""社区周刊""南国调查"等特色栏目,通过全媒体矩阵实现第三方平台总粉丝量超2133万。截至2024年,该报持续开展"小小报童"社会实践、"感动海南"评选等公益活动,并推出《秘境寻踪》《海南环岛旅游公路》等文化传播精品栏目。
历史沿革
2001年1月1日,《南国都市报》由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主管创刊。2020年与南海网深度融合成立海南省融媒体中心,实现从传统纸媒向全媒体转型。2017年改版后提出"用心、用行、用情"的办报理念,2022年围绕党的二十大、海南自贸港建设等重大主题开展系列报道,获第33届海南新闻奖13个奖项。
版面内容
新闻资讯:覆盖海南要闻、突发事件及深度调查,如2023年针对未成年人文身、生鲜灯市场乱象的监督报道
民生服务:开设"中招高招进行时""南国学堂"等专栏,2023年累计发布近千条农产品助销信息
政民互动:通过"问政海南"栏目建立网民诉求转办机制,2023年转办率达95%
社会服务
2023年联合学校开展"小小报童"实践活动,组织54名学生在海口市街头1小时内售罄540份报纸。2022年发起公益助农行动,免费刊登价值超千万元的农产品信息。2025年与海南职工秀英子弟学校合作,126名学生通过售报活动接触社会。
媒体融合
2022年推出融媒体产品《开往春天的列车》,实现多平台传播覆盖
运营管理
实行严格的内容审核制度,执行"三审三校"流程。2023年公开招聘新媒体编辑,要求具备新闻专业背景及全媒体运营能力,工作地点覆盖东方市等基层地区。采编团队含深度调查记者、财经记者等专业岗位。
文化影响
连续十年举办"感动海南"年度人物评选,成为本土精神文明建设品牌。2023年策划"海南环岛旅游公路"专题报道,阅读量突破3000万。报纸内容被纳入海南省中小学生社会实践课程,2023年参与学校达2所。
公众号主体介绍海南日报社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海南日报社前身为1950年创刊的《新海南报》,现为中共海南省委直属正厅级事业单位,主要负责《海南日报》的出版发行及全媒体矩阵运营。截至2024年,该社设有编辑中心、时事部、理论评论部、经济部、政文部、专刊副刊部、新闻研究所、新媒体中心、海口新闻中心、农垦分社(筹)、三亚新闻中心、西部新闻中心、东部新闻中心、中部新闻中心等14个业务部门,业务范围涵盖新闻采编、广告经营、文化产业投资等领域。2020年5月获评海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2023年主导成立海南法治传媒智库,2024年总编辑尚林当选海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作为海南省主流媒体,累计获"全国百佳优秀报刊"等荣誉称号。
组织架构
部门设置:设编辑中心、时事部、经济部等14个核心部门,其中新媒体中心负责短视频、网络直播等融合业务
分支机构:在文昌、三亚等地设立区域新闻中心,管辖海南日报社发行部、印刷厂等实体机构
主要业务
传统业务承担《海南日报》日常采编出版,日发行量长期居省内首位。1993年率先实现重大活动期间每日增版至16版,开创省级党报扩容先例
全媒体发展2022年组建新媒体编辑团队,开展时政财经类融媒体报道。截至2024年,形成"六报一刊一网六微二端"全媒体矩阵,完成博鳌论坛等重大主题全媒体报道
智库建设2023年8月成立海南法治传媒智库,聚焦自贸港政法改革与舆情监测研究,系海南首个法治领域专业智库
管理机制
巡视整改2024年12月通报整改情况,重点修订选人用人制度31项,建立参股公司监督机制,开展采编培训6期
人事制度实行公开招聘机制,2022年新媒体中心招聘要求应聘者具备3年以上编导经验,年龄限制35周岁以下
社会影响
脱贫攻坚2020年5月因运营海南爱心扶贫网成效显著,获评省级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人才培养作为省级实习基地,2024年接收海南大学研究生参与国际传播、视觉设计等岗位实践
行业地位1991年总编辑林凤生当选全国记协理事,2024年总编辑尚林当选省记协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