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
茶文化
蒙顶山是世界茶文明的发祥地,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人工种植茶叶最早的地方。从现存世界上关于茶叶最早记载的王褒《童约》和吴理真在蒙山种植茶树的传说,可以证明四川蒙顶山是茶树种植和茶叶制造的起源地。由于蒙顶山的海拔高度、土壤、气候等最适合茶叶的生长,因此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蒙顶山茶祖师吴理真开始在蒙顶山驯化栽种野生茶树,开始了人工种茶的历史。
唐宋时期是蒙山茶的极盛时期。从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被列为贡品,作为天子祭祀天地祖宗的专用品,一直沿袭到清代,历经一千二百多年而不间断。
千年贡茶,意重蒙顶。唐代《元和郡县志》载:“蒙山在县南十里,今每岁贡茶,为蜀之最。” 宋代《宣和北苑贡茶录》,当年蒙顶山进贡的两种名茶“万春银叶”和“玉叶长春”就榜上有名。清代《陇蜀余闻》记载:“每茶时,叶生,智矩寺僧辄报有司往视,籍记其叶之多少,采制才得数钱许。明时贡京师仅一钱有奇。”蒙顶贡茶从唐至清,一千多年里岁岁入宫,年年进贡,以供皇室“清明会”祭天祀祖之用。这种专用茶采自茶祖吴理真种下的七株仙茶。到清代时,蒙顶五峰被辟为禁地,七株仙茶被石栏围起来,辟为“皇茶园”。在民间,蒙山茶历来被看作祛疾去病的神来之物。因此,历史悠久的蒙顶茶被称为"仙茶",蒙顶山被誉为"仙茶故乡"。
蒙顶茶的声名远扬使之成为历代文人墨客吟颂的对象。赞茶的名联佳句首推以民谚方式流传甚广的"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这是中国最有名的一对茶联,代表着中国茶的最好品质和最高境界,是茶中珍品。
茶技
蒙顶山长嘴壶茶技“龙行十八式”是蒙顶山独有的掺茶技艺。相传,蒙顶山“龙行十八式”茶技是北宋高僧禅惠大师在蒙顶山结庐清修时所创。过去,作为僧人修行的一门功课,“龙行十八式”茶艺只在蒙顶山僧人中流传,直到清代才逐渐传入民间。在国人心目中,茶道似乎是追求静穆优雅的高雅艺术的代表。“龙行十八式”茶技却与传统的茶道大异其趣,表现出一种刚健向上的艺术风格,以阳刚之美独树一帜,成为古今茶文化中一道绝无仅有的独特景观。多家电视台都纷纷进行专题或者新闻报道。“龙行十八式”茶技,它是指蒙顶山“禅茶”中所独创的十八道献茶技艺。“龙行十八式”茶技融传统茶道、武术、舞蹈、禅学、易理于一炉,充满玄机妙理。掺茶师手持嘴长一米多的长嘴铜壶,翻转腾挪,提壶把盏,准确将水注入杯盏中。每一式均模仿龙的动作,式式龙行云动,招招景驰浪奔。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