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湄洲妈祖祖庙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湄洲妈祖祖庙建筑特色

湄洲妈祖祖庙

建筑特色

1·匾联。祖庙石柱与大门都有悬挂匾联,以工艺精湛、内容独特著称。明正德三年(1508)戴大宾巧妙地运用古汉语通假字特点作楹联:“齐斋,齐斋,齐齐斋,齐齐斋戒;朝潮,朝潮,朝朝潮,朝朝潮音。”又如:“齐齐斋,齐斋斋,齐斋齐斋戒;朝朝潮,朝潮潮,朝潮朝潮音。”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御赐“福建莆田湄洲妈祖祖庙联”,上联:“忠信涉波涛,周历玉洲瑶岛。”意指女神妈祖,凭着忠信之心,不畏艰险,故能周游天地之间,拯溺救难。下联:“神明昭日月,指挥水伯天吴。”匾联集合书法、雕刻工艺在内设计元素,将抽象精神转化成为一种可观赏的符号形式,让人瞻仰后肃然起敬。

2·壁画。祖庙壁画描绘妈祖生前神迹,形式有连环画、单幅画和风俗画等,其载体有粉墙彩绘、粉墙黑白或瓷砖贴面彩绘等,并运用了红黄绿等色彩,显得饱满充实与鲜明淳朴,象征着奔放欢庆与和谐美满的民间文化风情,对建筑物起着极强的装饰作用,进一步提升了环境视觉美育功能。殿前石栏、柱上雕着石榴、莲花、南瓜、大象、狮子等,其谐音寄寓同胞远离家乡的“留恋南国,相思亲人”之情。各种吉祥图像,既倾注了美好情感,又传达着心灵希冀。另外,湄洲祖庙的父母祠照壁、观音殿东西外墙墀头,分别以白灰、麻丝等为主要原料的灰塑装饰古代人物故事,这些“丰姿多彩”的图像元素使其环境视觉美育独具魅力。

3·崖刻。祖庙正殿右后角墙外的崖石上刻有“升天古迹”四字,为明代湄洲祖庙主持僧照乘所作,这里是较早奉祀妈祖的地方之一。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南日寨军门中军秦邦锜作诗刻《丁巳仲春登湄洲山谒天妃圣宫》:“湄山清景胜蓬莱,四望沧江天际回。月满琼波诸岛静,潮来银屋一帆开。”刘福铸教授指出此诗中把湄洲清景更夸为“胜蓬莱”。当圆月当空时,清辉之下的明坡银崖,如砌玉堆瑶,格外秀美,是为“月满琼波”;而当海上潮水涌来时,白浪翻滚,则如银屋闪闪,叹为观止,是为“潮来银屋”的美妙意境[4]。还有莆田市人民政府曾邀请著名书法家林散之题写 “海峡和平女神”,并镌刻于湄洲岛祖庙山上。

4·碑林。祖庙碑林将众多石碑集中某一园落里,供人们观瞻欣赏与研习借鉴。妈祖碑林由牌坊、牌廊、牌亭、牌石四大部分组成,其核心为牌石,分主碑1座,辅碑99块。主碑高3·23米,长9·9米,寓意妈祖诞辰及升天日,两边为龙柱,顶部也横卧两条飞龙,以体现妈祖碑林的非凡气魄。主碑文镌刻有清代进士庄俊元的五言绝句:“宋代坤灵播,湄洲圣迹彰;至今沧海上,无处不馨香。”诗中极度赞颂了妈祖信仰的深远影响。另外99块辅碑造型各异,碑文除了帝王御书外,大多出自历代文人墨客歌颂妈祖丰功峻德之诗词或联句,并能使信众从中了解到妈祖文化的源流与书法艺术的风格,传达着二者珠联璧合的视觉景观。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