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遗存
综述
良渚古城遗址的出土器物包括玉器、陶器、石器、漆器、竹木器、骨角器等,数量达1万多件。
玉琮
玉琮是最重要和最具代表性的玉器器类。这种内圆外方,蕴涵着“天圆地方”原始宇宙观的筒形玉器,是良渚文化的原创器型,是对神人兽面纹所蕴含的神灵崇拜的重要载体。琮也是同时代辐射面最宽、影响力最强的玉器。
2023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奖牌“湖山”的设计,首次将方形玉琮和圆形奖章融为一体。
玉璧
玉璧是良渚文化玉器中单位面积最大的器类,这种有孔的圆形玉器,不仅选材独具特色,而且自早到晚体现出追求圆大和精致并重的器形变化趋势,彰显出其日益重要的地位。玉璧在后世演化为祭天的专用玉礼器,影响比琮更为深远。玉钺也是良渚玉器中的重要器类,被认为是王权或军事统帅权的象征物,主要出土于高等级的男性墓葬。反山十二号墓出土的象征王权的玉钺,器身两面都雕琢着凌驾于飞鸟之上的完整神人兽面纹饰,是“王权神授”的直白表露。或繁或简的神人兽面纹,是良渚玉器最主要的纹饰主题,也是神崇拜最直观的表现。完整的神人兽面纹上部是头戴羽冠的神人形象,中间是圆眼獠牙的猛兽的面目,下部是飞禽的利爪。这种人与兽复合、人在复合中处于显要与主导地位的纹饰,展现了环太湖地区早期稻作文明阶段的信仰特征。神人兽面纹
神人兽面纹在良渚古城遗址内大量发现,也遍布环太湖地区良渚文化的分布范围,并且形象统一,形态稳定,在玉器上位居核心位置,是良渚先民共同尊奉的地位最高的神祇,标志着当时社会有着高度一致的精神信仰。不过,良渚文化墓葬中蔚为大观的用玉情景,不仅表明以琮、璧、钺等玉器为载体的精神信仰,已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同,同时也显示出一种建立在等级分化基础之上的规范化用玉制度业已形成。这种精神信仰功能跟社会政治、人伦功能并重的用玉制度,恰恰体现出良渚时期发生在生产技术、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上三位一体的变化内容,从而成为疏解环太湖地区出现区域性早期国家的重要例证。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