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的职员施昕更在杭县(今杭州市余杭区)良渚镇发现了良渚古城遗址。
1959年,考古学家夏鼐将良渚古城遗址为代表的史前遗存命名为“良渚文化”。
1980年,良渚古城遗址又先后发现了反山王陵、瑶山和汇观山祭坛、莫角山大型宫殿基址。
1981年,良渚古城遗址考古工作站在瓶窑吴家埠正式建立。
1986年,良渚反山遗址被发现。发掘出11座大型墓葬,有陶器、石器、象牙及嵌玉漆器1200多件。
1987年,瑶山遗址在反山东北约5千米,发掘出12座墓葬,一座祭坛。汇观山东距反山约3千米,发现一座完整的祭坛和四座大墓,大墓中发现大量玉器。
2009年,“良渚古城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的良渚古城遗址考古工作站挂牌,搬入新建的良渚国际考古保护中心。
2021年7月11日,良渚古城遗址“宫殿巨型木构”展示点正式开放。
2022年7月6日,老虎岭遗址公园正式开放,组成良渚古城遗址完整展示体系。
2023年6月15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火种在杭州良渚古城遗址公园大莫角山成功采集。杭州第19届亚运会奖牌“湖山”的设计灵感源自五千年良渚文明。
2025年7月5日,位于良渚古城遗址公园的“良渚vr大空间・神纹之约”对外试运营。这是全球首个以良渚古城为蓝本的全感官沉浸式科技互动体验。访客戴上vr头显,即可走进5000年前的良渚古城,感受“真实”的良渚先民生活场景,解锁“可感知、可互动、可探索”的感官文化体验。在整整35分钟的“时光之旅”中,可以循着神秘良渚神徽的线索,与两代良渚王共历良渚文明兴衰,参与神圣祭祀,直面洪水危机。“良渚vr大空间・神纹之约”靠近公园内的南城墙遗址点,体验空间约有800余平方米,墙面和地面是神人兽面纹、玉琮、玉鸟、陶器等经典良渚文化符号。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