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积淀
豫中南通信枢纽地位
经过漯河联通几代人的努力,京汉广一级干线经郑州漯河贯通南北,漯河成为全省互联网三个节点之一,2022年出口带宽倍增至1600g。漯河idc数据中心成为河南省中南部地区 按照国家a级国际t3标准建设的三星级核心数据基地,漯河政务云、政府oa、平安城市监控平台、党员远教平台等均由此中心承载。整个骨干网均有双路由迂回保护,光缆路由及机房设置进行不同备份,网络结构最优、安全性最高、健壮性首屈一指,加上遍布全市的数据基地资源,漯河成为实实在在的豫中南通信枢纽。
变迁中的人才积淀
从单一固话、宽带全市100%自然村覆盖到全业务运营,从漯河信息化建设开启到数字化赋能漯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漯河联通始终致力于通信技术、平台研发、行业支撑等专家队伍培养,从漯河政务内、外网建设开始,全市重大信息化/数字化项目如平安城市、党员远教、武警一室一站、政务云idc、智慧磐石、智慧交通、雪亮工程、平安乡村等均由联通承建。重大项目的建设为公司培养了顶尖的通信专家:2021年,联通已储备近百人的自主研发队伍,300多人的本地专职网络与技术支撑团队,本科以上人员占比100%,拥有研究生学历20余人,平均年龄29岁,pmp项目管理师20人,阿里云计算认证工程师43人,为全市重大项目建设、维护与服务保障提供强大技术支撑。公司各类专家充分发挥贴近基层贴近客户、更熟悉本地行业需求和场景应用优势,开发/迭代更加适合漯河产业特色的创新平台、产品应用,数字乡村、数智社区等一批产品平台相继投入启用,为漯河数字化赋能众多场景,实现了市场与技术双轮驱动的良好循环,其中数字乡村平台受到农业农村部、省政府肯定,数字乡村团队荣获省农业农村厅“2021数字乡村创新团队”称号、李志鹏科研工作室成为中国联通集团重点科研工作室。
社会责任
疫情防控
保障政令畅通。疫情期间开通vpn 2216条,确保政务云、政务外网安全运营政令畅通,线上快速审批。提供疫情研判大数据支撑服务。完成全市273个站点、546部摄像头的安装与上联,实现远程实时智能调度,保障全员核酸检测,助力全市疫情研判、疫情防控、流动人员监测及精准施策。筑起医疗系统抗疫钢铁防线。支撑全市6家卫健委、17家二级以上医院实现钉钉办公,覆盖医疗系统职工5899人;24家医疗单位上线联通云视频会议系统,基本实现远程应急指挥、远程问诊会诊、高清视频会议。重点防控教育行业。运用5g+平台+应用架起全市指挥调度中心---各大中小幼学校---4万名教师的实战架构,保障市教育系统“开学平安、平安开学。支撑全市小区与农村防控。会同大数据局,推广社区电子通行证,实施“一村(小区)一码”,强化重点人群管理,精准识别,提升社区/乡村防疫管理水平,覆盖小区/村庄1200余个。助力全市复工复产。搭建企业复工平台,助力政府管控企业复工复产,完成各县区工信部门钉钉平台部署,上线规模以上企业近千家。抗洪救灾
面对持续不断的汛情,快速响应、紧急动员、全员上阵、迅速集结,出动外线抢修人员300余人次,抢修车辆30台次,油机发电145台次,3天时间完成所有通信设施修复,支撑保障全市抗洪抢险指挥调度,畅通人民群众通信生命线。派出3批抗洪抢险保通信突击队、累计集结抢险队员组成9支突击分队驰援郑州。脱贫攻坚
电信普遍服务试点建设,争取中央专项补助与省投2751万投入,新建51个4g基站,为全市偏远行政村、交通要道干线、农村生产作业区提供网络覆盖和优化。实施网络信息惠民工程,依托扶贫管理大数据平台,实现对169个贫困村脱贫攻坚信息的全面动态分类管理,受益贫困户2·98万户、9·31万人。研发数字乡村管理平台,已在全市11个乡镇投入运行,在提升乡镇政府治理效力的同时真正做到便民惠民,“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真切体现。
另外,把“关爱老人”付诸实际行动,开展智慧助老活动378场,帮助老人跨越数字鸿沟。配合市政府实施联通公司绿色空间共享改造项目,严格按照创文规范实施网点搬迁等工作,积极投入文明城市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