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水江经济开发区百科
冷水江经济开发区是2004年经冷水江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位于冷水江市东郊,规划面积9·66平方公里,覆盖毛易镇、金竹山乡等3个乡镇。开发区管委会作为市级派出机构行使经济管辖权,下设经济发展局、工程建设管理局等内设机构,产业定位聚焦机械制造、精细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功能布局规划为“一心五区”结构。
其前身为1992年设立的冷水江布溪经济技术开发区,2006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并易址扩建,2013年实施调区扩区后形成现有产业布局。2020年园区企业达97家,完成工业产值226·4亿元。2023年启动新一轮调区扩区规划,总用地面积扩展至1134·68公顷,形成金沙片区、禾青新材料产业园等五大产业区块,主导产业涵盖紧固件制造、钢铁新材、锑产业等领域。
管理机构
依照冷发〔2004〕14号文件,开发区党委和管委会分别为中共冷水江市委、冷水江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市级经济管辖权,代表市委、市政府在开发区内行使有关职权,负责管理所辖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组织领导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
开发区按照“大社会、小政府”和“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机构,下设经济发展局、工程建设管理局、社会事务发展局三个内设机构,定编定员20人,现已到岗21人;另设财政分局、国土分局、规划建设分局三个派出机构,由原单位派人组成。现已完成了财政分局、国土分局的组建工作,到岗3人。
产业定位
充分发挥我市特有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发展机械制造、精细化工、能源深加工等产业;立足新型工业化,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高 新技术产业;充分利用我市及周边县市人力资源,发展轻纺、服装产业等。
功能布局
根据产业定位,开发区规划为“一心五区”。“一心”即公共服务与居住中心,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等机构和移民安置区。“五区”即轻纺服装工业区、机械制造工业区、科技化工工业区、新材料工业区、电力能源工业区。
投资热土
湖南冷水江地处湖南中部,是湖南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素有"世界锑都"、"江南煤海"之称,该市面积仅439平方公里,人口36万,但通过建市以来30多年的稳步发展,市内已形成了冶金、电力、煤炭、化工、建材等五大支柱产业。2007年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9·5亿元,增加值57·9亿元,名列湖南省经济十强县市第四名。
地理位置
冷水江经济开发区位处湘中,省道s312线穿区而过,湘黔铁路、株六复线横越园区之中,娄溆高速公路入口距开发区仅1公里,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2小时车程。对外交通联系十分便捷。
市境内拥有10多家国有大中型工矿企业,5所国家级技校、职业学校,工业基础、技术力量相当雄 厚,技术劳动力、农村富劳动力十分充足。
发展目标
最终目标是把开发区建设成为湘中经济圈重要的服装、轻工、电子机电、生物制药、新材料制造业基地,建成一个诚信之园、生态之园、效益之园。分近中远三期分步实施:近期目标是2005—2007年开发建设3平方公里,区内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亿元以上,财税收入1000万元以上;中期目标是~2012年,开发建设扩大到7平方公里, 区内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5亿元以上,财税收入1·5亿元以上;远期目标是2012年以后开发建设扩大到10平方公里,区内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40亿元,财税收入3亿元以上。
发展战略
1.功能定位。开发区以科技、综合、生态产业为核心。科技型,注重项目科技含量,优先吸纳成长型和成熟型的高 新技术产业项目入内发展;综合型,体现项目的广泛性,只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符合产业布局均可吸纳;生态型,即立足生态原则,把依山利用改造与土地平整相结合,既保持原有植被地貌,又节约资金,把开发区建成现代化绿色工业园。
2.功能分区。分为工业项目区、商贸区、管理服务区。各区用地比例符合国家有关政策。
公众号主体介绍冷水江经济开发区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冷水江经济开发区是由湖南冷水江经济开发区(冷水江经济开发区)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冷水江经济开发区是2004年经冷水江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位于冷水江市东郊,规划面积9·66平方公里,覆盖毛易镇、金竹山乡等3个乡镇。开发区管委会作为市级派出机构行使经济管辖权,下设经济发展局、工程建设管理局等内设机构,产业定位聚焦机械制造、精细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功能布局规划为“一心五区”结构。
其前身为1992年设立的冷水江布溪经济技术开发区,2006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升格为省级开发区并易址扩建,2013年实施调区扩区后形成现有产业布局。2020年园区企业达97家,完成工业产值226·4亿元。2023年启动新一轮调区扩区规划,总用地面积扩展至1134·68公顷,形成金沙片区、禾青新材料产业园等五大产业区块,主导产业涵盖紧固件制造、钢铁新材、锑产业等领域。
管理机构
依照冷发〔2004〕14号文件,开发区党委和管委会分别为中共冷水江市委、冷水江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行使市级经济管辖权,代表市委、市政府在开发区内行使有关职权,负责管理所辖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组织领导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
开发区按照“大社会、小政府”和“精简效能”的原则设置机构,下设经济发展局、工程建设管理局、社会事务发展局三个内设机构,定编定员20人,现已到岗21人;另设财政分局、国土分局、规划建设分局三个派出机构,由原单位派人组成。现已完成了财政分局、国土分局的组建工作,到岗3人。
产业定位
充分发挥我市特有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发展机械制造、精细化工、能源深加工等产业;立足新型工业化,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高 新技术产业;充分利用我市及周边县市人力资源,发展轻纺、服装产业等。
功能布局
根据产业定位,开发区规划为“一心五区”。“一心”即公共服务与居住中心,包括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等机构和移民安置区。“五区”即轻纺服装工业区、机械制造工业区、科技化工工业区、新材料工业区、电力能源工业区。
投资热土
湖南冷水江地处湖南中部,是湖南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素有"世界锑都"、"江南煤海"之称,该市面积仅439平方公里,人口36万,但通过建市以来30多年的稳步发展,市内已形成了冶金、电力、煤炭、化工、建材等五大支柱产业。2007年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9·5亿元,增加值57·9亿元,名列湖南省经济十强县市第四名。
地理位置
冷水江经济开发区位处湘中,省道s312线穿区而过,湘黔铁路、株六复线横越园区之中,娄溆高速公路入口距开发区仅1公里,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2小时车程。对外交通联系十分便捷。
市境内拥有10多家国有大中型工矿企业,5所国家级技校、职业学校,工业基础、技术力量相当雄 厚,技术劳动力、农村富劳动力十分充足。
发展目标
最终目标是把开发区建设成为湘中经济圈重要的服装、轻工、电子机电、生物制药、新材料制造业基地,建成一个诚信之园、生态之园、效益之园。分近中远三期分步实施:近期目标是2005—2007年开发建设3平方公里,区内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亿元以上,财税收入1000万元以上;中期目标是~2012年,开发建设扩大到7平方公里, 区内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5亿元以上,财税收入1·5亿元以上;远期目标是2012年以后开发建设扩大到10平方公里,区内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40亿元,财税收入3亿元以上。
发展战略
1.功能定位。开发区以科技、综合、生态产业为核心。科技型,注重项目科技含量,优先吸纳成长型和成熟型的高 新技术产业项目入内发展;综合型,体现项目的广泛性,只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符合产业布局均可吸纳;生态型,即立足生态原则,把依山利用改造与土地平整相结合,既保持原有植被地貌,又节约资金,把开发区建成现代化绿色工业园。
2.功能分区。分为工业项目区、商贸区、管理服务区。各区用地比例符合国家有关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