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龙井博物馆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龙井市朝鲜族民俗博物馆建筑格局

龙井市朝鲜族民俗博物馆

建筑格局

综述

龙井朝鲜族民俗博物馆占地面积500平方米。

展厅

基本陈列

《中国朝鲜族民俗展览》,展览面积为200多平方米。中国朝鲜族从19世纪后期开始迁移到龙井地区。一百多年来中国朝鲜族与其它民族一起,以辛勤的劳动和汗水耕耘了这块土地,在这里繁衍生息,有自己独有的民俗风情和生活习惯,创造了灿烂的民俗文化和历史。该展介绍、展示了中国朝鲜族生产、生活、婚姻、丧葬、起居、教育、宗教、家族关系等方面的情况,通过展览,观众可以进一步领略中国朝鲜族独有的美风良俗。

第一部分生产活动。历来朝鲜族是以农业为主的农耕民族,因地域又形成了渔业和狩猎等副业。生产部分展出的文物主要是长把锹、角斧子、脱粒具、叉子、网兜等生产活动工具,共33件。

第二部分人生仪礼。人生礼仪主要为周岁、结婚、花甲、丧礼、祭礼。展出文物26件。

第三部分工艺装饰。民俗工艺指的是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制作工艺和装修工艺,它是传统制作技术和艺术的复合体。民俗工艺中的服饰品主要用于装饰,还附着辟邪和咒术的色彩。工艺装饰部分展出的文物主要有银装刀(女子出嫁时带过来的配物,它主要起装饰与护身作用)、枕头挡、发簪等26件文物。

第四部分居住风俗。人类的居住生活受气候条件和自然条件的影响,也受文化条件的影响。传统的朝鲜族居住文化中男人和女人的活动空间有严格的区分。男人的居住活动空间在阳面,女人的居住生活空间在阴面。女人间有镜台、衣柜、捣衣台、熨斗等;男人间有衣柜、书桌、文具、屏风、油灯等。餐具有铜器(在朝鲜族饮食生活用具中占有独特的位置)、瓷器(有它独特的装饰纹和花纹,从中能看出朝鲜族民俗特征),木器(饮食生活中使用的木器有很多种,有木盆、淘米盆、木瓢、木碗、木罐等)共63件文物。

第五部分文房古书。自古以来朝鲜族就很重视教育,有“在穷也不能穷教育,在苦也不能苦孩子”的谚语。展出的文物主要有纸墨笔砚,还有千字文、家谱(朝鲜族的姓氏有300多种,在这里展示的是陕源太氏族谱)、东医保鉴(是朝鲜的首席御医许俊的医学著作)等共12件文物。

第六部分民族服装。朝鲜族服装的基本型是男人的裤子和则糕里,女人的裙子和遮糕里。男人的外衣有都路麻基,女人外衣有麻古子,帽子有早巴威。主要的衣料以麻和棉等植物原料为主,衣服的颜色以没有印染的自然白色为主,因此称为“白衣民族”。一年四季按季节的变化使用不同的材料和形状。麻布是旧时朝鲜族最重要的衣料,也是最早产生的衣料。麻布是用大麻纤维制造的布。这些布料都是通过手工来织出,而且都要织布机内的十道工序后才能完成。这部分展出了15件文物。

第七部分信仰和娱乐。主要展示了朝鲜族民间信仰和民俗游戏活动。展出了伽耶琴、长鼓、锣等文物,共16件。

《间岛日本总领事馆——日帝侵华罪证》展:

2002年,龙井朝鲜族民俗博物馆在“龙井日本总领事馆”遗址地下室进行了《间岛日本总领事馆——日帝侵华罪证》展,以确凿的历史事实和图片资料、实物、实景,揭露龙井日本总领事馆在延边推行殖民统治、镇压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的罪行。

专题及临时展览

1993年,龙井朝鲜族民俗博物馆在韩国与韩国温阳民俗博物馆联合举办了《中国朝鲜族生活用品》展。

1998年,龙井朝鲜族民俗博物馆举办《红岩魂——白宫馆渣滓洞革命斗争史展》。

1993年12月,龙井朝鲜族民俗博物馆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举办小型图片展。

1999年,建国五十周年之际,龙井朝鲜族民俗博物馆在龙井市内举办了《龙井革命史展览》。

2000年5月,龙井朝鲜族民俗博物馆参加《延吉中国朝鲜族民俗旅游博览会》,并在延吉国贸民俗村举办《20世纪初——40年代末中国朝鲜族民居风俗展》。

2000年12月,龙井朝鲜族民俗博物馆举办《一个中国一台湾历史与现实》图片展。

2001年6月,龙井朝鲜族民俗博物馆在全市范围内进行《崇上科学,反对迷信》大型图片展。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