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龙井朝鲜族民俗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少数民族民俗博物馆,其前身龙井市文物管理所建立于1979年,有3名编制人员。
1982年,龙井市文物管理所与博物馆合并。
1982年4月13日,龙井朝鲜族民俗博物馆初建于龙井市东山,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建立初期只有87平方米的朝鲜族民房和70平方米的仓库。
1984—1985年,龙井市文物管理所新建了面积105平方米的现代瓦房和面积120平方米的陈列室。陈列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反映了中国朝鲜族民俗风情。
1996年,龙井市文物管理所遵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迁移到东盛勇乡龙山村,“朝鲜族八间传统民房”也拆迁到龙山村重建。
1997年,龙井市文物管理所龙山民俗展厅面积从原来的70平方米扩展到160平方米,增加了展览内容,展览形式上有了突破。
1999年,龙井市文物管理所撤销民俗展览。
2001年4月29日,龙井市文物管理所圆满完成了龙山民俗展览馆的搬迁工作,把全部文物安全地撤回:文物库。
2006年,龙井市文物管理所搬到龙井基督教旧址,重新展出了《中国朝鲜族民俗展览》。
2007年,龙井朝鲜族民俗博物馆实行向全社会常年免费开放。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