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1932年7月,在峨眉山千佛顶建南京气象研究所峨眉测候站。
1936年9月,在乐山县大佛寺东坡楼建立乐山测候所,11月1日正式观测记录。
1937年1月,峨眉县、峨眉山金顶建立测候所。
1944年,在城郊西湖塘后山顶建立乐山气象观测站。
1947年10月,乐山气象观测站迁至斑竹湾。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管理体制
1949年以前,乐山气象站、峨眉县四等测候所、峨眉山测候所隶属于中华民国四川建设厅、国民政府国防部二厅领导,四川省测候所业务管理。
1949年12月,川南行署乐山专署接管,后转西南军区气象处和四川军区司令部。
1953年,由部队转地方同级政府领导,省政府气象局业务管理。
1969年6月,转同级革命委员会领导,业务受上级气象部门指导。
…更多「管理体制」介绍请查阅全文…
组织机构
经过1994年以来五次机构改革和事业结构调整,到2018年建立了气象行政管理、基本气象系统、气象科技服务组成的新型事业结构。全市共有8个区、市、县、自治县设有气象局,市中区、沙湾区和金口河区3个区暂无气象主管机构。
全市气象部门实行“气象部门与地方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为主”的领导管理体制,乐山市气象局有内设机构4个,直属单位7个,8个县(区、市)气象局,1个地气象台,1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 其中艰苦气象站5个,占50%)、1个天气雷达站(雷达区站号z9833)。
…更多「组织机构」介绍请查阅全文…
主要职责
1·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事业发展规划、计划及气象业务建设的组织实施;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设施建设项目的审查;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活动进行指导、监督和行业管理。
2·组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气象探测资料的汇总、分发;依法保护气象探测环境。
3·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气象监测、预报管理工作,及时提出气象灾害防御措施,并对重大气象灾害作出评估,为本级人民政府组织防御气象灾害提供决策依据;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公众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以及农业气象预报、森林火险气象等级预报等专业气象预报的发布。
…更多「主要职责」介绍请查阅全文…
内设机构
(一)办公室
组织协调市局机关工作。负责全市气象系统应急、安全、目标、气象宣传、档案、办公自动化的组织管理。承担市气象局机关政务信息、机关宣传、文秘、机要、保密、档案、外事、办公自动化等的日常工作,承办重要会议;草拟全局年度工作计划、综合性文件、报告、总结,拟定规章制度并负责监督、检查、催办等。
(二)业务科技(法规)科
…更多「内设机构」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