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克拉玛依市第二中学公众号

克拉玛依市第二中学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新疆克拉玛依市
公众号ID:klmy2z
公众号分类:生活 - 学校
关于公众号:

“克拉玛依市第二中学”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克拉玛依市第二中学,属于生活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学校的信息发布平台,在此您可以及时了解第二中学学生的在校生活,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

开发/运营主体:克拉玛依市第二中学

关于主体:克拉玛依市第二中学是克拉玛依市的中学。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公众号主体介绍克拉玛依市第二中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克拉玛依市第二中学是由克拉玛依市第二中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克拉玛依市第二中学始建于1964年9月,是新疆克拉玛依市教育局直属公办完全中学,位于友谊路82号,法定代表人为陈文军,注册资本3601·52万元。学校实施初高中教育,占地49178平方米,建有教学楼、体育馆及ai智慧实验室等110间现代化教室。

学校初为维吾尔语授课中学,1967年改为民汉合校,2009年恢复民汉合校体制。1980年汉语部并入第六中学,2006年获政府投资5200万元扩建,2015年引入北京十一学校办学理念。现有教职工111人,高级教师25人,市级骨干教师27人,设有市级名师工作室2个。以足球教育、科技实践为特色,开设3d打印、编程等30余门选修课,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自治区文明校园”。通过钉钉平台推进教育信息化,建有家校共育机制与校园开放日制度。

学校概况

克拉玛依第二中学始建于1964年9月。学校成立之初是一所用维吾尔语言文字授课的中学。1967年9月,成为一所民汉合校。随着民汉学生的不断增长,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1980年7月,汉语部整体从第二中学分离出来,并入新建的第六中学。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决定》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克拉玛依市“十一五”及2020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工作要求,经市委、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克拉玛依市第二中学于2009年9月恢复为民汉合校的完全中学。

学校规模

学校改扩建之前,建筑面积8372平方米,其中二号教学楼2625平方米,科技楼4839平方米,阶梯教室324平方米,绿化面积3893·5平方米,绿化率20·47%,生均绿化面积4·06平方米。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学校办学条件逐年改善,特别是2006年以来,市财政对第二中学又投入了5200多万元,新建了一幢面积为10860m2的综合教学楼和一幢面积为5808m2的体育馆,铺设了人造草坪和塑胶跑道,及有地下训练场的标准运动操场和风雨操场,改扩建了篮球场和教职工宿舍楼;新建改建了生物、化学、体育、音乐、美术、物理、科学实验室、计算机室、网络中心等专用教室43间,同时又投入了820多万元配置了现代化教学装备以及各类教学仪器。

教学成就

多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校各族师生的共同努力,第二中学先后获得了“克拉玛依市规范化学校”、“克拉玛依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学校”、“克拉玛依市平安学校”等荣誉称号。学校以“克拉玛依市足球学校”为办学特色,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加大教科研力度,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每年高考、抽考、中考成绩稳定,在全市民族中学中始终处于前列。2008年学校初中部有教学班14个,2006年、2007年、2008年初中适龄少年总数分别为550人、515人和529人,入学率达到100%。适龄残疾少年入学率、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始终保持在100 %。辍学率为0。

政府扶持

2005年来,市政府始终站在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高度,保证了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并逐年有所加大。生均费用做到逐年递增。教师工资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足额发放。

2006年、2007年、2008年财政对教育拨款分别为13169662·23万元,25900831·03万元和45469421·62万元。

培养目标

学校在教育教学中,重视学生情感、能力、知识、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培养,始终围绕以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目标,认真落实“规范、精讲、善导、激趣、启智”的课堂教学改革十字方针,始终坚持“弘扬民族文化,加强自身学习,不断进取”的校风、“端正学习态度,规范学习方法,发挥自身优势”的学风、“爱岗敬业,无私奉献,谨慎踏实,不断进取”的教风和“重能力,讲道德,提高自身修养,团结,勤奋学习”的校训,在注重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同时,广泛运用教育城域网及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手段以及通过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精讲多练等形式,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步伐,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办学理念

学校始终把德育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牢固树立“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办学指导思想,为了进一步强化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制定并实施学科教育渗透德育的指导意见,倡导并要求全校学生以“全国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自治区公民道德建设教育月”、“民族团结教育月”以及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等为契机,坚持开展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教育为主旋律,以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四个认同”和“三个离不开”教育为基础,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为主要内容的主题系列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思想得到进一步升华。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