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前身为1902年设立的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和编书处,著名翻译家、思想家严复曾任译书局总办。
1917年,北京大学设立出版部,曾出版《北京大学日刊》、《国学季刊》等有广泛影响的刊物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的机关刊物《先驱》,还出版了李大钊、张润之的《中国国际法论》,杨昌济的《西洋伦理学史》,黄节的《诗学》,钱玄同的《文学学音篇》,梁漱溟的《印度哲学概论》等一批著名学者编写的教材和学术专著。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主要业务
北京大学出版社依靠北大强大的教学、科研力量,同时积极争取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合作支持,出版了大量高水平、高质量、适应多层次需要的优秀高等教育教材,包括研究生层次系列教材,大学本科中较高层次的精品系列教材(有些学科包括案例教程),大学本科一般层次的普通高等教育精编系列教材,远程教育、成人本科层次的系列教材,专科、本科层次的自学考试教材,高职高专系列教材,社会培训教材。
…更多「主要业务」介绍请查阅全文…
分支机构
员工组成
2009年底,北京大学出版社有在职员工300余人,其中大学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占70%,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占1/3。
编辑部门设有经济管理、法律、文史哲、典籍与文化等四个事业部,理科、社科、汉语、外语、综合、职教与工科等编辑室和教育出版中心、基础教育与教师教育中心。
…更多「分支机构」介绍请查阅全文…
出版荣誉
北大版出版物获得各类各级奖励六百多种次,并且连年都获大奖。
《东晋门阀政治》获1993年首届国家图书奖
《中国文学简史》获1997年国家图书奖的提名奖
《全宋诗》荣获1999年国家图书荣誉奖和1996年中国图书奖
《比较法研究》获 1999年国家图书奖
…更多「出版荣誉」介绍请查阅全文…
社会评价
北大出版社注重对外交流,与世界上一流出版社开展了广泛的版权贸易合作。北京大学出版社的版权贸易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地位,到2006年底,共进行版权贸易2000余项,其中版权对外输出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有600多种图书的版权输出到美国、德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以及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为推动图书“走出去”、推广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在引进图书版权上,坚持质量水平高、社会效益好,成系列引进的全美工商管理权威教材、全美mba经典教材、心理学丛书、语言学丛书等,品种丰富,质量上乘,社会反响良好,受到有关方面的好评。北京大学出版社的发展目标是,依托北京大学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广泛吸纳社会优质资源,把北京大学出版社建设成综合型、学术型教育出版机构,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出版业重要的高等教育教科书和学术著作、文化工程出版基地,拥有较大的经营规模和较强的竞争能力,出版一批被广泛使用的经典教科书,和一批具有较强国际影响的学术研究著作,以及一批在文化传承和文化积累方面有标志性作用的文化出版工程,在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把北京大学出版社建成世界一流的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