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普中国公众号

科普中国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北京
公众号ID:Science_China
公众号分类:阅读 - 协会
关于公众号:

“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属于阅读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公众科普,科学传播。

开发/运营主体: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关于主体: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科普中国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科普中国百科

科普中国(china science communication)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简称“中国科协”)为深入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而塑造的全新品牌,旨在以科普内容建设为重点,充分依托现有的传播渠道和平台,使科普信息化建设与传统科普深度融合,以公众关注度作为项目精准评估的标准,提升国家科普公共服务水平。

背景介绍

当今世界,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日新月异,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根本改变着公众获取科普信息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互联网已经成为科普的主战场。为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实施,充分发挥中国科普优秀网站(频道、应用)的领导力、传播力和影响力,打造科普中国品牌网络方阵,大力营造“众创、严谨、共享”科普生态圈,加快科普信息化建设,大力提升国家科技传播能力,让科技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实现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的跨越提升,依据《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印发<科普中国品牌使用与维护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科协办发普字[2015]11号),中国科协拟开展科普中国品牌网站(频道、应用)认定工作。

品牌简介

隶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以“众创、严谨、共享”为宗旨,以“让科技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为理念,旨在向全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科普信息内容和相关资讯。

网站内容分为前沿科技、健康生活、科普乐园、v视快递、实用技术、玩转科学等24个频道。网站汇聚优质内容,策划专项专题;实时新闻导入,科学解读热点。

中国科协于2014年开始会同社会各方面,大力推动“互联网+科普”行动计划和科普信息化建设工程,强化互联网思维,以“科普中国”品牌为引导,大力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

上线运行

科普中国导航页是“科普中国”品牌的集中展现,秉承“众创、严谨、共享”宗旨,携同社会各方,着力科普内容建设和表达形式创新,借助传播渠道,向全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科普信息内容和相关资讯,让科技知识在网上和生活中流行。

科普中国导航页作为科普中国系列频道的网络入口和集中呈现,主要包含科普头条·热点·要闻、科普大超市、网络互动空间,以及中国优秀科普网站、科普栏目、移动端科普应用等的汇聚。

媒体合作

新华社

2014年11月7日,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徐延豪,新华网董事长、总裁田舒斌代表双方签订“科普中国研发与传播基地”共建协议。尚勇、于绍良共同为“科普中国研发与传播基地”揭牌。尚勇启动 “科普中国”栏目。以“科普中国”标识、科普中国研发与传播基地以及新华网建设的“科技趋势大师谈”栏目的开通为标志,开启了中国科普信息化建设的新航程。

百度

2015年7月21日,中国科协与百度在京举行了“科普中国+百度”战略合作成果发布活动。双方共同发布了首个《中国网民科普需求搜索行为报告》,宣布启动了“智慧+科普”计划。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和百度副总裁朱光共同为科普中国百度科学院揭牌。自2014年9月中国科协与百度签订科普框架合作协议以来,各项合作深入展开,百度百科、百度指数、百度地图等产品积极参与科普信息化建设,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未来,中国科协将与百度深入合作,依靠智能化技术手段创造性的改变科普方式,开启科普智能化发展的新篇章。

腾讯

纪录片

2022新年伊始,讲述中国计算机科研工作者特殊经历的纪录片在央视新闻、中国科技博览的多个网络平台发布,该片内容首次讲述了“域名”从英文汉化成中文的艰辛经历。

科普活动

2025年1月21日,“科普之光——《科普法》开启新篇章”网络直播活动在京举办,科普中国等多个主流媒体及网络平台进行同步线上直播。

公众号主体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科普中国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代表大会和它选举产生的全国委员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领导机构。2021年5月,万钢当选第十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全国委员会闭会期间,常务委员会领导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工作。常务委员会下设书记处,设置若干工作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书记处在常务委员会的领导下主持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日常工作。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由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地方科学技术协会及基层组织组成。地方科学技术协会由同级学会、协会、研究会和下一级科学技术协会及基层组织组成。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团体会员。各级地方学会、协会、研究会是同级地方科学技术协会的团体会员。县级以上科学技术协会发展团体会员。学会和基层组织发展个人会员。

据中国科协2022年度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各级科协学会23209个,其中全国学会214个,省级科协学会4470个,市级科协学会8879个,县级科协学会9646个。各级科协3195个,其中省级科协32个,市级科协428个,县级科协2734个。企业/科技园区科协32033个,高校/科研院所科协1966个,乡镇/街道科协28907个,农村/社区科协42407个,农技协17561个。

协会概况

一、历史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党中央为团结科技工作者,为新中国建设事业贡献力量,邀请科技界派代表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批准由中国科学社、中华自然科学社、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和东北自然科学研究会等4个科学团体共同发起,筹备召开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简称科代会)。1949年7月,科代会筹备会议在北平召开,选出正式代表15人和候补代表2人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50年8月,科代会在北京举行,决定成立“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简称全国科联)和“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简称全国科普),推举地质学家李四光为全国科联主席、林学家梁希为全国科普主席。

协会会徽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会徽由古天象仪、航天器、齿轮、麦穗、蛇杖以及中文和英文标出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称组成。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会徽可在办公地点、活动场所、会议会场悬挂,在出版物上印制,也可作为徽章佩带。

协会标识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标识图案为双面拓扑图形,造型富于变化,富有动感。舞动的丝带寓意中国科协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象征科协组织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宣传推广科协标识,旨在通过大众传播给公众留下简明直观的深刻印象,并由此大幅度提升所代表组织的社会知名度,扩大社会影响力。

协会章程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部分修改, 2021年5月30日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国家推动科学技术事业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力量。

第二条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坚持以下宗旨:

科协领导

主席

万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

副主席

副主席
马伟明尤政邓秀新包为民乔杰(女)
向巧(女、苗族)潘建伟陈薇(女)陈学东孟庆海
施一公贺军科袁亚湘莫则尧高松
高鸿钧黄璐琦

党组、书记处

机关部门

办公厅

科学技术普及部

组织人事部

战略发展部

宣传文化部

国际合作部(港澳台办公室)

科学技术创新部

机关党委(学会党建办公室)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