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省扬州中学公众号 > 主体介绍 > 江苏省扬州中学历史沿革

江苏省扬州中学

历史沿革

合并前

仪董学堂

1902年,扬州第一所官立中学——仪董学堂创立,堂址东关街。

1906年,学堂改名为两淮中学堂。

扬州府中学堂

1908年,扬州府中学堂设立,堂址羊巷。

淮扬合一中学

1912年春,两淮中学堂与扬州府中学堂合并为淮扬合一中学校,校址羊巷。

1913年,按《江苏教育行政五年规划书》统一规定,改名为江苏省立第八中学校。

1924年,学校迁至府署。

尊古学堂

尊古学堂于光绪年间由梅花书院改名而来,堂址左卫街。

1908年,尊古学堂改为两淮师范学堂。

1912年,两淮师范学堂改称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

1914年,学校迁至大汪边。

合并后

1927年6月,江苏省立第八中学校和江苏省立第五师范学校合并,成立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学校分设一院、二院,一院在大汪边(高中部),二院在府署(初中部),乡村师范科在高邮市界首镇,另有实验小学4所。

1927年8月,江苏省试行大学区制,学校改隶大学,改名为第四中山大学区立扬州中学。

1928年2月,第四中山大学改称江苏大学,学校随之改名为江苏大学区立扬州中学。

1928年6月,江苏大学改称中央大学,学校改称中央大学区立扬州中学。

1929年9月,大学区制度废止,学校复名江苏省立扬州中学;至此,学校分高中部、初中部和乡村师范科,高中部除设立普通科和师范科外,又陆续添设土木工程科,机电工程科;且与上海同济大学合办德文班;又创建女子生活部;还附设高、初中预备班和德风中学。

1937年,日军侵华战争爆发,扬州沦陷,学校师生星散四方。

1938年,部分师生迁至泰州复校,称江苏省立扬州中学(泰校),校址在明德中学旧址;部分师生迁至上海复校称江苏省立扬州中学(沪校),校址南京东路慈淑大楼;部分师生迁至四川,成立国立四川临时中学,校址合川,后曾改名国立四川中学、国立第二中学。同年,江苏省立扬州中学(泰校)一部分迁至农村,校址小纪;另有一部分迁至上海,校址新市场、高乃依路等处。

1939年,迁至农村的泰校部分改名为江苏省立扬州中学苏北分校;迁至上海的泰校部分成为江苏省立扬州中学本部;江苏省立扬州中学(沪校)成为江苏省立扬州中学第二分院。

1940年,留在扬州的部分师生入羊巷,恢复江苏省立扬州中学,后改称苏北公立扬州中学。

1942年,江苏省立扬州中学本部被迫改名为树人补习社,江苏省立扬州中学第二分院被迫改名为慈淑补习馆。

1943年,江苏省立扬州中学苏北分校更名为江苏省立扬州中学,迁址坂抡、孙庄,后再迁塘头。

1945年9月,抗战胜利后,江苏省立扬州中学迁回扬州,苏北公立扬州中学并入,校址羊巷。

1946年,学校迁回大汪边原址,旧府署原址未能收回。

1949年5月,学校更名为苏皖边区二分区区立扬州中学;同月,学校再次更名为苏北扬州行政区区立扬州中学。

1951年1月,改名为苏北扬州中学。

1951年3月,扬州市中学(原县中)并入,工商科划出。

1952年,职业专科全部划出。

1953年9月,更名为江苏省扬州中学。

2006年,与富力地产集团联合创办江苏省扬州中学西区校(民办学校)。

2011年6月,该校2010级3班由教育部授牌命名为“吴大观班”。

2012年10月20日,举行建校110周年校庆庆祝大会,该校校友江泽民同志题词:“树人堂下教书育人桃李多芬芳,奋进路上建功立业中华更昌盛。”

2013年,江苏省扬州中学西区校停止招生。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