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该馆前身成立于1956年,1990年获得"全国先进文化馆"称号。2011年在全国文化馆评估中首次获评一级馆资质,并于2021年通过第五次评估定级复审。2021年馆舍迁至兴港路1155号新址,原址位于十亩园街1号。
机构设置
设有四个内设部门:
综合部:负责行政事务与后勤保障
产业招商服务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
文艺部:组织文艺创作与演出活动
基层辅导部:指导街道社区文化活动
公共服务
2024年推出系列公益培训课程:
口琴培训班设置三个阶段教学体系,涵盖发展史、演奏技法等内容
课程单次时长90分钟,由专业教师苏琳授课
面向18-65周岁市民招生,实行街道分馆统一报名制
全年举办群众文艺汇演、书画展览等文化活动,2021年承办"黄河之滨 大美历下"主题汇演。
财政状况
2021年财政决算显示:
总收入698·29万元,全部为财政拨款
文化旅游类支出占比88·71%,人员经费达675·95万元
政府采购全部投向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占比100%
2024年预算总额546·66万元,包含人员经费470·97万元及公用经费23·69万元,较2021年减少15·54万元。
基础设施
主体建筑包含三层功能区域:
一楼大厅:承担接待与服务功能
三楼活动用房:设置多功能培训教室
八楼展厅:用于书画作品陈列展览
场馆配备专业舞台灯光及音响设备,未配置单价50万元以上的专用设备(截至2020年)。
交通配套
周边公共交通网络完善:
8个公交站点覆盖317路、b103路等12条线路
邻近运署街、司里街等10条城市支路
设有共享单车停放点及公共停车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