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九站校区历史
1907年清朝末期,在吉林的东局子成立了“农学堂”;
1937年将农学堂改为“第一国民高等学校”,校址迁往吉林的八百垅。国民党占领吉林后,与白山的斋斋农林学校合并,该名为“吉林省立农科职业学校”;
1948年5月8日,学校迁往吉林九站农业实验场,校名改为“吉林省立农业学校”;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4月,学校设有9个办学学院,以及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教学部和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机构,开设50个本科专业(包括2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13个专科专业。
教学院 | ||
---|---|---|
动物科技学院 |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 机械与土木工程学院 |
经济管理学院 | 农学院 |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 中药学院 |
体育教学部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创新创业学院 | --- | ---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4月,学校有教职工1015人,其中博士教师226人,博士占比28·36%,高级职称348人,硕士生导师88人,“双师双能型”教师46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国家级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人,农业农村部神农青年英才1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6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10人,省级教学名师4人,省级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2人,吉林省高等学校教学新秀2人,吉林省优秀教师3人,吉林省教育厅新世纪科学技术优秀人才2人,吉林省长白英才3人。吉林省高层次b类人才2人,c类人才2人,d、e类人才137人,吉林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人。学科建设
截至2017年3月,学校建有省级重点学科3个。教学建设
…更多「办学条件」介绍请查阅全文…
学术研究
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4月,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课题857项,其中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级项目260项、企业委托项目368项,到账经费1·94亿元;审定新品种18个;制定国家标准1个,地方标准9个;出版专著35部,发表核心及检索论文613篇;授权发明专利124件;成果转化24项;获省级科技奖励11项,其中主持单位获二、三等奖11项。项目名称 | 学院 | 主持人 |
---|---|---|
nets诱导子宫内膜上皮细胞铁死亡促发子宫内膜上皮损伤的机制研究 | 动物科技学院 | 张月 |
孤基因br1调控大白菜耐抽薹的分子机制 | 农学院 | 姜明亮 |
科研平台
截至2025年4月,学校建有省级科研平台26个,省级农产品检测中心1个。成立6个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中心)。学术资源
…更多「学术研究」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园文化
学院校训为“厚德图本,励学笃行”。
学院校旗为绿色长方形旗帜,旗帜左上角印学院校徽,中央印黄色“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校名。
学院校标为双圆套圆形徽标,主体颜色是蓝、白相间。校标以学院英文缩写“jlastu”为设计元素,变形为舞动的人形、向阳的飞鸟和飞扬的飘带。校标环形上部是“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校名,白色底部1907标志最早办学时间。
…更多「校园文化」介绍请查阅全文…
校区情况
九站校区
九站校区位于吉林省吉林市吉林经济开发区九站街道农校社区翰林路77号,建有两座餐饮服务中心楼,包含4座餐厅,分别为广园餐厅、昕园餐厅、盛园餐厅、慧园餐厅。左家校区
…更多「校区情况」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