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5年2月,学校设有23个学院、1个直属教学部门和1个研究生院,开设72个本科专业。
学院 | 本科专业 |
---|---|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 智慧农业、农艺教育、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 |
吉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植物保护、菌物科学与工程、生物信息学 |
吉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 | 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经济动物学、草业科学、物科学(中外合作办学) |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 应用化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
吉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农林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工商管理、旅游管理、金融学 |
吉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 食品科学与工程、粮食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酿酒工程 |
吉林农业大学中药材学院 | 中药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动物药学 |
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 | 园艺、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风景园林、林学、园林 |
吉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
吉林农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交通运输、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农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自动化、农业智能装备工程 |
吉林农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 |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吉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思想政治教育 |
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家政学院) | 传播学、环境设计、社会学、家政学 |
吉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 | 英语 |
吉林农业大学国际足球教育学院 | 体育教育 |
吉林农业大学林学与草学学院 | 风景园林、林学、园林、草业科学 |
信息来源 |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2月,拥有1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和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部委级重点学科,13个省级特色高水平学科和2个吉林省“世界一流学科培育计划”立项建设学科;植物学与动物科学、农业科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环境与生态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和微生物学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类别 | 名称 |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作物学、农林经济管理、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资源与环境、中药学、生物学 |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 | 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中药学、农林经济管理、农业工程 |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 |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预防兽医学、农业经济管理、土壤学、植物病理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药用植物、菌类作物、作物生物技术、食品科学、林业经济管理、植物营养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农药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特种经济动物饲养、菌物学、生物防治、农村发展、食物经济管理 |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 | 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畜牧学、兽医学、中药学、农林经济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园艺学、草学、药学、化学、风景园林学、社会学 |
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 | 预防兽医学、蔬菜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生物物理学、农业机械化工程、果树学、土壤学、环境工程、植物营养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农业经济管理、植物病理学、食品科学、社会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中药学、临床兽医学、农药学、生态学、职业技术教育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基础兽医学、应用化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草业科学、植物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与利用、药用植物、菌类作物、作物生物技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发酵工程、农业水土工程、生药学、技术经济及管理、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计算机应用技术、农业电气化与自动化、林业经济管理、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动物学、生理学、水生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制浆造纸工程、制糖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环境科学、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生物技术、生物资源、粮油生物转化、食品安全与控制、机械制造技术、菌物学、生物防治、农村发展、食物经济管理、中药资源学、中药化学 |
专业学位硕士点 | 农业、旅游管理、工商管理、资源与环境、机械、兽医、中药学、社会工作、教育、生物与医药、风景园林、电子信息 |
吉林省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 中药学、生物学、农林经济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兽医学、畜牧学、植物保护、作物学 |
吉林省高校重中之重立项建设学科 | 兽医学、畜牧学、植物保护、作物学 |
部委级重点学科(农业部) |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预防兽医学 |
部委级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 中药学 |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2月,学校有教职工1770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获得者29人,国务院特贴专家36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6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8人。吉林省“长白英才计划”15人,吉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58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66人,吉林省政府参事2人。
类别 | 名称 |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李玉、朱蓓薇(双聘)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 李玉、冯江、秦贵信、郭庆海、孙文献、周蕴薇 |
国家级教学名师 | 李玉 |
全国优秀教师 | 李玉、宋慧 |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 | 张汉卿、江乃武、周祖澄、孙酉石、马景勇、窦森、马宁、肖振铎、刘清河、郭庆海、胡全德、韩宇、李玉、刘德惠、范玉琳、赵兰坡、何昭阳、王玉芝、许英民、何春林、赵海纭、刘伊玲、王福荣、王树志、王琦、吴伟、郑连舫、徐受琛、杨金、姜岩、袁美丽、杨继祥、王玉兰、王丕武、张连学、秦贵信、王英平、冯江、高洁、杜锐、张越杰、刘景圣、胡耀辉、马红霞、席岫峰、陈光、吕文发、王春凤 |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 李玉、王树志、刘景圣、杜锐、马红霞、王春凤 |
“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 | 窦森、秦贵信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 张东鸣 |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 | 刘景圣、杜锐、马红霞、王春凤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 冯江、张越杰、吕文发、孙文献、马红霞、王春凤、郭立泉 |
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 李海燕、臧连生、王春凤 |
吉林省教学名师 | 宋慧、郭庆海、李玉、陈光、王丕武、文连奎、刘洪章、王春凤、宋银秋、董良杰 |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25年2月,学校拥有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15个省级特色高水平专业,13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品牌专业,6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个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2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国家级专业特色学院培育学院、1个省级专业特色学院,1个首批国家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项目,3个吉林省高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3个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3个省级耕读教育校外实践基地、4个本科高校卓越人才培养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各类实践教学基地499个。拥有16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52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五类“金课”),6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
经过76年的建设与发展,成为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工、医、文、管、法、教、经、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
类别 | 名称 |
---|---|
国家级特色专业 | 园艺、农林经济管理、动物科学、中药资源与开发、食品科学与工程、家政学、动物医学 |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 动物医学、植物保护 |
吉林省特色专业 | 动物医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动物科学、中药资源与开发、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家政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植物保护、农学、生物工程 |
吉林省品牌专业 | 植物保护、动物科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农林经济管理、农业资源与环境、生物工程、园艺 |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 | 植物保护、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学、园艺、农林经济管理 |
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物联网工程 |
吉林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建设项目 | 食品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物联网工程、农业智能装备工程 |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农业资源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 |
吉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动物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农业生物学与工程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农学植物生产类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现代农业工程训练中心 、中药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植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人文科学实验教学中心 |
国家精品课程 | 动物微生物学 |
吉林省精品课程 | 高级英语、动物营养学、现代提取分离技术、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经济学、数据结构、有机化学果树栽培学、酶工程、分析化学、中药学 |
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 | 植物保护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 | “动物微生物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农业经济管理教研室、“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生物化学教研室、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畜产食品科学与工艺教学团队、生物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团队、植物生理教研室、农业资源与环境实验中心教学团队、中药学专业团队、农业生物学与工程技术实验教学团队、电子技术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
教学成绩
项目名称 | 获奖项目 | 获奖时间 |
---|---|---|
农科类多元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及其运行的研究与实践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01年 |
高等农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与实践 |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05年 |
依托“科技小院”培养农科应用型研究生的模式改革与实践 | 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参与) | 2014年 |
构建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多维立体”协同育人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2013年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2013年 |
高等农业院校“三维目标”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优化研究与实践 |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2013年 |
高等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13年 |
用现代生命科学改造传统植物生产类专业的研究与实践 |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13年 |
普通高等农业院校大学英语“多维一体”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13年 |
高等院校教学仪器设备共享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2009年 |
多科性地方农业院校教学管理机制与运行方式的研究与实践 |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2009年 |
地方农业院校基于“三段式”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 2009年 |
吉林省老工业基地建设中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的研究与实践 |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09年 |
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基于学生“团队工作”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 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 2009年 |
双创示范基地
作为首批50所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首批99所国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吉林省双创示范基地,吉林农业大学一直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始建于2012年,截至2020年1月,,共孵化学生创业项目97个,其中注册企业59家。学校毕业生中荣获全国2019-2020大学生就业创业年度新闻人物1人、年度创业人物4人、吉林省高校毕业生十大创业先锋7人、吉林省首批创业之星4人。
合作交流
截至2025年2月,学校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意大利、赞比亚等31个国家和地区的99所院校、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合作关系。是“‘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理事成员单位,中非绿色农业发展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单位,代表国家援建的赞比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被誉为“南南合作典范”。与意大利卡麦利诺大学、美国西肯塔基大学联合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国政府奖学金资格院校。作为中方实施主体大力开展中国政府、赞比亚政府、美国盖茨基金会三方合作;在赞比亚大学建立“中赞学院”,开展境外办学。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