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设计
面部采用弹性仿生材料「frubber」制作,通过高精度建模模拟1岁婴儿面部褶皱、皮肤光泽度等细节特征,静态观察难以与真实婴儿区分
头部尺寸与真实婴儿头部比例为1:1,下颚结构经2013年升级后具备更自然的开合幅度
表情模拟系统
内置27组微型伺服电机控制面部肌肉群,可生成微笑、皱眉、嘟嘴等12种标准表情
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分析人类表情特征,实现咬嘴唇、眯眼等复合表情的动态生成
情绪反馈机制包含快乐、悲伤、惊慌、困惑、生气五种基础模式,支持根据语音语调调整表情强度
感知与交互
配备2组1200万像素广角摄像头,实现180度视野范围的人脸识别与动作捕捉
听觉系统采用三维声源定位技术,可识别5米范围内的指令语音
触觉反馈模块覆盖头部与手掌区域,支持轻拍、抚摸等交互动作的响应
技术架构
运动控制系统采用分层式伺服驱动架构,确保表情动作延迟低于0·2秒
中枢处理器搭载多模态感知融合算法,同步处理视觉、听觉与触觉信号
交互数据库收录超过2000组婴儿行为样本,支持表情与肢体动作的关联生成
应用场景
医疗领域:用于新生儿护理模拟训练,帮助医护人员掌握婴儿情绪识别技巧(截至2013年已应用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汉森机器人感知实验室)
教育领域:作为儿童情感认知教具,通过互动反馈教授情绪管理技能
娱乐领域:参演机器人剧场表演,2012年实验视频在youtube平台获得超50万次观看
技术演进
2012年初代版本实现基础表情模拟功能,面部活动单元为15组
2013年迭代版本增加下颚自由度,表情组合扩展至多种
2025年技术文档显示其运动控制精度提升至0·1毫米级,支持连续表情变换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