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金温江公众号

金温江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四川成都市温江区
公众号ID:wjgzwx
公众号分类:媒体
关于公众号:

“金温江”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成都市温江区融媒体中心,属于媒体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成都金温江,健康花园城。这里是温江区融媒体中心公众账号,我们将以更快捷的资讯、更贴心的服务带给大家最温江的享受。

开发/运营主体:成都市温江区融媒体中心

关于主体:成都市温江区融媒体中心是2018年成立的区级融媒体机构。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金温江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百科信息导航

金温江百科

金温江,一位深耕地域文化的正能量视频创作者,在抖音平台拥有10万忠实粉丝。他镜头下的温江,既展现了《金温江也来上分了~金粉们,把温江带出圈!!!》的活力四射,又记录了《温江赛区上演特别版谢谢你》的温情瞬间。其中,《又遇@于谦 @关晓彤 来听听他们眼里的温江》单条视频便收获超1·2万点赞,成为其代表作之一。金温江不仅聚焦本地特色与文化活动,还频繁邀请名人分享眼中的温江,不断拓宽内容边界。他的视频如同一扇窗,让外界得以窥见温江的多元魅力。

主要作品

标题点赞量发布时间
温江排球赛场上的“快擦手” #成都大运会 #志愿者 #大学生200002023年08月02日
又遇@于谦 @关晓彤 来听听他们眼里的温江#这里是温江 #了不起的我们123352023年06月02日
温江赛区上演特别版谢谢你#成都大运会65922023年08月06日
大一女生穿高中校服回母校 给班主任惊喜 #高中回忆突然攻击我55052024年01月21日
你们翻过的“山”会让你们靠近“云端” #高考结束48542023年06月08日

作品特点

金温江的创作领域聚焦于四川温江的地方文化与生活,以短视频形式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社会新闻及正能量故事。其风格融合了记录性与宣传性,运用纪实拍摄手法捕捉温馨瞬间,如《温江排球赛场上的“快擦手”》展现大运会志愿者风采。近期作品强化地域标签,如#这里是温江,体现对本土文化的深入挖掘与传播。

公众号主体介绍成都市温江区融媒体中心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金温江是由成都市温江区融媒体中心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成都市温江区融媒体中心于2018年12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实现了从传统媒体向融媒体矩阵的转型升级。该中心通过金温江app等平台构建"新闻+政务+服务+社交+公益+商务"六位一体传播体系,整合全区38个部门、9个镇街的政务事项,形成涵盖323项服务的便民生态。2020年至2022年期间,累计投入财政资金用于4k超高清设备采购、广播系统数字化改造等技术升级项目。截至2021年,中心已具备年生产400余条融媒体作品的能力,vr红色旅游等创新产品获得超20万次观看量。

建设历程

2018年12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温江区媒体融合进入新阶段。成立初期整合原区新闻中心、区广播电视台等媒体资源,形成"中央厨房"式内容生产体系。2020年完成广播制播系统数字化改造和金温江app4·0版本升级,实现全区首个4k超高清制作能力建设。2021年推出金温江app5·0版本,新增"新闻+服务"融合模块,集成38个部门政务服务功能。

财政投入

2020年项目支出156·08万元,重点用于购置图形工作站主机和4k设备,预算执行率达99·3%。2021年总支出2036·10万元,其中专用设备购置占68·80万元,信息网络购置更新12·89万元。2022年决算数据显示资本性支出65·60万元,主要用于直播编码器、全媒体导播台等设备采购。近三年财政支出中项目支出占比稳定在61%以上,凸显持续性的技术投入特征。

技术体系

建成包含全媒体直播导播台、高清摄像机等设备的采编系统,配备专业级非编工作站。2021年完成网络安全系统建设并通过等保测评,全年实施4次技术维护确保"中央厨房"平台稳定运行。搭建大数据分析系统实时监测传播效果,微信微博矩阵服务拓展新媒体传播渠道。

内容生产

聚焦重大主题推出《这里是温江》《爱成都迎大运》等系列精品节目,设备使用率达100%。2021年围绕疫情防控、建党百年等主题创作vr红色旅游产品,累计观看量达21·3万次。常态化产出《温江新闻》等栏目,年度融媒体作品受众满意率达98%。

公共服务

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企业开办、政策查询等31类服务的一站式办理,年处理服务需求超1·2万件。联动公益组织举办"温江公益周"等活动20余场,参与群众近万人次。开设"民声直通车"专栏,年均解决群众诉求300余件,官方微博影响力稳居全省政务榜单前列。

人才培养

建立"首席记者"制度培养全媒体人才队伍,2021年开展媒体融合课题研究2项,形成专项报告3份。实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计划,全年组织专业技术培训。通过绩效考核机制激发创作活力,2022年有6件作品获得市级以上新闻奖项。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