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
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和新闻出版总署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深入开展“全民阅读”的活动。而“价值阅读”则是全民阅读在青少年教育层面开展的最为有效途径,是“全民阅读”的一个强有力的分支。那么,“价值阅读”理念的核心内涵究竟是什么?
简而言之,“价值阅读”就是为全国2·1亿青少年量身提出的经典名著阅读理念及阅读指导方法,旨在通过培养亿万青少年人群阅读世界经典图书的良好习惯,从基础教育层面培养青少年人群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及品格以此为根本目标,“价值阅读”理念契合青少年的实际生活和阅读习惯。
1·1 为什么要“有价值”地阅读?
首先明确,对于青少年价值观的引导,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颗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国家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社会的进程,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需要很多力量来推进,而价值观就好星辰大海里指路的灯塔,好比深沉黑夜里窗口的明灯,指导着人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努力的方向。而青少年恰好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经历对于青少年个体的成长意义至关重要。正如朱永新先生所言“价值观就像方向盘,方向正确,只要坚持行走,距离目标就会越来越近;反之则会南辕北辙。”
事实上,在影响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因素中,学生阶段学习成绩的好坏甚至能力的高低都并非最重要的。真正起制约作用的是品德、品格如何,要让其享受做人的快乐,受人欢迎、尊重,而不仅仅是知识和学问的习得。因此,“价值阅读”理念直面中国应试教育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强调素质教育相较于应试教育重视起来更为紧迫,直接决定社会未来的走向。应试教育是外在的技能培养,可塑性更强,对于一个人而言在很多年龄段里都可以通过自我学些深造从而获得;而素质教育则不然,它是内在品格和“三观”的养成,据研究一个人的三观在18岁之前已基本确立,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即容易根深蒂固,因此,让青少年的品格与“三观”行驶在方向正确的轨道上,比学习各种技能更为迫切和紧要。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在为“经典名著·大家名译”丛书作序中说到:“何为信仰?信仰就是方向。所以,一个有信仰的民族,才能够有明确的前行方向,才会步履坚定从容,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何为法治?法治就是契约。所以,一个法制健全的社会,才能够更科学地决策,更及时地纠偏,更充分地保障,更理性的行动。”
可见,无论是对于我们这个有着千年计久远历史的沧桑国家,还是对于正处于人生打基础时期的青少年,没有比有价值的阅读和经典阅读更重要的事情了。“少年强,则国强”,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所以每一个少年人都承担了一份对未来的责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于殿利呼吁:“阅读不应止于自由消遣,而应是一种责任和社会担当,一种关系到人类繁衍生息和社会文明发展的重大责任。”
1·2 青少年该读什么样的经典?
读经典,即指典范性、权威性的传世之作,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作品。深度阅读经典,可以极大地丰富读者的精神世界,提升读者的文化修养,对青少年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经典名著的价值阅读,让孩子能够养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爱心、专注、勤俭、坚韧、自信、自立、勇敢等一生受用的品质,使名著阅读回归其本意。
1·3 如何阅读经典?
“价值阅读”理念也给出了自己的解答:提倡有目标、有引导地阅读经典作品,读者要明确阅读的目标就是通过经典作品的价值阅读,塑造正确的价值观;通过经典作品的价值阅读,培养优秀的品质。契合青少年成长需要、培养正确价值取向的阅读,是系统、无障碍指导中小学生读书的阅读。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