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与标准演变
2022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中国健康老年人标准》(ws/t 802-2022),首次建立量化评估体系。该标准将生活自理能力作为核心指标,允许存在可纠正的增龄性改变(如老视)。区别于传统认知,明确界定衰老引发的功能改变与疾病导致的功能障碍的差异。
躯体健康标准
生活能力:独立完成穿衣、进食、沐浴等基础活动,具备自主移动能力
脏器功能: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未出现病理性功能异常
慢性病管理:高血压患者收缩压控制在90-140mmhg(≥80周岁放宽至≤150mmhg)
营养状况:根据《中国老年人膳食指南(2022)》分级管理,65-79岁注重食物多样性,80岁以上强化优质蛋白摄入
心理健康标准
认知功能:允许存在生理性衰退,但需不影响独立生活能力
心理状态:保持乐观积极心态,自我满意
健康素养:掌握老年健康核心信息20条,能识别伪科学养生信息
社会健康标准
家庭参与:积极参与家庭和社会活动
社会活动:每月参加社区活动或志愿服务至少1次
数字适应:具备使用智能设备完成挂号、支付等基础操作能力
评估与实施
采用三级指标体系(躯体50分、心理30分、社会20分),通过医疗机构或养老机构实施评估。截至2024年,北京海淀区试点数据显示72·6%老年人达到健康/基本健康标准。评估需每年复检,重点关注认知功能基本正常与社会适应能力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