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监狱简介
吉安监狱的前身是瑞州监狱(江西渡埠农场),始建于1955年,地处江西高安市最南端的相城镇一偏僻山区,主要从事水稻种植、茶叶生产和二极管加工,年产值500万元左右,是一个地处偏僻、交通闭塞、自然环境艰苦、基础设施落后的监狱农场。进出农场有一条长三公里处于交通盲区的山路,始终没有交通车通行,途中有一个高坡,左右邻山,原名“跃进门”,人们戏称“鬼门关”,农场流传着“走进跃进门,踏入鬼门关”、“稍有风吹雨打,就要停水断电”、“高墙不高、电网不电”等顺口溜,可见其闭塞、落后之状,一直成为影响、制约监狱安全稳定和企业经济发展的“瓶颈”。
吉安监狱大记事
2008年11月26日上午,在赣粤高速公路樟树至吉安段出现了壮观的一幕:绵延三、四公里的车队,前面警车开道,后面防暴车压阵,沿途各地公安机关护送,救护车随行——这是瑞州监狱押解罪犯搬迁至新监狱的车队。中午,伴随着警笛长鸣,鞭炮齐响,瑞州监狱600余名罪犯安全、顺利搬迁至新址——江西省吉安监狱,标志着江西监狱史上首次大规模远距离罪犯整体搬迁顺利完成。
为了做好搬迁准备工作,省司法厅、监狱局以及瑞州监狱各级领导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心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经过无数次的研究论证、方案修改、实地演练,真正做到了周密部署、精心安排。一是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搬迁前一天,省司法厅吴志坚副厅长、省监狱局局长万华亮、副局长罗冈、阎循店、涂建生等领导抵达瑞州监狱和吉安监狱,召开会议,宣传、部署搬迁押解工作;搬迁前一周,监狱召开了搬迁动员大会,对搬迁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进行了全面宣传,号召干工人人参与搬迁,为搬迁出谋划策,尽心尽力,把搬迁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政治任务落实好,形成了强大的思想动力与合力,二是加强安全警戒和犯情的收集工作。搬迁前一周,严格控制罪犯出监,加强监区警力,两个监区均安排了民警昼夜巡逻,保持民警对罪犯的全程监控,确保调犯押解前的稳定。同时,广泛收集情报,深入排查,分析狱犯情,密切掌握狱情动向和罪犯思想动态,做好说服教育、思想稳定工作。三是做好物资准备工作。“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本着“勤俭节约,该备必备”的原则,做好搬迁前各项物资、设施的准备工作。达到了警戒设施完备,罪犯生活设施要齐全,罪犯生活物资备齐,交通、通讯、警戒具准备到位。四是做好搬迁时的人员准备。人员分三批到位,第一批抽调21名民警于11月12日进驻吉安监狱新址进行试运行,完善接收罪犯的各项准备工作;第二批搬迁当日110名民警执行押解任务;第三批10余名民警暂时留守做好搬迁后的善后处理工作。每位民警职责明确,任务明确,认真履职,毫无懈怠,确保了整个搬迁过程万无一失。成立了罪犯搬迁押解指挥部。下设联络协调组,罪犯编制组、民警编制组、接待服务组、影像资料组、后勤保障组、宣传教育组、罪犯安置组、警戒保卫组等8个小组,并明确人员、职责。
囚车及押解车抵达吉安监狱后,民警认真组织卸车和罪犯分流,按照新的监区编制,依次组织罪犯下车,将罪犯带到所在分监区监舍,并编排到各监号及床位。罪犯安排妥当,各项工作开始正常运行,全体民警各就各位,各司其职,进入新监狱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