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江苏海洋大学公众号

江苏海洋大学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江苏
公众号ID:JOU-2019
公众号分类:教育 - 学校
关于公众号:

“江苏海洋大学”微信公众号的责任主体为江苏海洋大学,属于教育类型;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讲述海大好故事,传播海大好声音。

开发/运营主体:江苏海洋大学

关于主体:江苏海洋大学是中国江苏省境内公办高校。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江苏海洋大学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公众号主体介绍江苏海洋大学介绍

企事业单位信息来自互联网,当前信息最后更新时间截止于2025年7月

江苏海洋大学是由江苏海洋大学开发/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江苏海洋大学(jiangsu ocean university),简称江苏海大(jou),坐落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是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举办,江苏省主管的全日制本科高校,是江苏省首批一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该校被遴选为“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储备院校,是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建设高校、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依托高校、全国涉海高校教务联盟理事高校。

江苏海洋大学前身是1985年创办的淮海大学(筹),1989年教育部批复为淮海工学院。学校海洋教育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19年农商部与江苏省合办的海州渔业技术传习所。1958年,锦屏磷矿技术学校、新海连水产专科学校、新海连制盐工业学校相继成立。1998年至2002年,江苏盐业学校、连云港水产学校、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淮海工学院。2013年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7月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9年7月,学校由淮海工学院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苍梧、通灌、宋跳、墟沟4个校区,总占地2193·83亩,校舍面积65·71万平方米;拥有12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各类教学科研实验仪器设备8·23万台套,总值4·63亿元;设有20个学院;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有1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2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教职工1700余人,全日制本科生20000余名、研究生2267余名。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连云港水产学校

1919年,农商部与江苏省合办的海州渔业技术传习所开学,并建造木壳重油引擎实习船一艘,船名“表海”。

1920年5月,传习所正式成立。

1921年,海州渔业技术传习所呈准农商部,建造钢壳渔轮一艘,作为海洋调查之用,定名“海鹰”。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5年5月,学校设有20个学院,学科专业覆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农学、法学、经济学、艺术学、教育学和医学等十个学科门类。
江苏海洋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本科专业
江苏海洋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
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海洋资源与环境、海洋科学、生物技术、水产养殖学
江苏海洋大学海洋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
江苏海洋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器人工程
江苏海洋大学土木与港海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建筑学、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工程管理
江苏海洋大学海洋技术与测绘学院测绘工程、海洋技术、地理信息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
江苏海洋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海洋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江苏海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安全工程
江苏海洋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工程
江苏海洋大学药学院制药工程、药物制剂、药物分析
江苏海洋大学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
江苏海洋大学商学院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物流管理
江苏海洋大学文法学院汉语言文学、新闻学、法学、行政管理
江苏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日语、俄语
江苏海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江苏海洋大学体育学院休闲体育
江苏海洋大学马卡洛夫海洋工程学院机器人工程(中外合作)、船舶与海洋工程(中外合作)

师资力量

截至2025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1700余人,有专任教师1410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570人,具有博士学位69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人,江苏省教学名师3人,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1人,江苏特聘教授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江苏省双创博士(世界名校类)46人。1位教师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5位教师入选最新“2023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学校聘请了蒋兴伟院士等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担任学校兼职教授。
类别名单
全国优秀教师(2人)童志伟、肖侠
教育部骨干教师资助计划(1人)舒小平
江苏省教学名师(2人)焦明连、董志国
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2人)于雪梅、沙鸥
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童志伟、阎斌伦
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1个)化工新材料教学团队(带头人:张东恩)
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2个)地理信息采集与处理教学团队(带头人:晏维龙)

学科建设

截至2025年5月,学校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有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海洋科学为江苏省优势学科,应用经济学、机械工程、生物工程、药学等4个学科被列入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建设计划;工程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高校青蓝工程、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等省部级人才工程230人次;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5个、江苏省科技创新及人才团队11个。
硕士学位授权点(学术型)
一级学科名称二级学科名称
海洋科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化学、物理海洋学、海洋地质
机械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
化学工程与技术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应用化学、工业催化
中国语言文学文艺学、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加工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水产-
参考资料
硕士学位授权点(专业型)
专业学位名称专业领域名称
农业硕士渔业发展、食品加工与安全
土木水利测绘与遥感工程、土木工程
公共管理-
国际商务-
药学-
汉语国际教育-
电子信息-
机械-
资源与环境-
生物与医药-
中药学-
艺术-
参考资料
类别名称
江苏省优势学科(1个)海洋科学与技术
江苏省一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机械工程
江苏省一级重点建设学科(7个)中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药学、控制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教学建设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25年5月,学校建有一批海洋特色鲜明、学科力量雄厚的科技研发和服务平台。现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省军民融合发展智库及省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36个。2021年5月,江苏海洋大学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类别名称
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海洋药物活性分子筛选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海洋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先进材料功能调控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海水甲壳动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江苏海水养殖动物病害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海洋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海洋气象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海洋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省级科研和产业孵化平台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江苏省海洋生物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海洋经济研究中心、江苏省海洋文化产业研究院、江苏海洋大学联合技术转移中心、江苏省“一带一路”法律服务研究中心、江苏省海洋发展研究院、江苏省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与质量安全控制工程中心、江苏省高校中小企业海洋生物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江苏省海水养殖甲壳类种质资源研究中心、江苏省沿海特色水产品加工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海洋药用资源开发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智慧港口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海洋信息技术服务平台、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分析测试中心、江苏省智慧安全工程实验室、江苏省“抗耐药新型肿瘤靶向药物”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
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平台江苏海洋经济与“一带一路”重点研究基地(创新创业研究所、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企业战略研究所)、江苏省大学生村官研究所
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江苏海洋大学大学科技园
中国社科院共建研究基地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社会(连云港)研究基地、中国社科院“一带一路”(连云港)研究基地
农业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贝类连云港综合试验站、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藻类连云港综合试验站
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二维功能复合材料及应用团队(带头人:董志伟)、海洋活性分子与药物发现创新团队(带头人:刘伟)、海洋药物生物技术团队(带头人:刘伟)、海岸带经济与港口物流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吴价宝)
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创新团队海岸带经济与陆桥物流管理团队(带头人:晏维龙)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江苏海洋经济与开放型经济研究优秀创新团队(带头人:宣昌勇)
市级重点实验室连云港市海洋资源利用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连云港市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重点实验室、连云港市海产品检验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连云港市智能传感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连云港市海洋物联网与虚拟仿真重点实验室、连云港市碳基功能复合材料重点实验室
市级科研平台连云港市地方立法研究咨询基地、连云港市党风廉洁建设研究基地、连云港市经济学会、连云港市管理现代化研究会、连云港市装备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连云港市海洋及船舶工程研发服务平台、连云港土木与建筑工程创新研究院、连云港市海洋生物功能产品开发与利用开放实验室、连云港市海洋生物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连云港市先进测量、测试与控制技术开放实验室、连云港市智慧安全工程实验室、连云港市对外翻译研究所、连云港市公共管理学会、连云港市乡村振兴学院、连云港市生物工程中心、连云港现代设计与制造工程中心、连云港市新闻传播学会、连云港市西游记研究会、连云港市外国文学会、连云港市泥鳅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连云港海洋生物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连云港肉制品研发中心
校级科研平台(5个)海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洋智能装备研究院、海洋经济与文化研究中心、海洋工程技术综合训练中心、江苏海洋大学第三方评估中心

科研成果

截至2025年5月,荣获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项60余项,其中国家级科学技术奖2项。
类别名称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海水池塘高效清洁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负责人:阎斌伦)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生物法制备二十二碳六烯酸油脂关键技术及应用(负责人:高嵩)
国家海洋局创新成果奖二等奖(1项)日本蟳工厂化育苗生产技术研究(负责人:许星鸿)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测绘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近海和陆地卫星测高波形重定及应用(负责人:孙佳龙)

学术资源

校园文化

形象标志

校标

江苏海洋大学校标以海蓝色为主色调,由中英文校名、帆船、齿轮、太阳及波浪等图案组合而成的同心双圆形标志,凸显了学校“综合框架、工科主体、海洋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也表明了学校围绕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为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研究型海洋大学而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

校区情况

江苏海洋大学有苍梧校区、通灌校区、宋跳校区和墟沟校区4个校区。

苍梧校区

该校区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苍梧路59号,坐落在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西游记》文化发源地花果山西麓,总占地2193·83亩,校舍面积65·71万平方米。

通灌校区

该校区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通灌南路108号,校园面积约200亩。校区内有完备的教学、生活设施,并备有计算机房、语音室、多媒体、学生食堂、清真食堂、体育馆、塑胶田径场等办学所必需的基本设施,总建筑面积94382平方米。

宋跳校区

该校区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昌生路2号,紧邻连云港市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校区占地面积300亩,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教学、生活设施配套,是江苏省“园林式单位”、连云港市“城市绿化先进单位”。宋跳校区距离江苏海洋大学主校区7公里,现有在校生2900余人。

墟沟校区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职务姓名
党委书记许峰
党委副书记、校长汤建
党委副书记李梅英
党委常委、副校长金芙蓉、马廷淮、郑利军、申欣、徐军田
副校长张元良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陈先宏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省监委派驻监察专员徐双俊
截至2025年6月,参考资料:

校园环境

文达楼

文达楼是江苏海洋大学地标性建筑,也是苍梧校区的主楼。江苏海洋大学的学子们称之为“火箭楼”。该楼设有教室和一些二级学院的办公场所。

至善楼

通灌校区最具标志性的建筑至善楼。至善楼和明德楼之间相互联系,形成了一小片建筑群。作为通灌的最高建筑,至善楼设有电梯,一到四层为学生提供临时借用的活动教室,许多大型会议也是在此处举行。

校友情况

姓名备注
孟庆国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党委书记
王圣尧江苏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遥感影像部工程师
钱正春江苏煤炭地质勘探三队测绘分院院长
刘飞徐州百惠模具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所获荣誉

获奖时间奖项名称
2023年首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2022年2021-2022 年度江苏省高校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2021年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2019年江苏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2018年江苏省高校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
2017年2013-2016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2016年2013-2015年度江苏省文明校园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