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校徽
蓝色的带状形似一道校门,是原湖南同德职业学院镶嵌篆刻“修业进德,笃信砺志”校训的长卷演化而来,表示学校的历史。蓝色带状环绕着校园。
校歌
作词:李少夫作曲:罗继南桃花福地立学府,沅水灵气聚才俊,修身明理扬善德,应用技术谱华章。博古搜今,慎思兴替与传承;实干兴业,坚守价值与担当。春绿枝伴读万卷,夏荷香沁辩方向,秋果激励志高远,冬霜凝铸体魂壮。我们四季拼搏、互助友爱,筑牢青春梦想。我们工学并重、立品德树,扬帆远航。 |
精神文化
校训
博今古、承文明、强能力、事国家
博今古:即“博古通今”,语出《晋书•石崇传》:“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其近义词有“满腹经纶”“真才实学”、“见多识广”、“才华横溢”、“学富五车”。“博今古”指由近及远广泛阅读现代近代古代书籍,涉猎大量知识,学识渊博,学问丰富。
承文明:“承”有托、担、继续多义,这里取“传承”之义。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中“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楚辞招魂》中“朱明未承夜兮”(注:“续也”)。“文明”一词最早出自《易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易乾文言》。文明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公序良俗总和,包含了哲学(人类思想的荟萃)、宗教(人类心灵的寄托)、艺术(人类对万物之美的诠释)。“承文明”指要继承中华优良文明传统且发扬光大。体现以德为魂,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注重学生个性发展,致力学生灵魂塑造,使其遵纪守法、行为规范。
强能力:“弘虫为强,力及至远。”强”中包含着智慧和力量。指强化技术能力,培养成为文理兼容、百科兼纳的有用人才,具宽厚理论基础、娴熟技术技能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事国家:“事”做动词用,可延伸为“报效”。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要求学生走上社会能成为建设祖国有用之才,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来报效国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风
校风:求知、砺志、勤朴、文明
教风:敬业、育人、授技、创新
社团文化
据2016年9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协会团体有60多个,举办校园文化节、社团活动周等活动。2012年,学校4个社团获得全国先进,社团管理中心获得“全国高校优秀社团管理组织奖”,武术协会获得“全国高校特殊鼓励社团奖”,计算机协会、普通话推广协会获“全国高校优秀社团”。
2014年获“全国高校优秀社团文化研究类社团特别奖”、“第六届全国高校优秀社联”、“全国高校优秀社团舞蹈类社团特别奖”、“全国高校优秀社团营销类社团特别奖”、“全国高校魔音团新秀社团”、“全国高校交谊舞协会优秀社团奖”。
2016年4月,学校财会协会获“2015年度湖南省高校最受欢迎百优学生社团”。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