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呼伦贝尔古城公众号

呼伦贝尔古城

平台属性:微信公众号
所属地区: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公众号ID:gucheng1734
公众号分类:事业/机关单位
关于公众号:

“呼伦贝尔古城”微信公众号的开发运营方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旅游局,公众号主要(内容/服务)是呼伦贝尔古城。

开发/运营主体: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旅游局
最后更新:2025-7-5 关于更新时间TIPS:“更新时间”是指本页信息来源的截止时间,包括公众号的图片/文字介绍、公众号所属企事业单位的介绍等。
我要反馈:不良内容举报 » 公众号纠错(有误/注销)»
呼伦贝尔古城公众号二维码公众号二维码,扫一扫马上关注

呼伦贝尔古城百科

呼伦贝尔古城又名呼伦贝尔城,是位于今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正阳街一带的历史建筑,始建于1734年。于2008年5月6日恢复建设,占地7万平方米,恢复建设的古城内有北城门、中门、八大商号、副都统衙门等建筑,附建镂空小品、人物雕像,再现了清代时的历史面貌。

2020年3月15日正式公布确定了呼伦贝尔古城副都统衙门、呼伦贝尔古城南门城楼、呼伦贝尔古城北门及商业门市三处建筑为历史建筑。

建制沿革

呼伦贝尔副都统辖区 清代,黑龙江将军辖区下设的二级政区。副都统驻呼伦贝尔城。

呼伦贝尔,亦作“呼伦布雨尔”,由呼伦湖和贝尔湖得名;又名“海兰儿”(今海拉尔市)。1732年(清雍正十年),由布特哈迁来索伦(今称鄂温克)、厄鲁特、巴尔虎、鄂伦春、达呼尔(今称达斡尔)兵丁3000名,编入八旗,驻防呼伦贝尔,城址定于“海兰儿”,命名“呼伦贝尔城”。是为呼伦贝尔八旗或“游牧八旗”,设5副总管分辖各部,由清廷派大臣1员为统领,驻呼伦贝尔城。同时批准,自喇嘛泰河口至齐齐哈尔设立卡伦(哨卡)10处。1743年(清乾隆八年),改统领为副都统衔总管。1880年(清光绪六年),升呼伦贝尔总管为呼伦贝尔副都统。

呼伦贝尔副都统辖区范围,东至大兴安岭,西至额尔古纳河及察罕齐山一带,南至索岳尔济山及喀尔喀河,北到呼玛尔窝集,大体相当于今内蒙古自治区所辖呼伦贝尔盟的行政区域。1908年8月5日(清光绪三十四年七月初九日),清廷批准,裁撤呼伦贝尔副都统,改设呼伦兵备道,道署驻呼伦贝尔城。

古城历史

早在清代雍正年间,清政府为了保卫《尼布楚条约》划定的额尔古纳河为界的北部边疆,在这一带建城戍边。建城至今273年,为捍卫祖国边界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随着政治、军事作用的加强,商贸和交通中心地位自然形成。到乾隆年间,晋、冀、鲁等地商人“不远万里接踵而来,他们在城内竞相购地建房,投资设肆”,呼伦贝尔城相继出现“巨长城”、“隆太号”等商业八大家。

由于呼伦贝尔城所在的地理位置,发挥出巨大的辐射作用,南通齐齐哈尔,西达古北口、张家口,北至黑山头、吉拉尔、库伦(今乌兰巴托)等古道,驿站逐渐开通,当年盛极一时的草原盛会———甘珠尔庙会,就是因呼伦贝尔城的建立而形成的。在城西,建有西屯(已毁于战火),城南建有南屯(今巴彦托海镇)两个卫星屯。在呼伦贝尔城的带动下,呼伦贝尔草原空前繁荣起来。作为我市重要文物古迹,保护呼伦贝尔城意义重大,古城的建立不仅能增加城市历史的厚重感,提升城市品位,成为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还可以成为拉动旅游的一个支点。

呼伦贝尔城与爱辉城是清政府雍正年间在黑龙江设立的仅有的两座边防城,当时很有名望,海拉尔区2008年开始陆续将“还原”呼伦贝尔古城。

所获荣誉

2022年8月16日,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

2023年11月1日,呼伦贝尔古城旅游休闲街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公示名单。

地图信息

©wxnum.cn 公众号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