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黄氏书室(又称黄家祠),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现已被惠州市博物馆辟为东江民俗文物馆。
1982年1月,惠州市博物馆成立,正科级建制,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
1999年,惠州市博物馆迁至丰湖书院故址,丰湖书院故址创建于南宋宝祐二年(1254年),坐落在风光秀丽的西湖丰湖半岛上。
…更多「历史沿革」介绍请查阅全文…
建筑布局
综述
惠州博物馆位于惠州市江北市民乐园西路3号,主要建筑由上海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设计,建筑面积23046平方米,建筑地上五层,地下一层,其外观设计象征“历史之印”,配套夜灯亮化工程,宛如东江之滨一颗璀璨的明珠。由陈列展览、藏品库房、公共服务、技术办公、创作研究等功能区域组成。惠州市博物馆(外观)展厅
…更多「建筑布局」介绍请查阅全文…
馆藏文物
综述
惠州市博物馆藏品类别涵盖瓷器、书画、青铜器、钱币、玉器、金木雕、刺绣、家具、端砚、民俗、杂项。有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51件,三级文物237件,其他藏品3912件(套)。截至2019年末,惠州市博物馆藏品数4532件/套,珍贵文物289件/套。惠州博物馆馆藏文物主要以惠州历年征集和出土的文物为主,具有地方色彩,是研究惠州悠久历史和特色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重要藏品
唐昆山片玉莲花石磨国家一级文物石磨为昆山玉质地,高29·9厘米,口径20厘米,底径45厘米,通体呈浅铁红色,形制与现代石磨相似,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上墩为圆柱形,浮雕圆形方孔钱币状,作镶嵌推磨把手之用,阳刻“昆山片玉”四字楷书。其对称处浮雕覆式莲花作辅助推磨之用,下墩的外围设磨流,流口对称处浮雕着精美的莲叶纹。 | |
明三彩陶出行仪仗队 由惠州博物馆2011年征集而来,经广东省文物鉴定专家鉴定为国家二级文物。 以出嫁场面为主的陶俑共有16个,其中四个陶俑骑着陶马,与头戴高帽的人群和其他送亲队伍一起,陶俑手执乐器,似乎在高奏着热闹的乐曲,另一顶青色小轿,似在宾朋喧嚷之中簇拥新娘上轿。陶俑虽然色彩单一,但是这是明代素三彩的典型风格,其釉面亮青肥腴,彩料细润,色泽浓艳厚实,纹饰洒脱自然,艺术风格突出。明代婚俗亦延续古代礼仪,无论是三聘六礼还是定亲送帖,都是以场面和仪式感为标杆。 明三彩陶出行仪仗队文物,以青衣素面陶俑为主,连同花轿和马匹以及送亲队伍后面的牌楼,再现了五百年前的一场风华绝代的婚礼。 | |
恐龙蛋化石 | |
战国青铜剑剑体短,长柄,圆茎,有首,两面有刃,剑脊呈菱形,剑面稍凹,柄有束腰,青铜材质。 | |
西周中晚期青铜斧 | |
战国大型节墨刀币 | |
清玉琮内圆外方,平唇,四面外部均饰平行线条,中间有凹槽,白玉质地,白中泛青。 | |
清菱形纹三足瓷炉 | |
清红釉柳叶瓶撇口,细长颈,圆肩,肩以下渐收敛,近底处外撇,圈足放大。外施红釉,内面及底部为白釉,釉层较厚,口部呈米白色,色泽自口沿下渐深。 | |
明正德水墨山水画纸折扇折扇为绢本竹骨,扇长33厘米,开扇46厘米,折扇扇骨由15条竹片制成,扇把铨钉尾端为圆状,扇骨染为棕色,并以洒金为饰。扇面绘水墨山水画,上饰一朱文方形印。 | |
明鎏金四臂观音像头戴五叶花冠,束腰,全跏跌于覆莲座,双手合掌,两两手上台置肩部,手心朝下,面向圆润,双目微合,双颊饱满,神态安详。为鎏金,造型端正,做工精细,造型优美。莲花座为内凹空心。 | |
汉陶壶侈口,平唇,束颈,溜肩,鼓腹,肩置四系,高圈足,腹部饰菱形纹、弦纹,胎质灰白厚重。 |
文化活动
宣传教育
2021年9月29日,为了缅怀先烈功绩、传承红色基因,惠州市博物馆讲解部开展了《高潭英雄母亲》革命情景剧进校园展演活动。首站走进了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情景剧进校园活动将延伸到各县区,至2021年底结束。学术研究
2009年9月惠州市博物馆出版《惠州文物志》以及广东省惠州市博物馆馆藏精品系列《清代金漆木雕》。
合作交流
…更多「文化活动」介绍请查阅全文…
作用价值
惠州市博物馆将以打造成省内地级市领先博物馆为目标,努力强化爱国主义教育作用,促进国内外文化文物交流活动,宣传丰富多彩的惠州历史文化和具有特色的文化品牌,塑造良好的文明城市形象。让免费开放的博物馆真正成为广大群众共享的文化发展成果。
机构设置
内设机构
惠州市博物馆内设五个部(室):办公室(加挂党办牌子)、馆藏研究部、讲解服务部、陈列设计与展场管理部、安全保卫部。
直属机构
…更多「机构设置」介绍请查阅全文…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惠州市博物馆位于惠州市惠城区江北市民乐园西路3号。
门票价格
免费
开放时间
9:00~17:00(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交通线路
可乘坐惠州公交第2路、10路、13路、18路、20路、25路、29路、35路、301路到“市民乐园站”下车;
…更多「参观信息」介绍请查阅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