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就
项目论著
据2018年10月农科院官网资料显示,农科院共获得各类科技成果1200多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70项,育成鄂中5号、广两优272、湖北红鸡等动植物新品种201个。“十二五”时期,落实科技经费8·82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倍。承担了一批国家863、97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主持2项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2017年,农科院共承担科研项目981项,落实科研项目计划经费2·45亿元,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18%和181%。培育的巨2优60、鄂麦006等11个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通过审定,其中e两优186通过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审定,品质达到国标二级。1个疫苗获农业部新兽药证书。制定标准26项,申报专利和品种保护权147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59项,新品种权授权6项,发表论文494篇。
科研获奖
据2018年10月农科院官网资料显示,1987年湖北省设立省科技进步奖以来,全省农业领域的3项科技进步特等奖,农科院为其中2项的主要完成单位。
“十二五”以来,农科院共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百余项。其中,1项成果以第二完成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成果获第十七届中国专利金奖(全国仅颁奖20项),每年至少1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以上奖励。培育农作物新品种46个,农业部认定超级稻品种2个。获得专利授权257项,是“十一五”的6倍。
2017年,农科院共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8项。“全国农田氮磷面源污染监测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共有10个以第一完成单位的项目获省级科技奖,其中一等奖3项(省科技进步奖1项,省技术推广奖2项),此外,还以第二完成单位获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
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
科技服务
2017年,农科院共组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237项,推广和科技服务面积达到5386万亩。
农科院共完完成转化科技成果15项,成果转化及技术服务协议金额3151万元。“鄂麦006”以150万的价格刷新了湖北省小麦品种转让新纪录,优质杂交中稻新品种“巨2优60”、棉花杂交新品种“鄂棉zy6”分别以120万元、75万元成功转让。以技术总承包方式与潜江市政府签订虾稻科技合作协议技术服务费达300万元。
学术刊物
《湖北农业科学》(半月刊)创刊于1955年,上下半月分别于每月10日、25日出版。
《湖北农业科学》是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华中农业大学、长江大学和黄冈师范学院共同主办的农业科技期刊,先后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首届国家期刊奖、第二、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和湖北十大名刊提名奖;连续四届被评为“湖北优秀精品期刊”。
期刊入选“中国期刊方阵”的最高层面“双高期刊”(高知名度、高学术水平)行列(全国同类同级期刊中仅此一家);被认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国农业核心期刊。
本内容最后更新于2025年7月2日(截止时间),来源:百度百科